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目前高校研究德育工作出现的困境,笔者从研究德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及研究群体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走出德育困:竟的四原则:内容有效与导向鲜明相结合原则,导师引导育人原则,非正式群体共同进步原则,校园环境育人原则。

  • 标签: 研究生 德育 困境 反思
  • 简介:当前研究教育规模的扩大已成定势,但研究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现.研究扩招对教育质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规模促进质量,质量保证规模,认识与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是研究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并要着力解决好研究教育资源投入、研究导师队伍建设与有特色的研究教育质量管理等问题.

  • 标签: 研究生教育 可持续发展 规模 质量
  • 简介:该文围绕研究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质量问题,研究其影响因素,探寻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增强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培养质量。

  • 标签: 培养 影响因素 系统 研究生
  • 简介:分析了博士研究学习英语的特点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博士研究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 标签: 博士研究生 教学模式 应用能力
  • 简介:研究德育工作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和错位化倾向.导师了解研究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专业知识、教育特长和良好品格,在研究德育工作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在实践中师生应平等交流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使导师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研究德育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 标签: 导师 研究生 德育
  • 简介:2013年9月10日,福建省政和县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为共建“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研究政和县科研工作站”和“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竹材加工技术与装备成果转化基地”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国内首个竹材加工技术与装备成果转化基地,也是国内首个林业装备研究科研工作站。

  • 标签: 林业机械 工作站 研究生 福建省 装备 科研
  • 简介: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生态站的天然次生林里(45°23′~45°26′N,127°36′~127°39′E)对刺五加的生殖配置进行研究,发现刺五加每年分配给有性繁殖的能量和无性繁殖的能量与植物总能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年龄的幂函数,只是幂指数不同,b有性=0.8740,小于1;b无性=2.1992,大于1.这种关系表明在样本覆盖的年龄范围内(5~15年),刺五加分配给无性繁殖的能量逐年递增得较快,分配给有性繁殖的能量逐年递增得较慢.由此可以推测林下刺五加随着林分稳定性增加,逐渐以无性繁殖为主.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天然次生林下对刺五加进行采挖时不要把根茎全部取走,应留下一部分,使其保持天然更新的能力.同时,对根茎需要适当切割,促进芽转化为无性小株,有利于更新

  • 标签: 刺五加 生殖配置 稳定性
  • 简介: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与日逐增,因此园林绿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郁郁葱葱的园林小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但尚感不足的便是公园里的一些假山(如猴山)等却是光秃秃的,裸露的岩石如加以适当绿化,更能增加其观赏价值,但岩石上进行种植植物是很困难的,所选绿化植物不仅能适应岩环境,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吉林省许多公园的假山绿化尚是一个空白,基于此种

  • 标签: 吉林省 花卉资源 岩石 绿化植物 观赏价值 种子植物
  • 简介:杜牧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楚霸王本具才华,但缺乏包容之空间,亦可称之为自我形象浅薄,以致顺境时不能容人用才,逆境失意时,因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管仲连
  • 简介:入深山,打击毁林犯罪,有他坚实的足迹;爬峻岭,扑救森林火灾。有他挺拔的身影。从他工作起来的精神劲儿,你很难看出他今年已经56岁了。他就是活跃在湖南省江华县森林公安队伍中的一位老民警,人们称之为“老黄牛”的唐俭

  • 标签: 黄牛 森林火灾 森林公安 江华县 湖南省
  • 简介:中药重楼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强,临床应用范围广,是“云南白药”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重楼生长周期长、价格居高不下,加之对该药狂采滥挖,重楼已成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势在必行。药用植物内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结果证实了内茵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中药内菌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是新药源研发的宝贵资源,其中通过内茵一定规模发酵培养生产活性物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重楼 内生菌 甾体化合物 发酵培养 PCR
  • 简介:通过对福建省速丰产用材林建设现状及主要用材树种利用途径的分析,提出建设速丰产用材林基地的基本发展战略,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速生丰产用材林 持续利用 发展对策
  • 简介: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是优质用材和优良防护林树种,在南亚热带平原水网地区特别是近海滩涂地带生长迅速。珠江三角洲土地辽阔,发展水松的潜力颇大,仅斗门县1980年以来,在黄杨河两岸就营造水松林带76km,共950亩,过去水松用裸根苗造林,头两年幼林生长缓慢,第三年才恢复正常生长,年高生长可达50cm,径生长0.7

  • 标签: 防护林树种 裸根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 栽培方法 南亚热带 地径生长
  • 简介:通过对福州植物园荫园内的荫植物进行调查,对36种荫植物的多样性及耐荫性进行分析,总结出最适应福州植物园荫园的植物及适应性不良的植物,通过对植物在不同光照度下的生长和开花的比较,得出部分荫植物的生长最适光照条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分析荫园植物的配植形式,归纳荫园造景的特色,提出栽植暖色调开花植物以提升荫园色调等建议,以塑造出美化、花化及多元化的荫植物园。

  • 标签: 福州植物园 荫生植物 光照强度 开花 耐荫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马尾松实种子园建立第五年时植株的生长与分枝状况,研究的性状包括树高、胸径、枝条总数、年高生长、年枝条生长量、年分枝数、不同分枝处树干直径等。对总的生长与分枝性状(含树高、胸径、枝条总数)分析表明:家系间只在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分年度的生长与分枝性状的研究表明:家系间在年高生长、年枝条生长量、年枝条直径方面无显著差异;年分枝数在刚建立的前两年家系间没有显著差异,后两年则差异显著;不同分枝处树干直径在连续的四年内,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度的生长与分枝的趋势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家系的年高生长与年枝条生长呈递增型,而大部分家系每年的分枝数却为波动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马尾松实种子园到建立的第五年时,家系间的差异大部分都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马尾松初期生长节律;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建园家系复杂的父本构成。因此,这个时期进行家系选择不太有效,建议在利用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建立实种子园时,对他们先期进行苗期选择,而不是采用所有的子代。图1表4参20。

  • 标签: 马尾松 实生种子园 植株生长 植株分枝
  • 简介:对在海南岛儋州林场实施的桉树速丰产林栽培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尾叶桉、刚果12号桉施肥与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期尾叶桉、刚果12号桉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不同的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尾叶桉生长的施肥效果是:B2NoP150K160>B4N90P200K160>B3N90P150K160>B1N0P0K0(对照);对刚果12号桉的效应是:A3N90P15K160>A4N90P200K160≥A2N0P150K160>A1N0P0K0;在相同的密度下不同的株行距配置方式对尾叶桉、刚果12号桉的生长无影响,差异不显著。3年刚果12号桉整地、密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整地,施肥对家系和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和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极显著;密度仅对刚果12号桉无性系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显著。三因素对刚果12号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为:整地>施肥>密度。3-6年的四种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管理措施下,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确保人工林实现丰产的关键;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措施下,刚果12号桉行间间种绢毛相思比间种大叶桃花心木生长量高;粗果相思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地区发展潜力比马占相思大。

  • 标签: 海南岛 桉树 相思 丰产林 栽培模式
  • 简介:通过对我校历届87位园林专业毕业创业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综合知识、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是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质。培养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应改革现行教育教学方式,采取开设创业型人才培养系列课程、实施创业型人才培养导师制、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等教育教学策略。

  • 标签: 园林专业 创业实践 创业型人才 培养策略
  • 简介:"道"极具"生态"智慧。这不仅是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基础,也是成就中国智慧中"生态"蕴含的主要条件。"道"禀天地阴阳之气,其节奏及韵律性的生成与转换旨在促万物生命的生态共荣。"道"与"道法"二义,从""之本根缘发,凸显其智慧性,继而悟解人何以由天地自然道化而成。这使得人的发展、人的社会运行机制及精神文化存在,既是生态转换及"道法"的延伸,也积聚着"道"的生态智慧。这不但有对"和"的生成及运演逻辑等多层面给予有机体验、深度阐释及哲性辩证,而且是对宇宙自然、生命生成、人生构建的智慧聚合,这必然含蕴社会把控及精神平衡性。郭店楚简"太一水"之论与老子"道"论的关系紧密。"太一水"较之"道",或许更加直观、形象、实在,其节律性表述也更形象,且有着"成"与"辅"的双向、交叉及循环,因而对生命生成展示的节律状态不但更加直观明晰,而且直接显化"道法";"道"与"太一"之,乃至"太极"之生相互联系。这些作为智慧性的表达,内在一致且同一,其区别或许主要在于话语表达及述者的不同。我们释解乃至体验"道"智慧,不仅需生命肌体活动的整体参与,更含蕴精神体验性,或其本身即表征精神生态特性。而这其中,不仅蕴含丰富的精神生态资源,还呈现中国古代人生命活动及精神体验的本来状态;对精神活动与自然之道和人的躯体存在的生态有机性,有着精到的哲性显化。

  • 标签: “道生” “道法” 生态智慧 中国智慧 “太一生水” 精神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