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钠血症是神经外科最常见、最重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严重制约着神经外科患者的预后。我院神经外科近5年共收治神经外科疾病患者2586例,低钠血症250例,现对低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 标签: 低钠血症 神经外科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具有年龄大、抵抗力低、多数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及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合并感染)等特点。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感染的控制,也对神经内科疾病的控制和预后有重要影响。临床药师应对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本文介绍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体会。

  • 标签: 临床药师 神经内科 感染
  • 简介:目的:长期以来,基于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机理的研究,人们一直以神经细胞为作用对象,以单一靶点为作用目标,试图以神经保护的治疗策略来阻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针对神经系统的疾病,单一的细胞内途径或细胞类型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治疗策略必须超越单一的治疗靶点。神经血管单元——提供了一个大脑发生退行病变后更为全面的整合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疾病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接诊神经内科疾病病人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率4.0%,和对照组数据18.0%相比更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76.0%相比更高(P<0.05)。关于sf-36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7.58±3.14)分,和对照组数据(80.25±4.93)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神经内科疾病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疗效提升也更加明显,生活质量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神经内科疾病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肠溶片 生活质量
  • 简介:1精神病药及其合理应用原则1.1抗精神病药的发展历史回顾回顾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Drugs)取得重大的发展,其研制和上市的品种层出不穷.表现在50年代的氯丙嗪;60年代的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硫利达嗪、奋乃静;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氯氮平;90年代的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21世纪初,阿立哌唑抗精神病药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模式.抗精神病药按作用靶位、化学结构分为经典(1代)和非经典(2代)药.

  • 标签: 合理用药 精神科疾病 圆桌会议 抗精神病药 21世纪初 纪要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呈现,帕金森病、阿尔采默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迄今的研究仍未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学突破和研发理想药物的瓶颈。近年来基于神经一胶质网络系统研究的进展,使得传统神经药理学的基础受到严峻挑战,高度集成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正在逐步揭示神经一胶质网络调控系统在重大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解密脑功能和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神经精神药物 神经精神疾病 神经药理学 网络调控 人口老龄化 阿尔采默病
  • 简介:活化蛋白-1(AP-1)是一类二聚体的反式调节因子,其作用十分广泛,对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证实,AP-1与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和脑胶质瘤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有密切联系.本文就AP-1的组成、调节及其与以上疾病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活化蛋白-1(AP-1) C-JUN JNK 信号传导
  • 简介:电压门控KCNQ(Kv7)K+通道家族由5个成员组成,分别以同源或异源四聚体形式组装成慢激活和非失活型K+通道。KCNQ/M-通道(主要是KCNQ2/3)在疼痛传递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呈特异性分布。KCNQ/M-通道通过影响后超极化电位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与神经病理痛、癫痫、学习与记忆,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新药靶点 电压门控 KCNQ/M-通道 多巴胺D2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神经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采用神经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狭窄血管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流速、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在狭窄血管再通率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治疗前而言,在狭窄血管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流速、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的相关数据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在狭窄血管再通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P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 神经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取神经介入疗法治疗产生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50%采取常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50%采取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后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介入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取神经介入疗法治疗产生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50%采取常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50%采取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后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介入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diseases,IIDDs)是一组病因上与自身免疫相关,在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炎症为主的疾病。这些疾病虽然存在相似的病理因素,但在组织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isolatedsyndromes,CIS)、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nromyelitisoptica,NMO)、急性播散型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同心圆硬化(Balo’sConcentricSclerosis,BCS)、

  • 标签: 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特发性 INFLAMMATORY diseases 神经系统脱髓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出现的的不良反应,为今后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46例患者平均分为组 1和组 2,分别给予血浆置换疗法及血浆免疫吸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都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控制工作。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 自身免疫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硫辛酸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NMOSD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DS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脊髓受累≥6节段、AQP4-Ab阳性、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与NMOSD发病1年内复发相关(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NMOSD疗效满意,可尽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远期复发率。且血清AQP4-Ab阳性、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脊髓受累≥6节段为影响NMOS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硫辛酸 临床疗效 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