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力农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均分为A、B、C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3组维持剂量分别为0.25、0.50、0.75μg/(kg?min)。比较3组的血气指标、疗效和肾功能指标。结果3组治疗后的肺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的改善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改善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米力农治疗PPHN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疗效显著,无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最佳维持剂量为0.75μg/(kg?min)。但有必要扩大样本量以对合适的剂量做进一步系统研究。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米力农 疗效 肝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肺栓塞患者应用抗栓药时进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研究该患者所使用的抗栓药,分析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四联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是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应用肝素和华法林指征患者,抗凝药物的应用应基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减少抗凝药种类等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肺栓塞 消化道出血 药学监护
  • 简介:提起肝炎,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乙型肝炎,而数次甲型肝炎大爆发,也让人们对甲肝有所了解。

  • 标签: 戊肝 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
  • 简介:桑椹,俗称桑果,为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穗。桑椹在《尔雅》中称“葚”,在《说文》中称“桑实”,在《本草衍义》中称“乌椹”,在《本草再新》中称为“桑葚子”,其他叫法还有桑葚、桑枣、桑果、桑粒、黑椹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方养蚕地区的江苏、浙江等地栽种最多,湖南、四川、河北次之。

  • 标签: 桑椹 补肝益肾 《本草衍义》 落叶乔木 《说文》 桑果
  • 简介:1位62岁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因泌尿系感染静脉滴注磺苄西林3g(1次/12h)。用药第6天,实验室检查示:TBil3.9μmol/L,ALT184.2U/L,AST319.8U/L,γ-GT79U/L,ALP67.1U/L,考虑可能为药物性损伤,停用磺苄西林,余治疗不变。停用磺苄西林第7天复查,TBil3.4μmol/L,ALT64U/L,AST27U/L。

  • 标签: 磺苄西林 药物性肝损伤 肾功能衰竭
  • 简介:鳜鱼——健脾养血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其肉“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适宜体质衰弱、饮食不香的人食用.

  • 标签: 补肝益肾 种鱼 《本草纲目》 健脾养血 鳜鱼 淡水鱼
  • 简介:主食,就是我们最常吃的大米、白面,主要包含碳水化合物。以往大家普遍认为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利于减肥、有益健康,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增加中风、心梗等风险。吃中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55%)的人群,以每日摄入2000卡来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50~275克,早期死亡风险最低,最长寿。

  • 标签: 精白米面 低碳水化合物 脂肪肝 碳水化合物饮食 死亡风险 高蛋白饮食
  • 简介:目的探究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70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脑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别经股动脉入路(对照组)和经桡动脉入路(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着更短的住院时长、更少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穿刺时长、穿刺成功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入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让患者更快出院,值得全方位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危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性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93例DILI进行回顾性调查,对DILI相关药物、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DILI常见的药物有抗结核药、传统中药、抗菌药物、抗病毒药及抗肿瘤药。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异常和乏力、纳差、恶心、皮肤/巩膜黄染和皮肤瘙痒等。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59.59%),DILI的严重程度与分型和药物类别有关联,DILI预后良好,好转和治愈率达91.71%。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程度与分型有关联,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S糖原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HE切片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病理形态的研究。结果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检查结果均表现出肿瘤细胞围绕着血管呈上皮样排列,血管分为两种,薄壁和厚壁,上皮样细胞有四种形态,在电镜的观察下能够见到类似前黑色素小体和密体。结论对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来说,HMB45阳性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再加上电镜检查等,人们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纳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的肿瘤当中。

  • 标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形态
  • 作者: 杨增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7年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患者的36例最为实验对象,全部患者的均实施手术治疗,并与手术室护理积极配合,从而使患者的手术的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结果:1例患者无经过治疗无效,患者的死亡率为2.78%,35例患者的经过有效治疗后,均已好转,经过对患者得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34例,护理满意度为94.44%(34/36)。结论:针对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实施手术的患者,应与手术室护理相互配合,从而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保障,能够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目的通过对含补骨脂中成药损伤事件报道的系统梳理,分析其损伤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合理使用含补骨脂中成药的警戒思考。方法筛选2017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成药部分)中含有补骨脂的中成药,检索其与损伤有关的文献报道,结合古籍记载,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含有补骨脂的中成药的损伤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到2017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成药部分)中含补骨脂的中成药有11种,纳入其与损伤相关的文献报道26篇,案例42例。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使用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用药疗程较长,预后良好。结论加强含补骨脂中成药的损伤风险防范对提高该类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补骨脂 中成药 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双能量CT(DECT)评价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30例进行化疗栓塞,于术后4周行D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病灶情况。对DECT图像分别采用双能量成像处理法(A法)和常规成像处理(B法),根据病灶碘油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显示结果进行评分,并DE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法取得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B法(P〈0.05)。DSA检出42个病灶,A法和B法分别检测出38个和32个病灶;A法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90.5%、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6.0%,显著高于B法(阳性病灶检出率为76.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8.0%)(P〈0.05)。结论DECT对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 标签: 双能量CT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术
  • 简介: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榄香烯对实验兔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临床局部应用榄香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动脉灌注、动脉碘化油栓塞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6h及1周时的静脉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制取同时段肝脏的组织学切片。结果:碘化油组、直接穿刺组及明胶海绵组实验兔给药后6h血清AST分别为(414.7±235.2)、(333.3±250.6)和(92.3±73.6)μmol/L,ALT分别为(209.0±116.5)、(118.7±50.0)和(68.3±21.4)μmol/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周这些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接近正常;而静脉组或动脉灌注组实验兔的相应指标和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h碘化油组、明胶海绵组及直接穿刺组实验兔组织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凝固性坏死或细胞水肿变性,1周后则见明显的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注射组实验兔组织仅表现为细胞的水肿变性,但动脉组的药物效应明显强于静脉组。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经外周静脉或动脉给药均安全,经动脉灌注药物显示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经动脉栓塞或直接穿刺注射后兔局部坏死明显,可为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榄香烯 静脉 肝动脉 穿刺注射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目前对于中危肺栓塞是否需溶栓治疗尚未达成共识,但近些年有小样本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血液动力学稳定但存在右心室功能障碍的中高危肺栓塞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也可获得良好效果,这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探讨了溶栓治疗在中危肺栓塞患者中的可行性,并比较了尿激酶与阿替普酶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 肺栓塞 尿激酶 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蒙药清九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16年6月份到2018年6月份收治4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蒙药清九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期,两组患者的比较分析无差异性,统计学分析为p>0.05;治疗后期,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的差异性显著,为p0.05。1.2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蒙药清九味散治疗。对照组的具体方法为,引导患者进行口服原型谷胱甘肽篇(国药准字H19991068,生产厂家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英文名称Reduced glutathione Tablets ),一天三次,一次为0.4克。观察组是口服蒙药清九味散(国药准字Z15020878,批准日期2015-04-28,生产厂家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英文名称MongolianmedicineQingganjiuweipowder),一天一次,一次为1克2。1.3统计学分析在本次研究的4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分析中,采用了SPSS17.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指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t数值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治疗后期,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的差异性显著,为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损伤(AHI)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收集我院5例静脉应用胺碘酮致AH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静脉应用胺碘酮导致的病例报告文献。对我院5例患者和文献报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致AHI的临床特征。结果我院5例静脉应用胺碘酮致AHI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0岁;胺碘酮总剂量为450~750mg,用药至发生AHI时间为24~48h;损伤类型均为肝细胞型,其中2例为衰竭。汇总文献检索收集到胺碘酮相关AHI病例54例,共59例,其中男性40例(67.8%),女性19例(32.2%);年龄1岁10个月~93岁,中位年龄69岁。59例患者胺碘酮开始治疗至发现损伤的时间(潜伏期)最短6h,最长8d,中位时间2(1,3)d,其中55例(93.2%)≤3d;衰竭组17例和非衰竭组42例潜伏期分别为1(1,2)d和2(1,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55例患者有ALT峰值的描述,中位ALT峰值为2418(922,4250)U/L;56例患者有AST峰值的描述,中位AST峰值为2658(1205,7250)U/L;衰竭组16例和非衰竭组42例的AST峰值分别为6195(3370,6850)U/L和2383(1115,5040)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9例患者中4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好转;11例死亡,其中9例(81.8%)为衰竭患者。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的损伤具有起病急,潜伏期短,损伤较严重的特点,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 标签: 胺碘酮 注射 静脉内 化学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何首乌中的4种单体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的肾毒性,为何首乌的毒性研究提供有益探索。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苯乙烯苷组、大黄酸组、大黄素甲醚组和大黄素组。每组按照100mg·kg-1剂量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结束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h,称重,取血并剖取肝脏、肾脏,计算系数和肾系数,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胆汁酸转运体mRNA变化。结果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大黄酸给药组小鼠的系数显著升高(P〈0.05);二苯乙烯苷可同时显著升高TG、CRE、ALB和GLU的水平(P〈0.05或P〈0.01),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均可引起BUN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黄酸和大黄素均可引起TG显著下降(P〈0.05或P〈0.01);4种单体成分对胆汁酸转运体MRP2、BSEP等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何首乌的4种单体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按照100mg·kg-1剂量灌胃给药14d可改变ICR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对不同胆汁酸转运体有明显的作用。

  • 标签: 何首乌 肝损伤 小鼠 胆汁淤积 胆汁酸转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