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植物14-3-3蛋白(GF14蛋白)是一类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小分子蛋白。本研究根据高羊茅转录组学测序获得的FaGF14-A和FaGF14-D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得到高羊茅FaGF14-A和FaGF14-D基因的3’和5’cDNA序列,拼接后的FaGF14-A基因全长为1153bp,编码260个氨基酸;FaGF14-D基因全长为1291bp,编码26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FaGF14-A和FaGF14-D蛋白都具有典型的14-3-3蛋白结构域,包含9个保守的琢-螺旋及不保守的N-末端和C-末端,尤其与禾本科植物GF14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位于同一个进化支上,亲缘关系较近。

  • 标签: 高羊茅 FaGF14-A FaGF14-D 克隆 分析
  • 简介:本研究以菠萝叶片为材料,从中克隆到一个可能与菠萝叶刺形成相关的基因AcSPL14(Ananascomosussquamosapromoter-binding-likeprotein14)。该基因cDNA全长为1330bp,开放阅读框为1086bp,编码362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AcSPL14蛋白序列具有SPL蛋白家族共有的功能结构域--SBP(SQUAMOSApromoterbindingprotein-like)结构域,且与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铁皮石斛(Dendrobiumcatenatum)、月季(Rosachinensis)和麻风树(Jatrophacurcas)的SBP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3%、51%、47%和46%。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pBI121-AcSPL14过表达载体,获得了工程菌。本研究为AcSPL14在菠萝中的生物学功能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深入研究菠萝叶刺发生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菠萝 叶刺 AcSPL14 基因克隆
  • 简介:试验设8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4次。结果表明:ABT1号生根粉0.1g+清水1000mL浸泡2h、双吉尔-GGR6号0.1g+清水1000m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s、"森乐"APT生根粉5.0g+清水1500mL浸泡2.0h、强力生根壮苗12.5g+清水2000mL浸泡3.0h的4个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分别达96.75%、93.17%、90.50%、90.42%,而对照的平均成活率为70.25%,这4个处理明显高于对照;从扦插成活率、扦插成活后的生长情况分析:金花茶的扦插育苗宜选用ABT1号生根粉0.1g+清水1000mL浸泡2h和双吉尔-GGR6号0.1g+清水1000m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s的两种处理方法,其成活率、抽梢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 标签: 金花茶 扦插 成活率 抽梢率
  • 简介:本研究于2014年采用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选育的YNN-N4(Y1)、YNN-N2(Y2)、V3-V1-1(Y3)、Y2F-10(Y4)、Y2F-15(Y5)、Y2F-1(Y6)、V3-2(Y7)、V3-7(Y8)、V3-8(Y9)、V8-10(Y10)、V8-13(Y11)、V8-6(Y12)、V8-2(Y13)共13个抗PVY品系作为材料,以推广品种K326和云烟97为对照,在PVY发病较重的昭阳区太平办事处石渣河社区作田间比较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各品系PVY抗性表现为抗病(R)至高抗(I)。综合各品系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含量、产量、质量的特征及抗病性等性状,决定选用YNN-N2(Y2)、V3-V1-1(Y3)、Y2F-15(Y5)、V3-2(Y7)、V8-10(Y10)5个综合特性较优的品系,在下一年度进行品系比较的小区试验和和小面积生产示范。上述抗PVY特性较好的各品系,一方面可作为抗病育种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可在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下继续进行田间种植筛选,以加快抗PVY品种的适宜种植进度。

  • 标签: 马铃薯Y病毒 田间 比较鉴定试验
  • 简介:柏林4月27日(路透):2009年4月27日,德国农业部长IlseAigner表示,将允许转基因马铃薯的露天试验种植。同时,德国化工集团BASF(BASF.DE)也表示,转基因马铃薯Amflora的露天试验,并没有对公众健康或环境造成威胁。Aigner表示,本月将针对2008年试验种植的150hm^2转基因马铃薯Amflora,开展一项露天种植申请的评估,4月初德国农业部长禁止种植和销售由美国种子代理公司——孟山都生产的转基因玉米MON810,尽管官己获欧盟批准。

  • 标签: 转基因马铃薯 种植 试验 露天 德国 转基因玉米
  • 简介:转基因菊花在生产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而未知的环境安全性严重制约其发展。对转Vgb基因菊花开展连续两年的中间试验,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的前提下,转基因菊花T0代,T1代外源标记基因PMI和目的Vgb经PCR技术检测均稳定存在,周边杂草及非转基因菊花尚无基因漂移现象发生,越冬越夏能力相对对照不显著。本实验说明试验地内转基因菊花外源基因在两年内仍稳定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且尚未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其微弱的生长竞争力转变为杂草的可能性极低。

  • 标签: 转基因菊花 中间试验 稳定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