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应。新生血管的生成为营养物进入肿瘤组织.代谢产物运出肿瘤组织外。以及肿瘤转移提供了基本条件。研究发现,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有30余种。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纤维蛋白生长因子等,其中.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正常组织器官中低表达,在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

  • 标签: 贝伐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曲单抗(trastuzumab)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乳腺内科应用曲单抗所致不良反应38例,又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PubMed筛选出的曲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10篇(39例),合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min者21例(55%),1~2d者9例(24%),3~7d者8例(21%);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2例,表现为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永久终止曲单抗的治疗。在数据库检索到的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min者30例(77%),大于7d者4例(10%),未报道发生时间5例(13%);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9例,包括非感染性肺炎和心脏毒性,未影响治疗。结论:曲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多在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用药前先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加强监测,预防心脏毒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利单抗导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LON)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2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利单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10^9/L为判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6例,男性94例,女性72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63±11)岁;B细胞淋巴瘤15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视神经脊髓炎2例;利单抗疗程为2-16个,中位疗程5个。1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AnnArbor分期为Ⅰ、Ⅱ、Ⅲ、Ⅳ期者分别为37、30、22和66例;骨髓受累者27例。166例患者中19例(11.4%)发生20例次LON,其中10例(6.0%)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6例,4级4例);末次应用利单抗至发生LON的中位数时间为56d(22-105d);最低NEUT的中位数为0.95×10^9/L[(0.05-1.47)×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期间3例患者(均为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出现并发症(肺炎/菌血症、带状疱疹、发热各1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后恢复。出现LON后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4例,3级1例)接受了GCSF治疗,14例未行特殊干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6d(5-42d)。没有发现LON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瘤分期、骨髓是否受累有关,但停药6个月时LON患者的IgM水平和B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LON患者(均P<0.001)。结论我院利单抗致LON发生率为11.4%。利单抗所致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并发感染,使用GCSF治疗有效。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 利妥昔单抗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42例利单抗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有20例是急性输注反应,其中发生过敏性休克3例;血液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各6例;肝损害5例;胃肠道损害3例,含1例出现胃肠穿孔;肾功能异常、高血压加重各1例。利单抗可引起严重ADR/ADE,须加强该药ADR/ADE的研究及防治。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急性输注反应 血液系统损害 肝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西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结果及结论:西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可能与阻断了细胞内EGFR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出现痤疮样皮疹的患者提示抗肿瘤治疗有显著效果,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利单抗治疗淋巴瘤的研究现状。方法: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rituximab和lymphoma为主题词检索,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出版年、研究方向、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来源出版物等条件进行分析,并分析文献引用情况。结果:检索到13163条文献,文章发表量与引文数逐年递增;hematology是该领域目前研究最多的方向;美国以占世界发表文章总量的36.50%名列第1位,中国则以5.56%名列第7位。排名前10位的机构均来自美国;中国研究机构中,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文章发表最多。结论:美国在利单抗治疗淋巴瘤研究方面领先世界,欧洲和日本、中国等紧随其后,但中国与美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淋巴瘤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择取本院收治的SLE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升高,外周血B细胞水平显著下降,1年随访后复发率、SLEDAI、BILAG评分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利单抗治疗SLE效果良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利妥昔单抗 疗效
  • 简介:背景国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曲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中国乳腺癌患者与国外乳腺癌患者相比有不同的发病和临床特征。目的观察曲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我院内科以曲单抗单药以及曲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34例,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周期(1~7)。曲单抗中位用药时间为14周(2~128)。结果可评价疗效和毒性34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5例,病变进展9例,总有效率2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个月,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38.4%,临床获益率84.6%。二线及三线治疗的有效率为23.1%,临床获益率为53.8%。结论曲单抗联合化疗是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晚期乳腺癌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HER-2 化疗 乳腺癌
  • 简介:目的观察西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西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西单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400mg/m^2,每周给予维持剂量为250mg/m^2。结果全组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2例,进展3例,有效率54.5%(6/11),疾病控制率为72.7%(8/1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4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9例)和腹泻(6例)。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中经治疗后1例转化为可切除病灶。患者耐受良好,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西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西妥昔单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曲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乳腺癌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曲单抗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均降低,而观察组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疗方案联合曲单抗靶向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免疫功能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临床治疗 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 化疗方案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尼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30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腺癌19例、鳞状细胞癌8例、未知型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尼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其中19例采用含铂类方案,11例采用非含铂类方案。尼单抗给药剂量为200mg,静脉给药,每周1次。尼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患者5例,二线方案9例,三线及以上方案16例。每治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采用NCI-CTCAE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了至少一次疗效评价,其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2例,病情进展(PD)13例;客观缓解率(ORR)为16.7%(5/30),疾病控制率(DCR)为56.7%(17/3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9d(74~104d),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7d(197~417d)。进一步分析显示,腺癌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鳞癌患者(327dvs185d,P=0.008)。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尼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良好。结论:尼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尼妥珠单抗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西单抗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FOLFIRINOX)方案化疗后出现严重痤疮样皮疹的治疗实施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全过程,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痤疮的原因及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经分析,该患者应用西单抗联合FOLFIRINOX方案后出现痤疮样皮疹,为西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医师使用莫匹罗星及头孢克洛对症治疗,减轻了痤疮样皮疹对该患者继续应用西单抗治疗的影响,确保了患者能够接受足够疗程的治疗,避免了病情延误。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痤疮样皮疹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单抗西单抗单药及与顺铂联合应用对鼻咽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鼻咽癌细胞HONE1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裸鼠皮下,待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入4个处理组:生理盐水组、西单抗组、顺铂组及两药联合组。定期测量每只裸鼠肿瘤最大径和最小径,计算肿瘤体积。用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人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西单抗单药组肿瘤体积变化及治疗后平均瘤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顺铂单药组及两药联合组均有抑瘤效应,以两药联合组抑瘤效果尤为显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AKT和ERK磷酸化水平在顺铂处理组上调,而在西单抗单药及联用组则较低。结论:西单抗单药对HONE1鼻咽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顺铂联用可增加顺铂的抑瘤作用。

  • 标签: 鼻咽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西昔妥单抗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拉帕替尼与曲单抗共同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267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曲单抗组(86例)、拉帕替尼组(83例)及联合治疗组(98例)。拉帕替尼组接受口服拉帕替尼治疗,曲单抗组通过静脉注射曲单抗,而联合组同时接受以上两种治疗。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CBR)、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转移情况以及总反应率(ORR)来评估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CNS转移率、ORR及CBR方面均优于单独治疗组,CNS转移率显著降低至19.16%,ORR提高至77.59%,CBR达到69.17%。与拉帕替尼组和曲单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效果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拉帕替尼联合曲单抗对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较单独治疗相比有更优的效果,降低了CNS转移率,提高了ORR和CBR,表明其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拉帕替尼 曲妥珠单抗 HER2阳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处于晚期阶段的乳腺癌在化疗基础上,取曲单抗加用所取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处于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单用化疗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纳入研究的30例同时取曲单抗加用,就两组总有效率评定值、血清抗原指标检测值、生活质量评测分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观察组所涉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的评定,其值为83.33%,相较对照组60.00%居更高水平(P0.05),在开展治疗后,各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

  • 标签: 晚期 乳腺癌 化疗 曲妥珠单抗 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处于晚期阶段的乳腺癌在化疗基础上,取曲单抗加用所取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处于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单用化疗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纳入研究的30例同时取曲单抗加用,就两组总有效率评定值、血清抗原指标检测值、生活质量评测分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观察组所涉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的评定,其值为83.33%,相较对照组60.00%居更高水平(P0.05),在开展治疗后,各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

  • 标签: 晚期 乳腺癌 化疗 曲妥珠单抗 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曲单抗(HER)与顺铂(DDP)联合抑制作用最佳序贯方式以及HER对于DDP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ER、DDP以及不同序贯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的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两药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均好于单药顺铂组(P〈0.01);其中以同时使用时效果最好。使用DDP前应用HER组G0/G1、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G2/M期细胞增多。结论:曲单抗与顺铂同时应用时,可最大程度增强顺铂的抑制作用。序贯应用的差异与细胞周期的变化有关。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化疗 顺铂 MDA-MB453细胞珠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期放化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7月-2023年5月符合标准的10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开展顺铂同期放化疗,观察组50例开展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期放化疗,比较两组疗效、毒副作用发生率、3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年、3年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期放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案。

  • 标签: 尼妥珠单抗 顺铂同期放化疗 头颈部肿瘤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强的脑肿瘤,治疗选择少且患者治疗结局差。伐珠单抗是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单抗,可用于多种肿瘤,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批准伐珠单抗用于复发性GBM的二线治疗,最近的研究数据也表明,

  • 标签: 作用于血管 脑肿瘤 人源化 侵袭性 无进展生存期 替莫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