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寄生于奶牛体表的有牛毛虱和牛血虱。牛毛虱以牛毛和皮屑为食。牛血虱则吸食血液。当虱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发痒、表现为不安、脱毛、皮肤发炎、牛只贫血、消瘦以及产奶量下降等症状。虽然死亡率很低,但是,由于产奶量下降,给奶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1病原体及生活史奶牛雌毛虱体长约1.5~1.8毫米,雄虱略小于雌虱。头部红色,体部黄白色,其侧缘和背板上的纹带呈赤黄色或赤褐色。头部阔圆,触角3节。常寄生于牛的头顶部、颈部和肩胛部。奶牛血虱,雄虫体小,长约2毫米,雌虫体长达4.75毫米。头部呈五角形,中部最宽,触角位于最宽处,胸部呈扁的长方形,腹部呈椭圆形,每1腹节侧缘有深色隆起。常寄生于奶牛的背部、前胸、头顶及尾根周围。

  • 标签: 奶牛业 诊治 虱病 经济损失 产奶量 寄生
  • 简介:袋鼠属有袋目、袋鼠科动物,原产于澳大利亚,其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为食物。在袋鼠圈养过程中,其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都较高,是危害袋鼠最大最广的疾病,其症状为往往由于牙周炎继发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毒血症而死亡。根据查找的资料,引用Murray

  • 标签: 袋鼠 死亡 口腔疾病 鼠科动物 澳大利亚 嫩枝叶
  • 简介:2012年5月31日,徐州市某珍禽养殖场从广东购入450只2日龄蓝孔雀雏鸟,初期饲养正常,6月20日发现2只啄肛致死,以后群鸟接连发病和死亡,曾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收效甚微,6月26日当日死亡6只。笔者等对病死孔雀进行了剖检,随后去该场对鸟群进行临床观察,并取样8只鸟送徐州市中心医院微生物实验室,

  • 标签: 蓝孔雀 假单胞菌病 诊治 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腐蹄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高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

  • 标签: 牛腐蹄病 西门塔尔 防治 化脓性炎症 高温季节 发病率
  • 简介: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种短小的、形态多样的、革兰阴性、氧化酶阴性、营养条件要求复杂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动物(猫、狗、牛、啮齿类等)体内,并经吸血节肢动物(蚤、白蛉、体虱等)传播。该菌嗜血性强,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云南地处高原,气候多样,寄生性虫类多,边疆的蜱、螨、虱、蛉较多,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 标签: 诊治 节肢动物 人兽共患病 营养条件 寄生性
  • 简介:奶牛血乳是奶牛饲养管理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平时做好奶牛场的饲养管理工作,奶牛血乳的发病率会降到最小程度,在发病之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损失也会降到最小程度。

  • 标签: 奶牛 血乳 诊断防治
  • 简介:近几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养鹅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养鹅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尔多巴吉鹅是由匈牙利霍尔多巴吉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历时20多年,在霍尔多巴吉草原上培育出来的优质鹅品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适应性强,抗寒抗热,成活率高的特点。作为肉绒两用品种,霍尔多巴吉鹅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农二师27团从2006至今陆续每年从内蒙古通辽引进匈牙利肉绒兼用型品种霍尔多巴吉鹅。

  • 标签: 大肠杆菌病 种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兼用型品种 防治 农民脱贫致富
  • 简介:猫巴尔通体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猫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但在野生猫科动物,感染猫巴尔通体的病例鲜有发生和报道。笔者诊治了一例野生豹猫的巴尔通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豹猫 传染性贫血 世界范围 猫科动物 野生 病原
  • 简介:又称疥虫,主要由疥螨和痒螨引起。本是以皮肤发炎、脱毛、剧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传播途径一般为直接接触传播,畜和健畜一经接触,螨即可从畜体表爬到健畜身上;也可经地面及媒介物传播。痒螨主要寄生在绵羊、牛、马皮肤表面,由于繁殖力强、传播快,常常引起大批舍饲牦牛患病甚至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舍饲牦牛螨的诊治作一报道,目的在于提醒大家在日常舍饲管理中要严格、认真、长期做好预防工作,以使舍饲牦牛螨病得到控制,从而提高舍饲牦牛的生产经济效益。

  • 标签: 舍饲管理 牦牛 螨病 诊治 慢性皮肤病 传播途径
  • 简介:在笔者进行疾病诊治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养猪户,遇到猪群发热就打退烧,腹泻就用止泻药,咳嗽就用止咳药.治疗猪,首先要确诊,然后再根据治病原则对症治疗,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谈一谈猪的治疗原则,而在我们临床治病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原则.

  • 标签: 疾病诊治 猪病 中医 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 养猪户
  • 简介:奶牛附红细胞体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奶牛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和产奶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病程一般为3~7d。2006年以来,笔者共诊治该病56例,由于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牛附红细胞体病 奶牛 诊治 细胞表面 传染病 产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