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盲蝽(Hetemptera:Miridae)是棉花生产上的类重要害虫,其种类繁多,全世界为害棉花的盲蝽种类达50余种。在我国,盲蝽隶属于后丽盲蝽属(Apolygus)、草盲蝽属(Lygsu)和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等19个属,主要有绿盲蝽(Apolyguslucorum)、

  • 标签: 棉盲蝽 治理 棉花生产 丽盲蝽属 苜蓿盲蝽 绿盲蝽
  • 简介:笔者从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悉,4月17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农药商品二维编码规则座谈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孙叔宝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员部曾途主任主持。

  • 标签: 农药工业协会 编码规则 二维码 商品 中国 化工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主要农药品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逐渐被限制或淘汰,如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农药用量约占我国农药总量的1/4,已被列入“PIC程序”,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用这5种品种。所以改变我国农药结构、开发高效、低毒、选择性好、

  • 标签: 绿色农药 单嘧磺隆 自主创新 中国 高毒农药 有机磷杀虫剂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研究了新磺酰脲除草剂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土壤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土壤经甲醇和稀氨水混合液提取,液液分配及C18净化,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4n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95.10%-103.77%,变异系数为1.47%-11.80%,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运用上述方法,测定了嘧磺隆在北京和山东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嘧磺隆在土壤中消解的速度较慢,在北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4d,山东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59d,按推荐剂量施药,小麦收获时,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均未检出嘧磺隆。

  • 标签: 单嘧磺隆 残留分析 土壤 消解动态 除草剂
  • 简介:2013年11月18日,江苏省开展农药出口登记管理放行通知办理试点工作,截止到今年5月18日,已累计办理发放出口登记管理放行通知近2万份,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 标签: 登记管理 江苏省 出口 农药
  • 简介:为避免嘧磺隆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嘧磺隆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嘧磺隆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嘧磺隆对玉米掖13和农大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μg/kg.嘧磺隆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nmol/L之间,高浓度嘧磺隆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0μg/mL的NA对171.44μg/kg嘧磺隆协迫下的玉米掖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嘧磺隆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 标签: 单嘧磺隆 乙酰乳酸合成酶 玉米 1 8-萘二甲酸酐
  • 简介:建立了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先将杀虫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沙蚕毒素,经乙醚液一液分配后用甲醇定容,采用UPLC-MS/MS法测定沙蚕毒素浓度,最后再折算成杀虫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1~500μg/L范围内,杀虫单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仪器检出限(LOD)分别为0.213μg/kg(番茄)、0.212μg/kg(黄瓜)和0.172μg/kg(土壤),定量限(LOQ)分别为0.710μg/kg(番茄)、0.707μg/kg(黄瓜)和0.573μg/kg(土壤);对于番茄、黄瓜及土壤样品,10、100和500μg/kg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6%~16%。该方法可用于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残留量检测。

  • 标签: 杀虫单 沙蚕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黄瓜 番茄
  • 简介:种子处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就有人使用食盐、砒霜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早期在欧洲等地区,也已开始使用种子处理剂防治病虫害。种子处理剂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现已成为优势明显、广受欢迎的登记热点产品类型。在我国农业部印发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

  • 标签: 种子处理剂 规避风险 安全 《天工开物》 《齐民要术》 历史进程
  • 简介:福州大学针对石化工业污染废水开发的臭氧偶合光催化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日前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的核心是高效光催化剂、负载化技术以及独特光催化反应器单元设计。其中,利用中空多叶片状球型载体设计的光催化装置和臭氧偶合光催化组合技术都是国内首创。目前该技术已应用在大型高耗水量工厂的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中。

  • 标签: 深度处理技术 光催化处理 化工废水 国家专利 光催化反应器 污水深度处理
  • 简介:5月31日,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申请的18%噻灵·咯·精甲(13.7%噻菌灵+2.45%咯菌腈+1.8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产品获批临时登记(LS20170358),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茎基腐病。这也是我国批准登记的首个噻菌灵种子处理剂产品。

  • 标签: 种子处理剂 噻菌灵 产品 作物保护 临时登记 精甲霜灵
  • 简介:种子处理剂是一类用于种子表面处理的农药,有效成分主要是杀虫剂或杀菌剂,具有防治作物苗期病虫鼠害、提高幼苗成活率等作用。与常规使用的茎叶处理农药相比,种子处理剂在降低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田间操作工序,省工、节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己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是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 标签: 种子处理剂 农药施用量 展望 水稻 幼苗成活率 表面处理
  • 简介:拜耳作物科学近日宣布美国环保署(EPA)已经批准其ILeVOR产品的登记申请。ILeVO是首个能保护根部系统不受大豆猝死综合症真菌感染,并具有线虫杀灭活性的种子处理剂。SDS为大豆种植区的主要问题,导致美国大豆作物大面积破坏。该致命性疾病首次在1971年于阿肯色州发现,现在几乎在种植大豆的各州都有记录,疾病风险很高。根据美国大豆委员会数据,从2009至2011年,SDS在美国带来的平均损失估计为4200万蒲式耳/年,且疾病还在蔓延和加强。

  • 标签: 美国环保署 种子处理剂 拜耳 大豆作物 猝死综合症 作物科学
  • 简介:Albaugh公司近日与MBI(MarroneBioInnovations)公司达成独家协议,共同开发MBI一款专利微生物产品,该产品具有杀虫和杀线虫特性,可用于种子处理。上述协议覆盖了美国和加拿大所有作物的种子处理

  • 标签: 微生物产品 种子处理 MBI 协议 开发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