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所从1985年至1988年分别组成生产现状调查课题组及本省红茶标准制定课题组,分别对本省主要茶区(含海南)进行抽样调查。本文就所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试图从机具设备、工艺指标、品质水平等几个方面阐明本省红茶生产现状,结合省内外专家意见提出对策措施。本省生产茶园面积达73万多亩。红茶产量占总产45%左右;初制茶多采用90型揉捻机+6CRQ—20型转子机配套生产线。红茶贸易成交得分多在90~99分。理化审评得分有54.3%在80~95分,浓强度得分比鲜爽度得分平均高4个百分点,茶黄素含量平均在0.8%左右。主要存在问题是:(一)生产茶园品种不纯,鲜叶采摘偏老,忽视鲜叶保鲜技术、造成鲜叶自然品质不高。(二)加工机具不足、陈旧效率低。建议今后发展新茶园必须选择良种,严格执行一芽二、三叶采摘标准,重视鲜叶保鲜技术,更新、改造初制机具,制造适宜的生产变化条件等。我省红茶生产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已三十年历史。三十年来,在我省生产、教学、科研、贸易各条战线的茶叶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红茶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优质出口红茶基地。据统计,1988年已有茶园面积73.72万亩,总产量达2.86万吨。据有关研究显示,全世界茶叶贸易在本世纪末可达120~130万吨,其中红茶占85%。因此,在“七·五”乃至“八·五”期间,中央及我省政府对广东发展红茶有更高的要求,总的方针是:巩固提高现有茶园产量、质量,努力改造低产茶园积极发展新茶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革工艺,增进品质。我省在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新茶园,提高单产方面,已有相当多可行的措施在生产上实施,如确定重点发展市、县,提供足够的资金及贷款扶持改造低产茶园和发展新茶园,推行家庭农场承包方式,推广密植、配方施肥等科学栽培�

  • 标签: 红碎茶 鲜叶 大叶种 茶叶标准 茶黄素 家庭农场
  • 简介:盛世兴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茶文化进入复兴快车道,茶艺表演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表演艺术.茶艺表演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结合表演要素来展示泡茶与品饮的过程,以茶汤制备和饮用为基本内容和线索的综合表演艺术.一个好的茶艺表演作品通过不同的表演要素组合加以编排再现,具有综合性、表演性和再现性特点.本文对茶艺表演作品的编从要素组织的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认为茶艺表演作品编要做到:主题、解说词、表演人员及其要求、茶席、背景、音乐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融合,服务于主题,彼此和谐.

  • 标签: 茶艺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作品编创
  • 简介:本文从编的原则、程式、解说等三个方面分析“英九传奇”创新茶艺,并对创新茶艺对茶艺师在文化、艺术、技能等素养要求提出思考。

  • 标签: 英红九号 茶艺 编创 思考
  • 简介:应用中医学药性理论分析茶叶的食性,阐述利用茶叶食性进行养生的意义。

  • 标签: 茶叶 食性 养生 保健 茶疗
  • 简介:1990年,当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时,一个普通妇女毅然决然选择走出大山,进入宜昌城区开办茶庄,她就是后来的阮大妈茶庄庄主阮世贤大妈.20多年来,阮大妈依靠诚信立足、规范经营、适应市场、回馈社会,保持了茶庄持续稳定的经营业绩,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多次被各级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宜昌最具影响力的茶叶专卖店”、“诚信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宜昌市“最可爱的十大纳税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千千万万小企业的典型代表,通过回顾阮大妈茶庄走过的历程,总结其取得业绩及其贡献,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小企业的成长对策,对于发展小企业、壮大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经营业绩 宜昌市 茶庄 企业 城区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