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机选取青海省生产的沙棘维生素P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参考《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的方法,分析铅含量测定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溶液定容体积、称量、样品溶液铅浓度测定和测量重复性,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该样品铅含量测定中,沙棘维生素P样品中铅含量为0.96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mg/kg(置信度95%,包含因子K=2)。

  • 标签: 沙棘维生素P粉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法
  • 简介:本实验将沙棘枝条从顶端依次向下剪取5段,每段3cm。选用5种生根素(ABT1、ABT2、GGR6、GGR7、硝普钠+ABT1)对3cm的沙棘嫩枝处理,并采用3种育苗方式(土培、水培、沙培)进行扦插实验。结果表明:土培、水培、沙培的生根率依次为49%、65%、80%。在土培、水培、沙培三种基质中,对比5种生根素处理的沙棘枝条生根率,生根素GGR6处理的枝条生根率最高,依次为:55%、83.8%、96.8%。在土培、水培、沙培三种基质中,比较不同段的生根率,第3段生根率最高,依次为:67.36%、73.75%、84.33%。在土培、水培、沙培三种基质中,同一时期根的长度土培、水培、沙培依次为:1.90cm、3.60cm、6.45cm;根的数量依次为:2.10条、2.75条、4.45条;根的直径依次为:2.35mm、2.60mm、3.25mm。本试验为沙棘的大规模产业化种植提供理论性依据。

  • 标签: 沙棘 微枝扦插 生根率
  • 简介:沙棘维生素P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铁、硒、锌、钾、钠、钙、镁、铜、锰、铅、砷、汞、镉等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使用动态反应池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部分被测元素的干扰。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5.2%~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

  • 标签: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微量元素 沙棘维生素P粉
  • 简介:建立同时测定沙棘黄酮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三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对收集到的7个批次沙棘黄酮样品进行质量分析。采用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25℃。结果显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强。收集到的7个批次的沙棘黄酮样品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差异也较大。

  • 标签: 沙棘黄酮粉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本实验选用沙棘杂雄优一号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比较不同激素,激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有关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提高沙棘扦插成活率的基本条件,找出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GGR6号处理的沙棘插穗,沙棘扦插一叶一芽、二叶二芽、三叶三芽、四叶四芽成活率分别为50%、66.67%、83.33%、93.33%,四叶四芽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度的插穗。ABT、NAA、IBA处理二叶二芽插穗成活率最高只有50%。GGR明显优于其他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效果。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方基质对沙棘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沙∶草炭土=3∶2的比例混合的基质相比其它基质,比较经济而且扦插效果好,因此筛选出最适合沙棘扦插的条件为四叶四芽的嫩枝插穗,使用100~200mg/kgGGR处理后,在沙∶草炭土=3∶2的混合基质中扦插。

  • 标签: 沙棘 微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处理方法 成活率
  • 简介:选用沙棘杂雄优1号,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进行了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不同扦插基质厚度、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大田生产条件下沙棘枝扦插最适条件,找出生产上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表明三叶三芽插穗在400mg/L的生长调节剂中处理后枝扦插表现最好;NAA处理的插穗在厚度为8cm的沙层枝扦插表现最好,其余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枝扦插表现最佳沙层厚度为5cm。

  • 标签: 沙棘 微枝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正交试验
  • 简介:选用7个沙棘品种(杂雄优1号、杂雌优1号、杂雌优10号、杂雌优12号、杂雌优54号、太阳、乌兰沙林),使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处理,进行完全随机区组枝扦插试验。试验表明杂雄优1号枝扦插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37%,太阳平均成活率最低为79.48%。试验为枝扦插技术应用于沙棘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指导,证明了利用枝扦插技术解决生产中育苗效率和新品种快繁问题的可行性。

  • 标签: 沙棘 微枝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的茎段(1~3芽段)插穗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的植物。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为16℃~26℃。外源激素对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表现出良好的诱导效应,而且对插穗苗的生长发育一定的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的早期结瘤。

  • 标签: 沙棘 短茎段插穗 微繁 不定根 水培 外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