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7-8月对信阳市商城县鱼类资源开展调查,根据商城县水系分布特点,共设置13个采样点。以黄柏山森林公园、金刚台景区溪流为重点,对商城县主要水库、河流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并结合当地农贸市场收集鱼类样本。本次调查共收集鱼标本42种,隶属于5目10科36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6.19%,其次是鲈形目和鲇形目,各占总种数的9.52%,颌针鱼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38%。调查结果显示:商城县鱼类物种较丰富,群落较复杂,鱼类在摄食、繁殖栖息习性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商城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和晚第三纪早期鱼类区系复合体种类为主。

  • 标签: 鱼类资源 生态类型 物种多样性 区系复合体
  • 简介:初步调查勤得利湾鱼类共计58种,隶属于15科,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多,43种,占水系鱼类总数74.13%;鳅科5种,占0.09%;鱼尝科、鲶科各2种,各占0.035%;鲟科、狗鱼科、鳕科、鱼旨科、塘鳢科、鳢科、杜父鱼科各1种,共占0.017%.肉食性鱼类种类相对较多.通过比较分析,黑龙江勤得利湾鱼类组成与黑龙江中游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 标签: 黑龙江 勤得利湾 鱼类区系 相似系数 组成特征 渔业资源
  • 简介:兴凯湖与小兴凯湖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仅一岗之隔,但二者的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在小兴凯湖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进行人工增殖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随泄洪水流入到兴凯湖中的大银鱼则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种群。为探讨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的差异及其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于2010年1月-12月对兴凯湖和小兴凯湖鱼类组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二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相似性仍较高,但在鱼类生物量组成上有明显差别。本次调查兴凯湖有鱼类56种,与历史数据比较基本没有减少,但新纪录3种: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梭鲈Luciopercalucioperca和黑龙江泥鳅Misgurnusmoloity(Dybowski)。小兴凯湖现有鱼类33种,比历史记载减少10种,东北Sarcocheilichthyslacustris、怀头鲶Silurussoldatovi和大银鱼为3个新纪录种;两湖的Sorenson指数为0.72。作为亚寒带的大型湖泊兴凯湖有着独特的水文和生态特点,大多数喜草生境种类在兴凯湖中的生物量都很低。本文探讨了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差异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

  • 标签: 兴凯湖 小兴凯湖 鱼类组成 外来鱼类
  • 简介:利用GC-MS检测长春市不同位置的4个城市湖泊表层水体中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浓度。结果表明:4个湖泊表层水体中PAEs总浓度(∑8PAEs)变化范围为3.02-13.03ng/mL;不同城市湖泊夏季的表层水体中的∑8PAEs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性,整体表现为北湖最高,南湖和雁鸣湖其次,八一水库最低;∑8PAEs与溶解性有机物浓度(DOC)总悬浮物浓度(TSM)没有相关性。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广泛存在于4个湖泊水体中,5-7月的平均浓度范围依次为:0.04-0.11ng/mL、0.08-1.15ng/mL、1.20-4.30ng/mL、2.86-4.52ng/mL和0.10-0.31ng/mL,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BBP)仅在南湖水体中被检测到。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南湖和北湖夏季水体DBP和DEHP浓度均达标,雁鸣湖的DBP浓度超标,八一水库DBP和DEHP浓度均超标。本研究中的4个城市湖泊表层水体中PAEs的浓度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地区地表水中PAEs的浓度。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城市湖泊 表层水体 有机污染物
  • 简介:用只读式电子芯片标识了291尾性腺发育较好的3龄半滑舌鳎Cyuoglossussemilaevis繁育群体,其中雌性98尾,体质量(2060±350)g;雄性193尾,体质量(500±140)g。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雌性群体(H0=0.606)的观测杂合度显著高于雄性群体(Ho=0.548)(P〈0.05),有效等位基因数(Nc)、期望杂合度(Hc)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P〉0.05),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54和0.616,雌、雄群体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0.5),表明半滑舌鳎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好,具备进一步繁殖、筛选优良品系的遗传潜力。用“基于亲本遗传背景的分子育种软件1.0”计算半滑舌鳎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254~1.959之间,不同遗传距离范围的频率呈正态分布,其中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7-1.0之间的占51.82%,考虑到生产操作的便捷,设定亲本间最佳遗传距离阈值为0.7~1.0之内。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半滑舌鳎家系配组的策略为选择位于不同聚类分支、遗传距离在0.7—1.0之间、表型性状在均值以上的一对或多对亲本生产单家系或混合家系。根据此策略获得混合家系选育组,并以常规生产的苗种作为对照,经10个月养殖,选育组的平均体质量、体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其中平均体质量高于对照组24.56%,平均体长高于对照组6.98%。

  • 标签: 半滑舌鳎 繁殖群体 遗传组成 家系配组 分子育种
  • 简介:在温度为25±1℃,盐度为28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19株海洋金藻进行一次培养,在指数生长末期收获。测定其收获时细胞密度、生物量、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金藻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大部分金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较高,占总脂肪酸的27.2%~57.6%,而且许多金22:6(n-3)(DHA)含量较高。

  • 标签: 海洋金藻 脂肪酸 含量 组成 贝类育苗 开口饵料
  • 简介:黑龙江水系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等水域组成.黑龙江是世界大河之一,是我国第三大河,位于北纬47°40′至53°34′,东经121°28′至141°20′之间,总流域面积184.3万km2,其中我国境内88.3km2,占48%.

  • 标签: 冷水性鱼类 水系冷水性 鱼类组成
  • 简介: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 标签: 太子河流域 鱼类 环境因子
  • 简介: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血清生化指标 体组成 鲤鱼
  • 简介:高寒鲤体色为青灰色,全鳞,体纺缍形、二龄鱼的体长/体高比值为2.55,体长/头长比值为3.3,尾柄长/尾柄高比值为0.91,空壳重/体重的指数为87.3%,食肉率为66.2%.生长快,产量比黑龙江野鲤高50%以上。抗寒能力较强,自然越冬成活率:一、二龄鱼都在95%以上,是三北地区养殖的优良鲤鱼品种。

  • 标签: 高寒鲤 形态学 生长 抗寒
  • 简介:黄斑蓝子鱼Siganusoramin,隶属鲈形目、蓝子鱼科,拉丁文异名Amphacanthusguttatus、Teuthiso-ramin,俗称黎猛(泥虻)、龙虻、象耳、猫花、秋畏、娘哀、刺排、臭肚鱼(臭都鱼)。暖水性浅海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1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征。体长,侧扁,椭圆形;吻突出、三角形,口下位、下颌短于上颌,眼大、眼间隔隆起,前鼻孔圆形、后鼻孔长圆形,尾柄低而长;体披细小长薄圆鳞,埋于皮下,背鳍基部近背侧处鳞片较大,头部有细鳞或裸露;侧线与背缘平行,伸达尾鳍基部;背鳍起点前方有埋于皮下的前向棘,胸鳍圆刀形,腹鳍短于胸鳍,臀鳍与背鳍后段几乎对称,尾鳍叉形(幼鱼浅叉形);体黄绿色,其中背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各鳍浅黄色,头部和体侧布有许多长圆形小黄斑(因此得名)。各鳍鳍棘具毒腺。常见个体体重80~120克。1.2生活习性。生活在沿海岩礁区、珊瑚丛、海藻丛和红树林中,常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幼鱼喜生活于河口,常短期进入淡水水域。喜集群,多群体活动,且单一鱼种;怕惊吓,受惊时鱼体体色急剧变深并向上跳跃,成鱼比幼鱼更甚。水温低于10℃时有被冻死的可能,达到3...

  • 标签: 养殖技术 子鱼生物学 特征网箱
  • 简介:本文根据1994-1995年对黑龙江、图们江、缓芬河和鸭绿江的支流的生态学调查资料,报道了花羔红点鲑的地理分布,性状变异,年龄,食性,繁殖等生态学特征;分析了群体结构;研究了个体年龄生长;讨论了花羔点鲑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

  • 标签: 花羔红点鲑 种群生态学 资源保护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 简介:毛蟹,又称螃蟹、河蟹。博白县境内南流江等河流所生长的毛蟹,学名为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这是广西特有的种群。毛蟹是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水产珍品,是博白县重点保护的水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县境内南流江和龙潭河等河流,年捕捞量最高达8万kg,年产值达100多万元。但因酷渔滥捕,毛蟹资源急剧下降。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 标签: 毛蟹 肉味 河蟹 资源特征 生长 博白县
  • 简介:鼋(Pelochelysbibroni)隶属龟鳖、鳖科,俗称绿头龟、癫头鼋、黄沙鳖、烂团鱼。暖温性淡水爬行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以浙江的瓯江分布数量较多,国外分布于东南亚的缅甸南部和菲律宾等地。

  • 标签: 生物学特征 摄食方式 生污习怪
  • 简介:泰国斗鱼又名暹罗斗鱼、彩雀鱼、斗鱼、搏鱼、火炬鱼、五彩搏鱼、攀鲈科属,原产东南亚的泰国、马来半岛、新加坡等地静止的水域中。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省也有分布。

  • 标签: 斗鱼 形态特征 泰国 东南亚 新加坡 台湾省
  • 简介:研究了不同季节体质量为107.824-22.97g的兴凯湖野生红鳍原鲐(Cultrichthyserythropterus)肝胰脏、肠道消化酶活力夏季昼夜变化和肌肉氨基酸种类组成、含量及其变化,探讨其营养生态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红鳍原铂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性显著不同(P〈0.05),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同一季节蛋白酶比活均显著高于淀粉酶比活(P〈0.05);红鳍原鲐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的昼夜变化为:19:00~21:00、19:00和16:00~19:00时值最高,7:00、7:00和21:00值最低。红鳍原鲴肌肉由18种氨基酸组成,冬季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五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春、秋季(P〈0.05),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谷氨酸含量均最高,最低为胱氨酸。春、夏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较高,秋、冬季较低;秋季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野生红鳍原鲐消化生理具有不同季节和日变化特点,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提示:冬季鱼体代谢活动对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的依赖。

  • 标签: 不同季节 消化酶 氨基酸 红鳍原鲌
  • 简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肉中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含量。利用石油醚作为溶剂对河蚌肉中脂肪酸进行提取,结合质谱数据库对脂肪酸甲酯化组成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河蚌肉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二十烷五烯酸(EPA)、二十二烷六烯酸(DHA)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70%。本研究可为河蚌肉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三角帆蚌 脂肪酸 气质联用
  • 简介:本试验探讨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60头生长育肥猪.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组,每组5头猪。研究表明:第Ⅳ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下降.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四组的料重比高于其它3组,并且与第一组、第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之间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5%~10%.

  • 标签: 脂肪酸组成 生长性能 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 生长育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