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害虫,是一种国际性重大检疫害虫,据资料介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56年首次发现,后即迅速蔓延。1976年日本爱知县首次发现,到1983年就扩展到了全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先后扩散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并出现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列为全球i00个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近年来重点加强防治的5个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 标签: 稻水象甲 发生特点 防治 外来入侵生物 加利福尼亚州 检疫害虫
  • 简介:乳剂也称浓乳剂,由不溶于的液体原药或固体原药溶于有机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再与乳化剂混合所形成的微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形成粒径为数微米的乳状液制剂。它与用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乳油不同,系乳状液的浓溶液。通常有效成分1%~60%,乳化剂2%~10%。与乳油相比,乳剂用水代替了大部分的有机溶剂,制剂的成本大

  • 标签: 水乳剂 克螨特 唑螨酯 应用 研发 配方
  • 简介:4月22日,浙江省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由浙江美丰农化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10%氰氟草酯乳剂”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该产品采用水性化农药加工技术,以氰氟草酯原药、少量溶剂油、复合乳化剂为主要原料,经高剪切加工而成。该制剂以为分散相,配方合理、工艺可行。产品为省内首家取得农业部农药登

  • 标签: 乳剂通过鉴定 农化氰 氟草
  • 简介:一种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二化螟、纵卷叶螟等新农药——盾清(6%杀螟丹剂)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植保专家研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和国家颁发的农药生产登记证,主要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病和二化螟、纵卷叶螟等的防治。

  • 标签: 专利保护 新农药 水剂 干尖线虫病 纵卷叶螟 丘陵地区
  • 简介: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5种浓度的7%草甘膦剂对土壤盐化和碱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土壤盐度(用电导率表示)、钠碱化度(ESP)、钠吸附比(SAR)、总碱度及pH值都明显增大,且随施药次数的增加,上述各项盐化和碱化指标不断增大;每次施药后,土壤的各项盐化和碱化指标都随施药浓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6次施用0.352g/L的7%草甘膦剂后,土壤的电导率由施药前的1010增加为2460μS/cm,ESP由2.247%增加为7.983%。SAR由1.576增加为4.305,总碱度由1.443mmol/L增加为4.485mmol/L,pH值由6.92变为7.89。虽然土壤各项盐化和碱化指标的变化都还在非盐化和非碱化土范围内.但有盐化和碱化的趋势.

  • 标签: 草甘膦水剂 土壤盐化和碱化 电导率 钠碱化度 钠吸附比
  • 简介: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一种检测水稻田和土壤中春雷霉素残留的方法。田水样品直接过滤后经阳离子固相萃取(SCX—SPE)柱净化;土壤样品用V(丙酮)=()=3:7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后经相同方法净化。以庚烷磺酸钠为离子对试剂,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P-HPLC)进行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55~0mg/L之间,相关系数(r)为0.9999。当春雷霉素在田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5mg/L和0.01~0.5mg/kg时,其在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3.8%~9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7%~5.2l%;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9.7%~84.5%之间,RSD为4.39%~5.62%。方法的检出限(LOD)在田和土壤中分别为0.001mg/L和0.001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1mg/L和O.01mg/kg。采用所建方法对广东、广西和湖北3地2011年春雷霉素在田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在水稻田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田水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88d(广东)、2.52d(广西)和2.68d(湖北);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水中的慢,半衰期分别为4.12d(广东)、5.4ld(广西)和4.89d(湖北),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

  • 标签: 春雷霉素 田水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中2种主要组分(XDE-175-J和XDE-175-L)在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田水样品用0.1%甲酸溶液和乙腈稀释;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XDE-175-J和XDE-175-L在田、土壤和植株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2.5×10-4mg/L和5.0×10-4、0.001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mg/L和0.002、0.005mg/kg。当添加水平为0.001~0.5mg/kg(L)时,乙基多杀菌素在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2%。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按1.5倍推荐使用高剂量(有效成分40.5g/hm2)于水稻拔节期施药1次,乙基多杀菌素在田、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35、6.8和1.1d;施药21d后,其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消解率均在95%以上,在土壤中的消解率为86.1%;属易消解型农药。

  • 标签: 乙基多杀菌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土壤 植株 残留
  • 简介:近日,由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发起,国内农药、肥料、种子、植保机械等企业联合专业化服务组织、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而成的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联盟,宣告在长沙成立。据悉,这是我国第一家省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联盟。

  • 标签: 服务组织 湖南省 联盟 统防 农作物病虫害 作业
  • 简介:建立了一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方法。沉积物样品依次经y(丙酮):V()=9:1混合提取和二氯甲烷萃取后,中性氧化铝与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用LC-MS/MS测定;水样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直接用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0.5~5μg/L或0.5~5μg/kg添加水平下,四氟醚唑在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3%,在沉积物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103%,RSD为6.3%~11%。该方法中四氟醚唑的最小检出量为2.OPg,四氟醚唑在水中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5μg/L,在沉积物中的LOQ为0.5μg/kg。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基质干扰小,适用于一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残留的检测。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四氟醚唑 水-沉积物系统 残留量
  • 简介:日前,科技部公布2010年度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由山东省农药研究所与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二嗪磷原药及50%二嗪磷乳剂"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编号:2010CRC60028)。

  • 标签: 产品计划 山东省 水乳剂 二嗪磷 研究所 农药
  • 简介: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吡虫啉(imidacloprid,IMI)为模板分子、戊二醛为交联剂,应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极并构建了吡虫啉印迹传感(IMI-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voltammetry,CV)、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pulsevoltammetry,DPV)及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impedancespectroscopy,EIS)考察了新型传感对吡虫啉的检测性能并构建等效电路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传感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烟碱化合物(如啶虫脒等),IMI-MIP/F-CNTs/GCE对吡虫啉表现出高效的选择识别能力,且在cIMI≤1.0×10-6mol/L范围内传感峰电流与cIMI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获得传感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1(C1(R2(CPE2(R3)))),计算等效电路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传感检测吡虫啉的传感机理。所得结果可为烟碱类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为农药残留检测传感分析机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分子印迹 传感器 吡虫啉 等效电路模型
  • 简介:同时固定乙酸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氧化酶(ChOx)于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的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上,构建了一类新颖的快速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双酶传感(AChE-ChOx/Fe3O4/AuSPCEs)。该双酶传感电流响应在乙酸胆碱浓度为0.5~12.5m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其对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敌敌畏(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范围在0.05~1.00μg/m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77),检测下限均可达0.01μg/mL。应用于实际样品白菜的添加回收率在95%~110%之间,与传统的生化法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此外该传感成本低、制备容易、可抛弃,有望用于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现场大规模筛测。

  • 标签: Fe3O4/Au纳米微粒 纳米 乙酸胆碱酯酶 胆碱氧化酶 氨基甲酸酯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法建立了同时测定瓜果类蔬菜中15种除草剂(氟嘧磺隆、草毒死、敌草隆、氯草定、氟乐灵、炔苯酰草胺、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吡唑草胺、硝草胺、丁草胺、丙草胺、齅草酮、吡氟酰草胺)残留量的方法。供试番茄、黄瓜、青椒、茄子、西葫芦、马铃薯、芸豆及萝卜8种样品经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提取,FlorisilPR固相萃取柱净化,DM-1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GC-EC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2-0.5mg/kg的3个添加水平下,15种除草剂在8种蔬菜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10.8%,定量限为0.001-0.1mg/k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蔬菜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5种除草剂的残留量均小于最大允许残留限量。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测定瓜果类蔬菜样品中15种除草剂的残留量。

  • 标签: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 瓜果类蔬菜 除草剂 残留
  • 简介:在Fe3O4/Au微粒上固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得磁性复合粒子Fe3O4/Au/AChE。通过磁力将其吸附于涂覆了碳纳米管(CNTs)/纳米ZrO2/普鲁士蓝(PB)/Nation(Nf)复合膜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制得一次性有机磷农药(OPs)酶传感。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S)表征传感的制备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传感的电化学性质。利用OPs对AChE的抑制作用,以硫代乙酰胆碱(ATCh)为底物,对乐果进行了检测。在pH=7.5的0.1mol/L硝酸钾溶液中,乐果浓度的对数与酶电极的抑制率(A)在1.0×10^-6~1.0×10^-2mg/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6×10~mg/L,用于实际样品白菜检测时的添加回收率在88%~105%之间,与气相色谱法(GC)所得结果一致。该传感采用复合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表面,具有较高的比表面活性,响应迅速,检测限低;ZrO2可特异性地富集样品中的OPs,磁性纳米颗粒包被AChE可实现磁场分离和电极表面更新,且具有高灵敏度、低样品量、一次使用可抛弃、便携等特点,可用于蔬菜等农产品中痕量OPs的快速、简便、准确检测。

  • 标签: Fe3O4/Au 碳纳米管 纳米ZRO2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