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不同土壤烟草根系干重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打顶以前缓慢增加,打顶至圆顶期迅速增加,并于圆顶期达到最大根重,并且砂姜黑土>潮土>褐土,圆顶期以后迅速减少.褐土根重前期增加较快,中期较慢,后期减少也慢,根重变化相对缓和;砂姜黑土根重前期增加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衰老也快,根重变化相对剧烈;潮土居中.不同土壤烟草根系总长度在旺长前增加缓慢,旺长期至圆顶期增加较快,圆顶期以后仍有少量增加.圆顶期烟根长度差异最大,且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烟草根重、根长、根表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的垂直分布均为:0~20cm>20~40cm>40~60cm>60~80cm,且0~20cm耕层各项指标远远大于其他土层之和.不同土壤根重垂直分布特点为:砂姜黑土浅而集中,褐土深而分散,潮土居中.根长分布特点为:砂姜黑土浅而集中,潮土深而分散,褐土居中,且根长最大期褐土>砂姜黑土>潮土.根表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分布特点为:潮土浅而集中,褐土深而分散,砂姜黑土居中;其大小顺序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砂姜黑土根重、根长横向分布窄而集中,褐土和潮土宽而分散.

  • 标签: 烟草 土壤类型 根系 发育特点 分布
  • 简介: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4种牌号卷烟(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新混合型、低焦油混合型)和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A类、B类、C类)焦油致突变性的研究表明:(1)3种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经回归分析,焦油加入量/皿与突变菌落数/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焦油加入量的增加,其致突变性增强.但对A类、B类、C类3种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来说,在焦油剂量相同(500μg/皿)的前提下,其致突变性差异不显著.(2)不同类型卷烟焦油与回复突变菌落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焦油的致突变性强弱依次为: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新混合型>低焦油混合型.(3)不同类型卷烟焦油致突变性两两差异比较表现不一致,其中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两种牌号卷烟焦油的致突变性差异不显著,其余两两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

  • 标签: 卷烟 焦油 致突变性
  • 简介:土壤中大量氯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灌溉水。烟草(NicotianatabacumL)对氯化物的反应是变化的,随各种烟草类型、品种、施肥方法、栽培和采收方式而有所不同。

  • 标签: 氯化物 灌溉水 烟草 类型 施肥方法 采收方式
  • 简介:洛阳山区烟田的调查发现,黄花烟草单作田,黄花烟与RG17混栽烟田和RG17单作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别由24种、68种、59种组成,其季节变化随烟草生育期不同可以分成3个阶段.烟田的捕食性天敌是控制害虫的优势种群,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花烟草对烟青虫、棉铃虫产卵具有较强的诱集作用,种植黄花烟草可作为防治烟草害虫的措施之一.

  • 标签: 烟草 类型 节肢动物群落 季节特征 捕食性天敌 害虫
  • 简介:为进一步纯化烟叶群体,提高烟叶品质。对我国5种类型(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和晒红烟)13个主栽品种的烟叶(2003-2004年调制)烟碱转化株的比例和转化程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测定。白肋烟品种和杂交种存在严重的烟碱向降烟碱转化问题,总转化株占烟株群体的比例除B37外,均在30%以上;烤烟品种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转化株比例低,且多为低转化株,所测品种群体中总转化株的比例不超过7%;香料烟和马里兰烟群体总转化株比例也偏高,分别为10.0%和9.84%,而且有一定比例的高转化株;晒红烟转化株比例较低。

  • 标签: 烟草 生物碱 烟碱 降烟碱 转化 转化株
  • 简介:以四川8种烟草类型的调制后烟叶为材料,对不同类型烟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和香料烟含量最高的两种氨基酸为脯氨酸和谷氨酸,两者之和占到总量的31.01%~46.75%;白肋烟、马里兰烟、晒烟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两者之和占总量的34.43%~38.69%;脯氨酸、天门冬氨酸、蛋氨酸在不同类型烟草中含量变异度最大;不同生态条件对白肋烟和晒烟氨基酸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是天门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 标签: 烟草 类型 游离氨基酸 含量
  • 简介: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技术测定了β-苯乙醇在5种多孔材料上的TPD曲线,并估算了它们的脱附活化能。同时还讨论了多孔材料的孔径结构和表面性质对β-苯乙醇吸附结合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β-苯乙醇在多孔材料上的脱附活化能(kJ/mol)由低到高依次为:B型硅胶(46.90)、SBA-15分子筛(56.16)、A型硅胶(67.92)、MCM-41分子筛(86.16)和XF型活性炭(91.87);(2)除XF型活性炭外,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结合力,β-苯乙醇在吸附剂上的脱附活化能随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含量的升高而增大;(3)与其它几种多孔材料相比,XF型活性炭与β-苯乙醇之间因存在π键吸附使得吸附作用力增强,脱附活化能也较高。

  • 标签: 活性炭 硅胶 分子筛 Β-苯乙醇 TPD 脱附活化能
  • 简介:为明确烟草类型及贮藏环境对烟叶氮氧化物形成的影响,利用真空干燥器设置了密闭的环境,检测和分析了不同烟叶类型、贮藏温度和时间及含水率条件下环境中气态NOx(Nitrogenoxides)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烟叶形成的氮氧化物以NO为主。相同的贮藏条件下,白肋烟产生的NOx浓度高出烤烟约9倍。当贮藏温度从10℃提高到50℃,处理48h后白肋烟样品产生的NO和NO_2浓度逐渐升高。白肋烟经过50℃贮藏2h后,即可检测出NOx,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Ox的浓度不断增加。相同贮藏温度下,含水率高于18%的烟叶产生的NO和NOx浓度与含水率11.03%和12.29%相比显著降低;烟叶隔离加入活性炭后,烟叶贮藏环境中的NOx浓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贮藏环境控制可以抑制和减少烟叶本身氮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烟叶TSNA的形成。

  • 标签: 烟叶 贮藏温度 含水率 氮氧化物
  • 简介:【目的】为研究不同材料来源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烟97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在陕西汉中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四个处理:T1常规施肥;T2(T1+花生壳生物炭600kg/hm^2);T3(T1+稻壳生物炭600kg/hm^2);T4(T1+麦秸生物炭600kg/hm^2)。【结果】(1)施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水溶性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碳库指数显著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下降。(2)施加生物炭能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烟叶钾氯比、糖碱比,但可以增加烟碱含量,提升烟叶两糖比。(3)花生壳生物炭对土壤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最好,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同时,也提高了烟叶钾含量。(4)麦秸生物炭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全碳含量,但也增加了烟叶烟碱含量,对烟叶品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施用生物炭有利于活化土壤碳库,但不同材料来源的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影响不同。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碳库 烤烟 品质
  • 简介:为考察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烟农和现代烟草农业的现状和能力,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烟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调查表明,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发展快,建立基础好,领办主体多元等特点,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障烟叶质量、促进烟草专业化和标准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盈余分配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经营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增强烟农合作意识,完善治理结构,实行科学管理,增强服务效能等方面对合作社运营进行完善,同时也需要烟草公司和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 标签: 山东 烟草农机 合作社 问卷 建议
  • 简介:准确估算区域生态系统蒸散量(ET),对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1~10月MODIS遥感数据,利用MODIS蒸散量估算模型,结合气象数据对攀西烟典型烟田生态系统ET进行模拟,并根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参数化调整,以验证和提高MODIS蒸散量模型在攀西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MODIS蒸散量模型模拟值比实测值偏小12.8%,效率系数为0.767,且在烤烟生育期前期(DOY105~161)平均相对误差较大。依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中叶片边界层阻抗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参数化后,ET模拟值与实测值动态曲线非常一致,一元线性回归斜率为0.997,决定系数R2为0.835,效率系数为0.808。经独立性验证,参数校正后的MODIS蒸散量模型在研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攀西及西南烟烟田水热收支平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MODIS-ET模型 蒸散 通量观测 攀西烟区
  • 简介:为明确广东省烟草病毒病种类及其主要侵染病原,对广东2个主要烟(韶关地区和梅州地区)进行了病毒病害调查,并对采自田间的62个花叶病样本,通过鉴别寄主、ELISA和RT-PCR法进行了病原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上述2个主要烟,主要是花叶病危害,很少发现其他病毒种类;病原鉴定方面,在62个花叶病样本中,61.29%为单TMV侵染,20.97%为单CMV侵染,17.74%为TMV和CMV复合侵染。

  • 标签: 烟草花叶病 病原 鉴定
  • 简介:通过对皖南旱地黄红壤烟施氯处理,分析了土壤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在1459.1mm的情况下,至采烤结束时,0-20cm土层各处理耕层土壤氯含量均低于耕作层氯含量的本底值9.85mg/kg,土壤的残氯量与施氯量多少无关;各处理20~40cm土层,施入土壤中的氯在该土层中有积累现象,积累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40-60cm土层各处理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均低于相应土层的本底值;60~80cm土层中不同处理底层土壤的氯量浓度相近,各处理施入的氯对底层土壤氯含量无明显影响;皖南旱地黄红壤烟,不施氯肥状况下每年每公顷耕层土壤有7.11kg的氯损失;随着KCl用量的增加,土壤流失的氯量也随之增加,亏损值不断降低。在不施KCl的情况下,土壤流失的氯量为10.9905kg/hm^2,也就是说年平均每公顷有氯10.9905kg离开农田系统。

  • 标签: 土壤氯动态 分布 烟区
  • 简介: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在5年自然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和其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和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中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和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在贮藏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体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酸盐相关性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性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 标签: 烟草 贮藏时间 烟草特有亚硝胺 生物碱 硝酸盐
  • 简介:热解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Py—SPI—TOFMS)已用于三种主要烟草种类间的区分鉴别,分别是白肋烟,烤烟和香料烟。SPI是一种软电离技术,可对大量不同种类的脂肪族和芳香族物质进行无分子离子碎片或极少分子离子碎片的快速综合在线监控。烟草样本在800℃高温下的氮气中热解。热解后的气体在5m/z到170m/z质量值域间含来自70种以上物质的信号。对所获得的质量光谱进行主要组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对不同烟草种类做出区别。先运用费希尔比率计算出该数据集的变量还原。得到的结果给出关于化学成分的信息以及来自每一种烟草种类的热解气体的特征,从而可得出植物种类。在LDA的基础上建立起对未知样本的烟草种类识别模型,而且是通过每一种烟草种类的附加测定交叉检验的。此外,还介绍了建立在主要组分回归(PCR)基础上的关于烟草混合物识别的首批结果。

  • 标签: 飞行时间质谱法 热解气体 单光子电离 SPI 烟草 鉴别
  • 简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长沙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从经营收购拓展到生产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针对信息人才缺乏、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信息传递渠道单一以及信息平台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人才资源中心,扩大信息数据库等途径,切实做到硬件投入到位,软件支持相匹配,最大程度的提高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利用程度,从而为现代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长沙烟区 现代烟草农业 信息化管理
  • 简介:为揭示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基于2015-2016年攀西烟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和WUE的时间动态特征,阐释烟田生态因子对水、碳通量和WUE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烟田WUE的日变化为日出后迅速升高,8:00~9:00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到14:00左右趋于稳定,傍晚前又有小幅度的增加;烟田WUE的季节变化呈“双峰”趋势,旺长期和成熟采收期前期较高,伸根期最低。烟田WUE与气温、净辐射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而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呈负指数关系。气温、VPD和净辐射控制WIdE变化的时间节点不同,其中VPD对WUE限制节点出现的时间较早,而气温、净辐射相对较晚,这主要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量(ET)对气温、VPD和净辐射变化的敏感度差异有关。根据不同生育期WUE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降低土壤无效蒸发,增强叶片光合能力,是提高烟田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途径。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水碳通量 通量观测 烟田生态系统
  • 简介:采集湖南烟C3F等级烟叶样本253份,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烟叶总糖含量以及对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研究了湖南烤烟总糖含量的生态区域差异及烟叶总糖含量与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C3F等级烤烟总糖含量范围为18.55%~31.04%,均值为25.02%,其中含量大于25%的样本占49.80%;在区域差异方面,湘南烟和湘西北烟的烟叶总糖含量比湘中烟高,在空间分布上有分别从湘南、湘西北2个高值向中部地区,再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减的趋势。随着烟叶总糖含量增加,烤烟的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减少,浓度降低,余味变好;当烟叶总糖含量大约在25.5%时,香气质、香味、劲头、吃味分值和评吸总分最高。

  • 标签: 烤烟 总糖 生态区域差异 评吸质量
  • 简介:应用T-RFLP技术研究连作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系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烟草连作导致38种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其中与碳素循环相关的12种,与氮素循环相关的9种,与改善土壤质地相关的4种,益生菌5种,病原菌8种;而烟草连作造成35种微生物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病原菌23种,占总体的65.71%。可见烟草连作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循环相关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而病原菌数量显著上升,并最终导致烟草连作障碍的形成。

  • 标签: 烟草 连作障碍 微生物 多样性 T-RFLP
  • 简介:对四川会理烟烤烟中的11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硼、锌、铜、氯)含量及其与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会理烟烟叶中磷、钙、硼、铁、锰、锌、氯的含量在较适宜的范围内,但烟叶中氮、钾含量较低,镁、铜含量缺乏;(2)偏相关分析表明,香气量得分与氯的含量显著负相关,评吸总分分别与氯和钾的含量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但香气质得分与分析的11中矿质元素关系不显著;(3)通径分析表明,镁和钾的含量对烟叶香气质得分、香气量得分和评吸总分有较大的正面影响,铁和氯的含量对烟叶香气质得分、香气量得分和评吸总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会理烟区 烤烟 矿质元素 评吸结果 偏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