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以环十二酮为原料,经α-硫基环十二酮肟合成了16个新的α-硫基环十二酮肟,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13CNMR和IR的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inn.)Scopoli和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G7在100mg/L时对马唐、苘麻的抑制率均为100%,在1mg/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84.3%和89.0%,相同浓度下与对照药剂乙草胺的活性相当。精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G7对马唐和苘麻的IC50值分别为0.208和0.024mg/L。

  • 标签: α-甲硫基环十二酮 α-甲硫基环十二酮肟酯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豆调节剂80%胺鲜·哌翁粉剂中试及应用示范”通过了教育部验收。“大豆调节剂80%胺鲜·哌翁粉剂中试及应用示范”项目完成了大豆专用调节剂生产工艺改进、大田应用技术建立与示范。80%胺鲜·哌鳓粉剂产品已获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产品标准获省级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新产品生产工艺完全熟化,节能降耗50%以上。建成的生产线具备500吨的年产能力,产品初步实现产业化。经多点示范控制大豆生长、防倒伏、增产等效果稳定,应用技术成熟。生产销售产品55吨,实现产值950万元、利税95万元,新增就业35人,

  • 标签: 大田应用 大豆生长 调节剂 示范 粉剂 中试
  • 简介:以2-氯-4-氰基吡啶和酚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水解、酯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2-芳氧基吡啶-4-酰氧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和MS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500g/hm2剂量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油菜、反枝苋和马唐表现出较强的除草活性,用药15d内植物叶片逐渐失绿变黄,直至枯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 标签: 二芳醚 吡啶衍生物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ZJ0712,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3-氧基丙烯,是我国自行创制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为评价该药剂10%SC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经室内检测,该药剂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1.79和5.47μg/mL,对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34和45.15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白粉病在10~20g/hm^2、对霜霉病在37.5~150g/hm^2剂量下防效分别为85.79%~91.33%和86.70%~90.18%。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 标签: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ZJ0712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白粉病菌 霜霉病菌
  • 简介:氰氟草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惟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和该类其他品种一样,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使脂肪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氟草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杂草在施药后的症状如下:四叶期的嫩芽萎缩,导致死亡。二叶期的老叶变化极小,保持绿色。对水稻等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选择性基于不同的代谢速度,在水稻体内,氰氟草可被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活性的二态,因而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因其在土壤中和.典型的稻田水中降解迅速,故对后茬作物安全。主要用于防除重要的禾本科杂草。氰氟草对千金子高效,对低龄稗草有一定的防效,还可防除、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 标签: 氰氟草酯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禾本科杂草 芳氧苯氧丙酸类 脂肪酸合成 莎草科杂草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日前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假单胞菌株M18,在我国率先研制出了具有广谱、高效、安全,能有效控制真菌性根腐和茎腐的生物农药,定名为”嗪霉素”。黄瓜和西瓜的枯萎病、甜瓜的蔓枯病、辣椒的根腐病等瓜果蔬菜难以治愈的顽症有了克星。

  • 标签: 生物农药 甲嗪霉素 症状 治疗
  • 简介:合成了8个(Z)-2-(1H-1,2,4-三唑-1-基)-1-(2,3,4-三氧基苯)乙酮肟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立体化学结果.

  • 标签: 1 2 4-三唑 肟酯 合成 立体异构体
  • 简介:以环十二酮为原料,经过α-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α-苄基环十二酮,再与羟胺作用成肟,再经酯化反应合成了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α-苄基环十二酮肟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如BWZ15在浓度为100和1mg/L时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的抑制率分别为72.70%和54.98%,对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的抑制率分别为85.04%和81.91%。毒力测定结果显示,BWZ15对马唐的IC50值和苘麻的IC90值分别为0.49和1.90mg/L。

  • 标签: α-苄基环十二酮 α-苄基环十二酮肟酯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溴氟菊对7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其对鸟类、蜜蜂和蚯蚓的毒性较低;对鱼类属中等毒性;对B045类、藻类和家蚕属高毒性。由于溴氟菊用量少,在环境中降解快,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对水生生物的实际危害要小得多,但要严格防止对邻近桑树的污染。

  • 标签: 杀虫剂 溴氟菊酯 环境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
  • 简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物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内不同发育期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乙酰胆碱酶(AChE)和羧酸酶(CarE)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化防田拟环纹豹蛛各发育时期AChE活性均较生防田中的低,其各发育期AChE的Km值也均明显高于生防田种群。从整个发育期来看,幼体的AChE活性最高,卵囊的最低,说明不同发育阶段AChE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而CarE的活性正相反,化防田种群卵囊、幼蛛、雌成蛛和雄成蛛的CarE活性均高于相应生防田种群,且幼蛛的CarE活性高于相应成蛛,生防田种群每一发育阶段CarE的km值也均高于相应的化防田种群。表明化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有可能对部分农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 标签: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活性 抗药性
  • 简介:4月,根据广东省农药检定所《关于查处涉嫌违法经营假劣农药行为的函》(粤农药检(2013)5号)要求和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线索,肇庆市农业部门开展检查部分农资经营店销售涉嫌加入非登记成分螺螨农药行动,有针对性宣传农药管理法规,要求店主守法经营,购进合格农资产品,把好进货关,不得销售无登记证、假冒登记证、加入非登记成分或生产有效成分不足产品,对检查发现涉嫌添加非登记成分螺螨3种农药产品作调查取证,清点存货,索取进货单据,抽取样品,封样送广东省农药检定所检测。

  • 标签: 假劣农药 螺螨酯 检查 广东肇庆 农药检定所 有效成分
  • 简介:为明确2,4-滴异辛的环境行为规律,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2,4-滴异辛在不同温度、pH值、水体及初始浓度下的水解特性及其在不同pH值、水体、光源和初始浓度下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中性(pH=7)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5mg/L的2,4-滴异辛在15、25和35℃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46.6、231.0和173.3h;25℃下,5mg/L的2,4-滴异辛在pH值分别为4、7和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77.0、231.0和138.6h;2,4-滴异辛在稻田水、自来水和河水中的水解速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水解速率,4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23.1、25.7、40.8和63.0h;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3和5mg/L的2,4-滴异辛在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1.0、173.3和138.6h。300W汞灯照射下,2,4-滴异辛在酸性条件下的光解速率大于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49.5、77.0和138.6h;2,4-滴异辛在河水和稻田水中的光解速率高于其在自来水和蒸馏水中的光解速率,4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7、7.6、43.3和46.2h;2,4-滴异辛在不同光源下的光解速率依次为500W汞灯>300W汞灯>500W氙灯;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3和5mg/L的2,4-滴异辛在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63.0、43.3和40.8h。2,4-滴异辛水解及光解的主要产物是2,4-滴,其降解机制主要是水解反应。研究结果可为2,4-滴异辛的合理使用及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2 4-滴异辛酯 水解 光解 环境行为 半衰期 风险评估
  • 简介:控制释放剂是农药制剂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开发对生态与环境有益,储运安全性高,药效好,节省溶剂的高效拟除虫菊的控制释放制剂,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联苯菊的包合作用。采用液相法制备了联苯菊-β-CD包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UV)、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1HNM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和DSC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等物质的量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中联苯菊与β-CD最大包合比为1:1;经IR和1HNMR分析推测:联苯菊-β-CD包合物是一种靠疏水作用和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超分子结构,包合过程未产生新化学键,包合作用对联苯菊的结构未产生影响,包合物是由联苯菊的苯环端从β-CD的较大端进入β-CD的空腔而形成的。

  • 标签: 联苯菊酯 Β-环糊精 包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