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谷雨”前后,香椿树萌发的顶芽可采摘;处于潜伏状态的侧芽,随之长出嫩梢,又可采收。但目前,有些地区采收方法不科学,使树木生长弱、经济效益差。香椿芽采收期管理要点如下:采收。多数地区第一茬香椿芽在“谷雨”

  • 标签: 香椿 管理要点 采收方法 采收期 潜伏状态 经济效益差
  • 简介:测量体温是诊断犬类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笔者在临床中总结出经过犬肛门测量体温,来帮助诊断动物疾病的几点经验,供参考。

  • 标签: 犬类 动物疾病 诊断 体温 测量 肛门
  • 简介:近些年来,牦牛人工精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繁育牦牛的品质。确保授精精液品质,加强种公牛的饲喂管理,同样很重要和关键。为此,笔者自早期的驯化、牦牛的精管理、疾病的防控等几方面,就大通牦牛精与饲养管理这一议题做系统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牦牛 授精 管理
  • 简介:美国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利用定量核磁共振(QMR)的原理,可对仔猪体脂进行精准测量,测试证实,这种设备不仅能测量仔猪的体脂总量,还能测量瘦肉组织量、自由水含量,以及体内水分总含量。

  • 标签: 设备利用 体脂 仔猪 测试 核磁共振成像 可测
  • 简介:采用拖网、刺网、围网、钩钓和诱捕笼5种捕方式在自然海区进行多鳞鱚捕试验,并在室内暂养7d。结果表明:5种方式捕获存活率分别为82.28%、33.91%、92.42%、45.06%和79.82%,暂养7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2.19%、12.09%、89.40%、11.88%和77.61%。因此捕活体多鳞鱚应采用围网和诱捕笼捕捉,其存活率较高。

  • 标签: 多鳞鱚 采捕 暂养 存活率
  • 简介:空肠弯曲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的肠炎和腹泻,也可引起畜禽发病。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该菌在畜禽中带菌率很高。日本猪盲肠带菌率59.9%、鸡60%我国苏州猪带菌率61.5%、鸡89.3%、鸭79.2%。我省空肠弯曲菌畜禽感染情况尚未见有报道。为防止由空肠弯曲菌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我们首先对我省部分鸡场中某些鸡只的新鲜稀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空肠弯曲菌 带菌率 病原菌分离 菌落特征 布氏琼脂 硝酸盐还原试验
  • 简介:为了筛选针对畜禽养殖污水的高效絮凝菌,试验通过富集、分离、纯化和絮凝活性测定,从绍兴县中大畜牧有限公司(生猪饲养繁育)氧化塘的污水和浅层底泥中筛选絮凝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DNA测序,对絮凝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养猪场氧化塘的污水和浅层底泥中分离筛选到7株絮凝菌,其中C4絮凝活性最强,鉴定为解木糖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xylanilyticus)。

  • 标签: 畜禽养殖污水 絮凝菌 筛选 鉴定 解木糖赖氨酸芽胞杆菌 絮凝活性
  • 简介: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多发于冬春季节断奶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5%~30%。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为预防该病,国内外虽然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基因工程菌苗与多价灭活菌苗,但由于

  • 标签: 仔猪水肿病 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分离
  • 简介:宁夏某商品蛋鸡养殖场新进的8000只雏鸡到10日龄发病。为查找病因,给鸡场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建议和有效措施,无菌采集病死鸡病料,通过细菌分离、生化试验鉴定出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H1、H2),结果用分离株感染SPF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该鸡场此次疫病的主要病原;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吡啶、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四环素等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等耐药。临床选用环丙沙星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鸡白痢 沙门氏菌 病原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选取洛阳自然保护区野生成年白鹭,通过无菌采取其口腔拭子和肛门拭子进行细菌的增殖,得到3株分离菌,再对其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的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分离菌使甘露醇、鼠李糖、甘油、麦芽糖、甘露糖、乳糖、蔗糖、半乳糖、葡萄糖及棉籽糖发酵变为黄色;该菌具有明胶酶,使明胶水解生成多肽再水解为氨基酸,使明胶液化。吲哚试验呈阳性反应;V—P试验为阴性;MR试验为阳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链霉素5种药物均为高度敏感。

  • 标签: 野生禽类 大肠杆菌 分离 生化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禽类,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急性病例表现为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表现为体内炎性出血和败血症。2014年4月份,新余市下村镇某养殖场鸭只突然发病,死亡率高,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最后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 标签: 巴氏杆菌病 出血性败血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 急性病例 禽霍乱 炎性出血
  • 简介:采集青海省大通县某养猪场患病仔猪肠道内容物,在血平板培养基上接种采集的病料,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血清肉汤中接种单菌落,220r/min振荡培养12h,经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同时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生化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 标签: 沙门氏菌 分离与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为了查明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分别采集发病鸡的肝脏、脾脏和心血,进行了组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特性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特性观察,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了2株分离菌对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敏感。说明该蛋鸡养殖场的产蛋鸡中已经存在耐药的沙门氏菌感染,鉴于沙门氏菌为垂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建议该场要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中抗生素的合理、安全使用。

  • 标签: 鸡白痢 沙门氏菌 分离培养 生化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以患子宫炎的后备母猪的脓性分泌物为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16SrRNA同源性比对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鉴定其中的一株优势菌为具有一定致病力的彭氏变形杆菌。24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替米考星等药物耐药。

  • 标签: 猪子宫炎 彭氏变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正>为探明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及主要血清型的分布情况,并为研制与吉林地区血清型一致的菌苗提供科学依据,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从吉林地区分离到的4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单因子血清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35株能定型,分布在8个血

  • 标签: 仔猪黄白痢 吉林地区 血清型鉴定 优势血清型 仔猪大肠杆菌病 规模化猪场
  • 简介:基于临床上犊牛腹泻的高发病率,致使犊牛死亡严重,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实验采用细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和96孔板微量滴定法。筛选出肠球菌及其生物膜;研究生物膜的生长特性。共筛得细菌214株,其中,肠球菌24株;肠球菌所占的比例为11.21%。利用96孔微量板测定,得到生物膜阳性菌1株。生物膜阳性率为4.17%。为临床上犊牛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犊牛腹泻 生物膜 肠球菌
  • 简介:2009年5月末,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送检病死大鸨1只。大鸨学名为Otistarda,属于鸨科,又称野雁,俗名独豹、套道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问询饲养员了解其临床症状为:病程约有1个月,最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被毛粗乱、持续拉黄绿色稀粪,病初曾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最后衰竭死亡。解剖观察其病理变化见心冠脂肪出血,

  • 标签: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大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园 青藏高原
  • 简介: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胰腺干细胞,胰腺干细胞有助于恢复器官的胰岛素分泌能力,这对维持身体适当的血糖水平至关重要。近日,一国际研究小组从成年小鼠身上成功分离出了胰腺干细胞。

  • 标签: 胰腺干细胞 科学家 分离 实验鼠 分泌能力 血糖水平
  • 简介:首次从潍坊地区的架子牛中分离到牛支原体,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PC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微量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从7种药物中选择出了沃尼妙林、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左氧氟沙星4种敏感性较好的药物,通过临床使用可有效降低牛支原体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牛支原体 潍坊地区 PCR 分离鉴定 微量最低抑菌浓度 敏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