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相信很多朋友在每天工作的时候,都会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屏幕,经常的眼干眼涩,眼药水成为工作的必备之品。近日,办公室的朋友在整理办公桌的时间,发现了一瓶前几个月打开的一瓶眼药水,大概有四五个月了吧。看看瓶上的有效期,刚过,心想用了没几次,丢了怪可惜的,还是继续用吧。另一同事说:“还是别用了,眼药水过期了之后,其中的成分肯定发生变化,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而且过期后其中可能会有细菌繁殖,滴进眼睛里容易对眼睛造成损伤,千万不不要因小失大。”

  • 标签: 过期药品 危害 眼药水 电脑屏幕 细菌繁殖 办公桌
  • 简介:本刊讯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二五”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工作的各项部署,不断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监管效能,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工作。通知指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将科技工作作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的一项重要职能,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工作统筹规划。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实用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实施。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成果使用、跟踪和再评价作为重点。

  • 标签: 食品药品安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科技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 药品监管部门 科技创新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儿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2年收集的41例儿科药品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41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中,患者男23例(56.09%),女18例(46.34%);0~3岁发生率最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20例(48.7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例(39.02%);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以头孢菌素类最多。结论医院应加强对儿科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以确保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童 药物 药品不良事件
  • 简介:1概述自然界万物均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人体的元素有几十种,除必需的碳、氢、氧、氮、磷等5种基本元素外,还有人体每日需要量在lOOmg以下的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又分为必需和非必需的。公认的微量必需元素有铁、铜、锌、碘、锰、硒、氟、钼、钴、铬、镍、钒、锶、锡等14种,这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但过量又会引起中毒,在肌体中起作用的浓度以ppm,ppb计。此外,汞、镉、铅、砷、铬等元素在体内不易排出,有积蓄性,半衰期很长,是目前未发现对人体有生理功能、且人体耐受力极小、进人体内量稍大就中毒的元素,称为有毒元素。现将微量元素与有毒元素合称为限量元素。

  • 标签: 限量元素 测体 药品 微量元素 有毒元素 人体耐受力
  • 简介:为强化医院高危药品的科学管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参考国内外高危药品的管理经验,结合本院的实践,从医院高危药品目录的制定、高危药品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高危药品 安全 管理
  • 简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近90%来源于医疗卫生机构,但目前,我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没有统一模式,各家医院多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开展监测工作。通过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监测模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高危药品在大型医疗机构中使用广泛,使用或管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以来,负责全院高危药品的调配工作,因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安全用药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形成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进行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调配过程管理和工作人员管理的全方位管理。通过管理模式的改进,我院高危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大幅度提高。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高危药品 管理
  • 简介:药品风险管理适用于药品从前体化合物筛选、新药审批、上市后监控以及药品撤出市场的整个过程。通过介绍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抗凝血药物希美加群(Exanta。)从新药审批上市到撤出市场的风险管理相关事件,以期为我国抗凝药物的监测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规范我国的药品市场。

  • 标签: 希美加群 药品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计划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ADR)情况,寻找应对该类药物ADR的临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4~2011年上报的喹诺酮类药物ADR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55例ADR报表中涉及9种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ADR例次最多(105例次)。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40.4%)和消化系统症状(27.1%)。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需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策略
  • 简介:称量是分析实验过程中最普遍的操作之一,也是最关键的操作之一,如何做好正确的称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要做好最小称量的工作,这是准确称量的下限。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未见有最小称量概念的详尽分析,本文结合现行版本的《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我国的电子天平以及砝码的检定规程∞圳、国际法定度量衡组织(OIML)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相关法规¨刮对药品分析领域内有效称量以及最小称量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为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药品分析 《美国药典》 《中国药典》 实验过程 检定规程 电子天平
  • 简介:时值我委组织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人制度”精神之际,我们立足于本职工作,反思如何改革和优化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浅谈管锥之见,以图抛砖引玉之效。

  • 标签: 国家药品标准 优化 改革 食品药品安全 药品质量标准 监管制度
  • 简介:目的保障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药事管理水平。方法总结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通过SoftHardEnvironmentLitigant(SHEL)模式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2011年高危药品发药差错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运用SHEL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差错原因,找出解决措施,提高药品安全供应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高危药品 SHEL模式 药品管理 门诊药房
  • 简介:目的对该院2010-2011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检索麻醉药品的出库数量、金额,应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芬太尼注射液用药频度始终居首位,其次是芬太尼透皮贴剂、羟考酮缓释片,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结论医院应积极采用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提倡使用口服镇痛药,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麻醉药品 销售金额 DDDS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结合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国际部(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标准,建立我院药品库房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药品库房的管理。方法:以JCI标准为基础,从完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有效管理药品库存、利用SAP和HIS信息系统进行药品信息管理、加强库房药品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并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员工专业技术培训体系、以及健全安全事件预警应急体系等方面完善医院药品库房各个工作环节。结果:根据JCI标准对医院药品库房的管理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建立药品库房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结论:结合JCI标准健全药品库房质量管理体系能促进药品库房工作流程改进,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保障,提升药品库房管理水平。

  • 标签: 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国际部标准 药品库房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人群长期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对四川省自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190例他汀类降脂药品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降脂药品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肌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部份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结论应规范降脂用药的剂量和时限,避免超时与超剂量用药,加强院外患者的用药后复诊和随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他汀类 降脂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常规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基于不相称测定理论,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在信号检测准确性中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很好地解决一些现象,如遮蔽效应等。这些现象需要基于新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介绍遮蔽效应对信号检测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发现和消除遮蔽效应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遮蔽效应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检测
  • 简介:为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国外研究现状,基于WOS文献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工具对1993至201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对文献的发文量、区域分布、研究机构、主要出版物、相关学科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其次利用CiteSpace绘制了热点主题时区和关键词聚类的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计量学 信息可视化
  • 简介:高危药品(highalertmedications,亦译为高警讯药物或高风险药物),最先由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InstituteforSafeMedicationsPractices,ISMP)提出,即由于使用错误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 药品和麻醉品检定 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