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浒关蚕种场有关原蚕建设的经验和成功做法,主要抓好农村养蚕环境的消毒,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蚕期严格贯彻消毒防病措施,对蚕桑生产进行全面指导,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 标签: 原蚕点 建设 管理
  • 简介:近年来,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制种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原蚕的饲养方面,我们通过在农村原蚕几年的实践和观察,就目前原蚕点中常出现的几种情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提出来与大家交流。l桑园的施肥一般情况下,农村原蚕户对原蚕饲养的认?..

  • 标签: 原蚕点 生产 桑园 施肥 蚕头 饲养密度
  • 简介:6月20日,福建省农业厅印发了《福建省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方案》文件,提出2017—2019年在全省各地农产品产地土壤布设5000个长期定位监测.对农产品产地土壤开展常态化监测.为更好地管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果园土壤 监测点 福建省 农产品产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 长期定位
  • 简介:笔者这几年负责原蚕的技术指导工作,对农村养蚕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养蚕户基本都是多种经营,除了养蚕外还养猪,种水稻、玉米、花生、香蕉等作物,工种比较复杂,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养蚕的一般是中老年人,年轻的基本都去做生意或打工。而养蚕尤其是养原蚕又特别需要饲养技术,需要精心饲养,细心管理,科学对待,这就给原蚕饲养提出了难题。怎样才能做好原蚕的技术指导工作呢?下面是本人在原蚕技术指导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 标签: 饲养技术 原蚕点 农村养蚕 生产经营方式 多种经营 中老年人
  • 简介:射洪县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也是全省棉花生产大县、粮食生产大县。由于棉花和粮食生产中普遍使用农药,对养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微量农药中毒后,其症状与蚕病相似,蚕农难以辨别蚕病,从而采取不正确的防治对策,加大了损失的程度。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对家蚕农药中毒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微量农药中毒 农村养蚕 中毒现象 棉花生产 粮食生产 生产危害
  • 简介:在原蚕养蚕,收购种茧回本站制种,这是我站历年来采取的办法,由于过去对原蚕的管理措施和养蚕技术要求不一,收购回来的种茧质量有好有坏,以致我们制出的蚕种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蚕种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本科室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原蚕点种桑养蚕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原蚕蚕农养蚕获得高质量的蚕茧。实践证明,通过规范原蚕的管理和统一技术措施,我科室今年制的蚕种产量和质量比过去明显的提高,请看表1原蚕实施规范前和规范后管理,蚕种生产成绩的对比。

  • 标签: 原蚕点管理 蚕种产量 家蚕 蚕种质量 制种 桑园管理
  • 简介:2013年,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参加国家桑蚕品种鉴定的1对新蚕品种粤蚕8号进行了实验室鉴定。通过蚕期饲养表现、茧质调查成绩、丝质鉴定成绩及综合经济性状的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了粤蚕8号在广东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

  • 标签: 粤蚕8号 饲养 茧丝质量 品比鉴定
  • 简介:2012年依照《2012年国家桑蚕试验实验室鉴定实施方案》对1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调查了其饲养成绩、茧丝质和综合经济性状,结果表明:该对新品种孵化齐一、发育整齐,茧丝成绩和综合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 标签: 2012年 桑蚕品种 国家鉴定 实验室鉴定 广东
  • 简介:<正>加芳乡属大石山区,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劳动者素质低下。全乡有814个弄场,17个村公所,56个村民委,334个经联社,6124户,30044人,其中农业6096户,29310人。全乡总面积207平方公里,折合为31.0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6556亩,人均耕地0.8亩。全乡水涝地6560亩,占耕地面积24.46%,适宜种桑养蚕的5000多亩。全乡粮食最高年产604万公斤,最低年产177.5万公斤。1988年人均产粮59.5公斤,农业人口人均有粮47.5公斤,人均产值181元,人均纯收入127元,正常年景的1989年调进粮食50多万公斤,大灾的1988年调进粮食240万公斤,1989年农民达温饱线的1726户12167人,分别占农户,农业人口的28.3%和41.5%。温饱线以下的还有3234户

  • 标签: 种桑养蚕 农村脱贫 芳村 水涝地 人均产值 村公所
  • 简介:2008年广西全区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仍保持全国首位,从事桑蚕生产的蚕农人数剧增,产业做大之后我区桑蚕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新问题也很多,特别是原料茧生产环节,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我区原料茧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进而影响到蚕农养蚕的效益和桑蚕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桑蚕生产 农村 蚕茧产量 生产环节 原料茧 桑蚕业
  • 简介:随着广西蚕业近年来的大发展,新养蚕户的增多,对养蚕技术渴望的蚕农很多,把种桑养蚕基本技术教给他们,是我们从事蚕业技术推广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上好技术培训课,使蚕农在短时间内能收到较好的授课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农村 桑蚕 实用技术 技术培训 生产
  • 简介:中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各有千秋,阜阳地区当地的农村宴席制作工艺代表着这一地区的风土民俗,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时间的熏陶这些问题终将被解决。

  • 标签: 农村宴席 制作工艺 文化
  • 简介:重庆市黔江区位于渝东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与渝鄂相邻,是重庆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幅员面积2402km2,全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222个村(居委)、144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0.24万人。黔江区蚕桑生产呈起伏性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桑园面积减少,产茧量严重下滑,步入发展低潮期。

  • 标签: 蚕桑产业 新农村 区域性中心城市 和谐 生产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政策
  • 简介:<正>种桑养蚕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农村脱贫致富门路之一。在目前蚕茧收购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我地区从1986年到现在,桑园面积由5696亩发展到10900亩,平均每年递增23%,蚕业生产在迅速发展,由于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跟不上生产发展需要,养蚕单张产茧还比较低。1989年平均单产只有42.3公斤,亩桑产茧只有61公斤,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高产蚕区相比,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积极推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蚕衣种桑养蚕的同时,从1989年开始在蚕区作了建立蚕业生产联合体的尝试。

  • 标签: 蚕业生产 联合体 种桑养蚕 环江县 蚕茧 老蚕区
  • 简介:当前,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是单产低、茧质低、效益低的“三低”局面,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其原因除养蚕布局、蚕种质量、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外,蚕病大量暴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九十年代,因蚕病造成蚕茧损失比八十年代高,全国各大蚕区均占总收茧量的12%左右,发病的种类是以病毒病、微粒子病、真菌病为主.四川也不例外,特别是病毒病在有的蚕区发生严重,占蚕病损失的70~80%.蚕农

  • 标签: 原因及防治 农药中毒 蚕病防治 蚕体蚕座 病毒病 消毒效果
  • 简介:<正>近年来,我地区蚕业生产发展较快,从1987年到1989年,全地区桑园面积由4407亩增加到8277亩、增长了87.9%,蚕种饲养量由12520张增加到28120.7张,增长一倍多,总产鲜茧量由276吨增加到513.6吨,增长了86.1%,但是亩桑产茧下降,由62.6公斤下降到62公斤,下降0.9%,单张产茧由22公斤下降到18.2公斤,下降了17.3%。在当前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单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待探索。最

  • 标签: 农村养蚕 重点户 专业户 种桑养蚕 情况调查 桑蚕生产
  • 简介: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蚕农进行联户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

  • 标签: 蚕病防治 农村 技术推广 饲养方式 消毒防病 联户共育
  • 简介:丝茧育小蚕是指群体中发育特别缓慢,体躯显著瘦小的个体.该小蚕的发生,加大了各龄期的技术处理难度,甚至由于体弱,增加了感病机率,食桑量不足,吐丝量小,使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了解决农村饲养小蚕的发生,应采取对策,分类指导,夺取丰收.现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肤浅的认识.

  • 标签: 原因浅析 蜕皮激素 小蚕 生长发育 张产茧量 农村饲养
  • 简介: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农村原蚕 作用 持续发展
  • 简介:新蚕品种"芳·绣×白·春"由四川省蚕业研究所选育,是我省2013年通过的春秋兼用品种,具有茧丝长、纤度细、清洁净度优良的特点,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大面积与常规品种的比较成绩,我们安排了省内主要蚕区的7个县进行试验示范,试验表明,"芳·绣×白·春"的产量成绩与对照相当,丝质成绩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蚕品种 “芳·绣×白·春” 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