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依据儿童心理,总结儿童年龄分组的特点及其心理行为特征,并通过调查福州儿童公园不同主题空间儿童活动的情况,分析不同主题空间儿童数量分布和儿童年龄分组分布特点,验证主题空间与对应年龄组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耦合性,包括主题空间对儿童心理考虑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有创意等方面,提出了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创造的优化措施: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分组的心理行为差异性、加强主题空间创意性和成人休憩空间合理融入性。

  • 标签: 儿童心理学 儿童公园 主题 空间
  • 简介:中国的生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进入伦理学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就从环境伦理学发展起来.在思考自然界的价值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时,引发了环境伦理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自然价值、自然权利问题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生态自然观是从分析科学技术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技术异化开始的,把自然观和价值观联系到一起是生态哲学的整体思想决定的.中国的生态哲学研究哲学历史思维中的生态思想进程,又从哲学的内在逻辑中解读生态哲学的必然.中国学者明确指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是今天的时代哲学,它要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以及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后现代的思想、过程哲学、托马斯·柏励的“生态纪”思想都是中国学者所研究的.

  • 标签: 生态哲学 环境伦理学 自然价值 过程哲学 生态纪
  • 简介:通过对心理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超个人心理、积极心理、进化心理、社会建构论心理等一系列心理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文化心理、社会心理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ecologistic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 标签: 物理学隐喻 生态学范式 生态主义心理学 生态心理学 生态主义运动 心理学学科建设
  • 简介:该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总结心理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研究以及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心理成果,并探索心理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如何发展自己.通过对文献进行质的分析,得出结论:环境保护工作中亟需心理的研究,而现有的心理中可以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成果很少.虽然在环境心理、生态和绿色心理的研究中,已经开始了对环境保护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但是研究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很不足.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服务于环境保护,心理理论上应采取新的系统和生态学的范式,在实践上应探索具体的环境保护的心理方法.

  • 标签: 环境保护 生态心理学 绿色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 简介: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其词学思想脱胎于常州词派。其词学论著《蕙风词话》在宗法取向、推尊词体、比兴寄托、意内言外诸词学持论方面,鲜明地体现出对常州词派词学理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况周颐 常州词派 《蕙风词话》 词学持论
  • 简介:环境心理主要研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生产行为等之间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分别解释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的最终意义是为了烘托出佛的威力,使佛在信奉者心中具有高大、威严、慈悲的形象。对信奉者而言,佛寺的一切布局都是外在于他的环境因素,这个外在的环境结合文化因素组成特定的心理场从而影响信奉者的心理和行为;而对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而言,同样也受到建造者社会文化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佛寺建筑布局体现出人的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复杂性。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佛寺 佛殿布局
  • 简介:科研院所的绿化景观设计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科研院所的美化水平,还关乎院内科研人员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以环境心理为切入点,采用其涵盖的认知地图、场所观念、领域性研究理论,通过剖析中国林科院院区内的绿化景观现状,分析了科学研究、生活空间、社交场所等绿化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应用特性,以期为增强科研院所的绿化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绿化景观设计 环境认知
  • 简介:环境心理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环境恶化有关。环境心理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取得较快发展。环境心理仍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人与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危机
  • 简介:计算机界面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成为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网上情绪符号是网民交流情绪感情的从属性符号,构成了网上地方的重要标志,它的产生、类型、感知、传播及表现内容趣味均有其特定的文化地理背景。情绪会号的研究对未来电子商务等有潜在价值。

  • 标签: 互联网 情绪符号 地理学 网络空间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对自身全面发展的不断追求,艺术与科学在走过了彼此的分离之后,要求重新融合在一起。时代对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呼唤,要求高等艺术教育在外在层面、内在层面和实践层面上都要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艺术人才的需求。

  • 标签: 艺术 科学 艺术教育
  • 简介:公平是伦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环境伦理学突破传统伦理学的界限,赋予了公平更为丰富的内涵.在环境伦理学中,公平包括人与自然层面上的人地公平以及人与人层面上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其中代内公平又可分为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人地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尊重自然原则和责任原则,代际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责任原则和合理储存原则,代内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权利平等原则、公正补偿原则和合作互助原则.

  • 标签: 环境伦理 人地公平 代际公平 国际公平 国内公平
  • 简介:本文回顾了环境伦理学中权利概念的两个起源,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环境伦理学家们对此概念的争议,说明非人类自然拥有权利的观点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伦理学家们所提出的五种对自然权利概念的替代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权利 内在价值 动物福利伦理学 非人类自然 替代
  • 简介:林地是一种自然物,并非人类所创造。因而,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来看,林地没有价值。但是,林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林地也能为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即产生地租。正因为存在地租才产生了林地价格,其公式为:林地价格=地租/还原利息率。即林地收益现值的总和。因此,林地价格的本质内涵是若干年的林地纯收益即地租占现值的总和。本文从这一内涵出发,讨论了林地地租的定义,地租的表现形式及求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推导了由林地地租求算林地价格的基本公式以及永续利用条件下林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最后,选择了一亩杉木纯林为例,计算了一亩杉木纯林的纯收益价为3069元,以此推算杉木纯林地价格为2429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影响林地价格的主要因子有:①林地纯收益,林地纯收益愈大,林地价格愈高;②林业利率或贴现率,林业利率和贴现率越大,林地价格愈低;③林地的地利条件,即地理位置、周围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行政因素等。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对林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地租会有不断上涨趋势,即林地的社会利用效益愈来愈高。因此,总体来讲,林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 标签: 地租 价格 林地评价
  • 简介:从环境伦理学视野提出了评价日常消费方式的环境道德标准,并循此思路透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消费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其所隐含的环境道德问题;确立了新型的环境伦理消费观;揭示了追求绿色消费方式,共创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意蕴.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日常生活消费 绿色消费 环境道德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综观现今诸多生态伦理观的基础范畴,其理论前提的基本预设,都存在着思维方式上以本质主义的普遍性取消复杂整体包含的差异性、论证材料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分割、逻辑推论上将“实然”与“应然”关系简单化的缺陷,这就难以从理论上合理地确证人类应该对谁承担生态义务以及承担何种生态义务。生命共同体范畴则不存在这些严重缺陷。作者通过分析生命共同体范畴相对于利奥波德提出的“生物共同体”范畴的优越之处,认为前者理应替代后者,并阐明了生命共同体这个基础范畴对于建立生态伦理学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基础范畴 理论预设 生命共同体 生态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