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机区试验和拉丁方试验缺区数据估计公式推导王宝山湟源牧校草原随机区设计和拉丁方设计是方差分析中常用种试验方法,例如用不同种类和浓度药物杀死鼠虫害试验,不同牧草品种、施肥量产量关系试验等。由于野外难以控制偶然因素影响。常常会造...

  • 标签: 随机区组试验 拉丁方试验 估计公式 牧草品种 拉丁方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 简介:通过对铁卜加地区气象因子蝗虫发生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4~5月份地温极为相关,其相关系数Y地温=0.951

  • 标签: 蝗虫 发生量 地温 相关
  • 简介:青海湖滨区草地蝗虫适生于海拔3100~3500m,植被盖60%~85%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上坡度≤9℃缓坡区;其种群数量主要受胚胎和蝗蝻温湿(或温雨)系数影响,当胚胎温湿系数9%~14%、蝗蝻温湿系数11%~16%时,有利于草地蝗虫发育和为害.

  • 标签: 草地 蝗虫 环境因素 关联性
  • 简介:对牧区种养暖棚设计建设方案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通过一年来试验研究,探讨出新一代种养用暖棚建造模式,以便在广大牧区推广中使用.

  • 标签: 种养暖棚 设计
  • 简介: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一种副产物,由于其难以利用,多以废物直接排放,不仅是生物资源浪费,同时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马铃薯渣含水量高、含有大量纤维素、果胶和淀粉等可利用成分,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渣目前综合利用主要途径和相关技术,分析了目前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标签: 马铃薯渣 成分 加工利用
  • 简介:布氏田鼠是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980-2013年,布氏田鼠鼠害发生及环境气候条件长期观测发现,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在自身自然消长和环境降水量、气温等因子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变化,平均周期6-8年;种群增长时具有爆发性,种群衰退时具有快速性特征。一定程度上种群数量环境中降水量呈负相关,气温呈正相关,并受水热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增减是生物环境综合效应结果。通过分析布氏田鼠种群波动一般性规律,今后草原鼠害预测、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布氏田鼠 鼠害 发生特点
  • 简介:对青南牧区防灾基地建设2000年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建设成绩经验,针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标签: 青南牧区 防灾基地 草地建设 调查研究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移栽成活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移栽成活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平均成活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植株移栽成活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饲草料储备量牲畜出栏之间存在着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Y=-1.79+1.6x,预测和防止冬季牲畜缺草而形成牲畜损失。

  • 标签: 饲草储备 牲畜出栏率 回归分析
  • 简介:文章通过对苜蓿越冬情况调查和影响越冬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皇后苜蓿等越冬能力较强品种,归纳总结出品种选择、水肥管理、合理刈割等,提高苜蓿越冬具体措施,阿鲁科尔沁旗牧草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牧草基地 苜蓿 越冬
  • 简介:甘德县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建设试点项目施实一年来,经各方努力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经检查验收,认为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工程质量合格,基本达到了项目建设要求.

  • 标签: 草地 植被恢复 围栏封育
  • 简介:利用海晏县气象站1980-2006年降水、气温、大风日数以及青海省海晏县1980-2006年天然草地平均产草量,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了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变干,气候因子对牧草产量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夏季降水和春季气温关联最高。

  • 标签: 气候变化 牧草产量 分析
  • 简介:2008~2011年在互助县东沟乡进行了短芒披碱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生产性能及经济性状比较试验,表明短芒披碱草产草量及产籽量比其他个品种高,产籽量差异极显著,而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青海省农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优良牧草品种。

  • 标签: 短芒披碱草 品种比较试验
  • 简介:以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材料,通过近2年移栽建植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和气温在移栽建植过程中对成活影响。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移栽后1周内,土壤平均含水低于8%时,移栽成活极低,甚至会导致移栽苗木全部死亡;土壤平均含水高于12%,移栽成活较高,有利于移栽建植成功。高气温土壤缺水均会严重制约华北驼绒藜移栽建植效果;高气温会加剧土壤含水低而造成移栽苗木失活现象。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土壤含水率 气温
  • 简介:植物营养元素缺乏判断及施肥范青慈(省草原总站810008)为了提高草业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品质,提高产量,保持群落稳定,使草业走上“一优二高”发展轨道,必须重视草地植被管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措施,加大对草地投入。施肥是草地重要...

  • 标签: 草地植被 植物营养元素 缺乏症 草业 重过磷酸钙 籽粒蛋白质含量
  • 简介: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业科学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运行,在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学风建设、实践教学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所以,今后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手段革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培养真正草业科学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 标签: 卓越农林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效果 拔尖创新 实践教学
  • 简介:大通县脑山地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试验推广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鲜草63835kg,其中箭筈豌豆鲜草量占总产量39.94%,比单播燕麦(平均产鲜草60000kg/hm2)增产6.39%,比单播箭筈豌豆(平均产鲜草49410kg/hm2)增产29.2%;燕麦株高增长5cm,箭筈豌豆株茎增长34.5cm.

  • 标签: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 产草量
  • 简介:保护草原生态,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自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牧区省,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8年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对全市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基本摸清呼伦贝尔市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下一步更好地开展草原生态补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草原生态补奖 措施 成效
  • 简介:分析了三种引进优良禾本科牧草一种当地禾本科牧草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三种引进禾本科牧草鲜重均比当地禾本科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高,种植第三年引进牧草品种鲜草产量无芒雀麦19316kg/hm2,达乌里披碱草16457kg/hm2,猫尾草15754kg/hm2.引进三种牧草品种表现出较好抗逆性,推广价值较高,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本地品种 生长性状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