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吡虫啉作为我国最早生产应用的烟碱类杀虫剂和第一批高毒农药替代品种,近十年国内产能和生产企业数快速增长,国内生产能力由2001年的1200吨/年,增加到目前的26000吨/年,数十家企业进行原药登记。随着产能和产量的增长,

  • 标签: 吡虫啉 技术创新 烟碱类杀虫剂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替代品种
  • 简介:浙江省按照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全程管控,扎实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截至目前,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000吨以上,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约700吨,病虫防治效果、效率、效益“三提高”,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量、防治成本“三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价格“双提升”作用与效果逐步显现。

  • 标签: 农药使用量 浙江省 管控 废弃包装物 农产品品质 行动方案
  • 简介:2月15日下午,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社长友井洋介一行4人到访中农立华,双方就有关业务合作事宜展开座谈并达成共识。

  • 标签: 株式会社 业务 农药 日本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药检定(管理)所(站):农业部历来十分重视农药标签的管理工作,2006年我所进一步强化了标签审批工作,公布了标签网上信息,建立了一种从源头上规范农药标签的长效机制,农药市场标签合格率稳步提高,

  • 标签: 农药标签 登记管理 管理工作 审批工作 网上信息 农药市场
  • 简介: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药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农药的生产、贸易、使用已居于世界前列。但在农药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产能过剩、使用量过多、经营秩序较乱等问题,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坚持依法治药,问题导向,理顺管理体制,将农药登记、生产、使用和市场监管职能划归农业部门,实施全程监管。为贯彻落实《条例》,切实履行农药管理职责,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农药管理条例》 农药产业 农业部门 健康 农业生产资料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简介:报道了新型QoI类杀菌剂苯噻菌酯(试验代号Y5247)的生物特性。在含50μg/mL水杨肟酸(SHAM)旁路氧化专化性抑制剂的AEA培养基上,该杀菌剂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4、0.009、0.016和0.023μg/mL;其抑制辣椒炭疽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448和0.019μg/mL。苯噻菌酯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0.991和1.823μg/mL。其在小麦叶片上内吸输导性差,但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良好的粘着性、耐雨水冲刷和较长的持效期。用有效成分为25μg/mL的苯噻菌酯药液喷雾处理的麦苗,14d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其防效仍达72.48%。

  • 标签: 苯噻菌酯 小麦白粉病菌 内吸输导性 持效期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药检定(管理)所(站)、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农药登记药效试验管理工作,推进药效试验审批改革,根据农业部要求,经研究决定,自2007年4月1日起,企业申请的农药登记田间试验,我所将根据农药产品特点、作物栽培类型以及靶标生物发生、

  • 标签: 农药登记 药效试验 管理工作 田间试验 产品特点 栽培类型
  • 简介: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对己唑醇的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对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己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 标签: 黄瓜白粉病菌 诱导 抗药性 己唑醇 生物学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