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报道了新型QoI类杀菌剂苯噻菌酯(试验代号Y5247)的生物特性。在含50μg/mL水杨肟酸(SHAM)旁路氧化专化性抑制剂的AEA培养基上,该杀菌剂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4、0.009、0.016和0.023μg/mL;其抑制辣椒炭疽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448和0.019μg/mL。苯噻菌酯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0.991和1.823μg/mL。其在小麦叶片上内吸输导性差,但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良好的粘着性、耐雨水冲刷和较长的持效期。用有效成分为25μg/mL的苯噻菌酯药液喷雾处理的麦苗,14d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其防效仍达72.48%。

  • 标签: 苯噻菌酯 小麦白粉病菌 内吸输导性 持效期
  • 简介: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对己唑醇的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对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己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 标签: 黄瓜白粉病菌 诱导 抗药性 己唑醇 生物学性状
  • 简介:测定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敏感-乙霉威抗性(Ben^s—Die^R)、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敏感(Ben^R—Die^S)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抗性(Ben^R-Die^R)3种类型的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fulvum菌株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蕃茄叶霉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与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乙霉威的敏感性无关。根据药剂对3类菌株EC50值的平均值,16种杀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戊唑醇〉百菌清〉嘧霉胺〉醚菌酯〉代森锰锌〉8.羟基喹啉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灭锈胺〉烯酰吗啉〉烟酰胺〉三唑酮;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依次为醚菌酯〉腐霉利〉百菌清〉乙烯菌核利〉灭锈胺〉8一羟基喹啉铜〉异菌脲〉代森锰锌〉嘧菌酯〉烟酰胺〉嘧霉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酰吗啉。通过紫外诱变共获得17株抗异菌脲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5×10~。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17.65%、70.59%和11.75%。这些突变体对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表现交互抗性,对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DMIs)、QoIs等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亲本菌株在生长、产孢、致病能力等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但对渗透胁迫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亲本。

  • 标签: 番茄叶霉病菌 杀菌剂筛选 异菌脲 抗药性突变体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茵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 标签: 纳他霉素 多菌灵 灰葡萄孢 毒力 生物学性状
  • 简介:摘要: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了柿树炭疽病菌Collel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生物特性;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5种市售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茵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在7种常用杀菌剂中,多茵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柿树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188、0.1380、0.1599和1.2972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l0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0%、88.56%、87.82%。

  • 标签: 柿树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田间药效
  • 简介: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苯醚菌酯(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cyt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均由敏感菌株的GGT(丙氨酸)突变成了GCT(甘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苯醚菌酯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该药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措施,以延缓抗性发生。

  • 标签: 小麦白粉病菌 苯醚菌酯(ZJ0712) 抗药性 抗药突变体
  • 简介:代表21世纪植保方向的生物防治技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驾护航。在目前农业部组织的“科技跨越计划项目验收会”上,专家对一批得到完善和集成,能够推广的生物防治科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专家说,这些在稻田以菌抑菌,在蔬菜大棚以虫治虫的技术体系,与化学农药的防治机理不同。它构建了多样化的生物共存,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病菌和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也没有药物残留。

  • 标签: 生物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 技术展示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 科技成果
  • 简介:为明确中国华北地区瓜类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现状及抗药突变株的生物性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未使用过咪鲜胺的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并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尖孢镰刀菌抗咪鲜胺突变株。结果表明:咪鲜胺对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的平均EC_(50)值为(0.0301±0.0304)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_(50)值作为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药剂驯化共获得7株抗咪鲜胺突变株,其抗性倍数介于6.2-26.8之间;突变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和致病力等方面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差异显著;仅突变株HG13052701-R1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其他6株抗咪鲜胺突变株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仅与戊唑醇之间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和齅霉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关系。研究表明,瓜类尖孢镰刀菌在药剂选择压下可以形成抗咪鲜胺群体,具有低等抗药性风险。

  • 标签: 尖孢镰刀菌 咪鲜胺 敏感性 抗药性突变株 生物学性状
  • 简介:《中国生物防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本刊的数据库有《CAB》、《AGRI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2011年起,《中国生物防治》将更名为《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新出审字[2010]360号)。主要刊登涉及农、林、水产、卫生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有害生物(如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线虫、杂草等)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其机理研究。自2011年第1期起将作如下调整:启用新的刊名——《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扩大版面,由原来的“小16开”变更为“大16开”;增加页码,由原来的“96页”增至“136页”。本刊为季刊,大16开,136页,国内统一刊号:CN11-5973/S。邮发代号:2-507,每册定价20.00元,全年8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有订售。联系方式: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电话(传真):010-82109774E-mail:zgswfz@hotmail.com;wanglixia@caas.net.c...

  • 标签: 中国生物防治 欢迎订阅 生物防治学报
  • 简介: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制造”病毒流行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 标签: 防治害虫 科学家 病毒 传递 生物 卵寄生蜂
  • 简介: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有三大危害:一是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一些害虫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导致化学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用药量越来越大,如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达到40倍、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达到25倍,稻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达到100倍,稻纵卷叶螟对毒死蜱的抗性达到17倍等。二许多害虫的天敌被化学农药大量杀灭,自然控害作用大大弱,容易造成害虫再猖獗。

  • 标签: 生物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 化学农药 应用 菊酯类农药 稻纵卷叶螟
  • 简介: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有三大危害:一是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一些害虫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导致化学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用药量越来越大,如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达到40倍、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达到25倍,稻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达到100倍,稻纵卷叶螟对毒死蜱的抗性达到17倍等。二是许多害虫的天敌被化学农药大量杀灭,

  • 标签: 生物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 化学农药 应用 菊酯类农药 稻纵卷叶螟
  • 简介:下面这些消息最先出自《作物生物技术时讯》。1测定疫霉菌序列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OEJGI)的科研人员与弗吉尼亚生物信息研究所(VDI)及其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比较了两种植物疫霉菌的完全序列。

  • 标签: 生物技术 美国能源部 研究所 农业生产 研究人员 生物信息
  • 简介:利用3-(N-甲基-N-甲氧基氨基)-1-芳基-1-丙酮腙与酰氯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N-酰基-3-(N-甲基-N-甲氧基氨基)-1-芳基-1-丙酮腙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50mg/L时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的致死率为95%-100%;化合物c7在1000mg/L时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的致死率达100%。

  • 标签: 酰化反应 芳基丙酮腙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为寻找新型结构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采用1-对氯苯基-3-氯-1-丙酮为原料,合成了14个结构新颖的对氯苯丙酮肟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和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Ⅴi、Ⅴe和Ⅴh在50mg/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的致死率达到100%.

  • 标签: 对氯苯丙酮肟 合成 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