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猪细菌性肠炎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消化道疾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是导致本的主要病原,对仔猪危害最大;本可造成感染猪腹泻,严重的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导致病猪的死亡;临床需要通过加强猪场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和平衡肠道微生态3种途径来预防,抗生素是治疗本有效的方式之一。

  • 标签: 细菌 肠炎 防治
  • 简介:羊布氏杆菌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患病羊主要表现为睾丸发炎、流产和关节炎。本文主要总结了羊布氏杆菌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并提出了加强检测、严格消毒、做好免疫预防和大力宣传等防控措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病因 防控
  • 简介:牧场要想有好的产奶量必须得从干奶围产期开始关注,我们牧场特别重视围产牛和新产牛。牧场的保健部人员从干奶围产开始关注牛的采食量,舒适度,牛群密度,按体况进行分群饲养,注射维生素AD,预防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酮、真胃移位等产后疾病的发生。我们牧场对产后60天淘汰率相当重视,对新产牛来说正是产奶的高峰期,因此每淘汰一头都是相当大的损失,所以新产牛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

  • 标签: 产后护理 奶牛 常见病 诊疗 产后胎衣不下 维生素AD
  • 简介:羊消化道线虫是由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仰口线虫等消化道寄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该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加强饮水和放牧的管理,感染高发期在水中添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每年进行2次以上药物驱虫工作,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消化道线虫病 临床症状 诊治
  • 简介:近年我国奶牛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奶牛养殖经济全面提升,奶牛养殖过程中寄生虫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主要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情况,对奶牛寄生虫的防控策略进行探析。

  • 标签: 奶牛 寄生虫病 防控策略
  • 简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BVD/MD)一直以来都是威胁牛群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并产生免疫抑制,又称粘膜(MD)。主要对牛群繁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产奶量等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奶牛场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传染性疾病 程序 防控
  • 简介: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现已知有三个血清型,即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其中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较大的免疫抑制性疫病。2016年10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R.Palinski等和加州大学SanFrancisco分校的T.G.Phan等几乎在同一时间报道了一个新的PCV基因型,又称为PCV3,该病毒可以引起猪的皮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及心脏和多系统的炎症反应,这也说明猪圆环病毒对猪群造成的危害已继续升级。

  • 标签: 猪圆环病毒病 流行情况 驻马店市 猪圆环病毒2型 皮炎肾病综合征 PCV1
  • 简介:1发病情况2018年8月20日叶县城关镇李某从外地购回仔猪50多头,饲养不到1个月便出现病情:仔猪体温升高、不食并出现神经症状,后经兽医人员诊断为脑炎型链球菌,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后,使病情得以控制,但仍有6头仔猪出现了死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病猪开始体温40.5~42.5℃、厌食、便秘、粪便干硬,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磨牙,严重的病猪突然倒地,后肢麻痹、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划动。

  • 标签: 链球菌病 脑炎型 仔猪 诊治 发病情况 体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