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沥青剥落剂因对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作用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分析了剥落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沥青剥落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相对于胺类沥青剥落剂,非胺类沥青剥落剂耐久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在保证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前提下,沥青剥落剂将向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未来有待探求对抗剥落剂处理过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以及剥落剂自身的测试方法。

  • 标签: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抗剥落剂
  • 简介:基于复合相变蓄能的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凝冰的相变分子合金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正十二烷和正十四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调整相变温度为0℃,当相变分子合金材料掺入沥青中会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稠度,随着掺量的增加,沥青胶结料稠度降低越明显,红外试验结果表明无新官能团出现;为改善相变沥青胶结料的三大指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环氧大豆油作为复合改性剂改善相变沥青的流变性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凝冰复合相变沥青材的组成配比:当相变材料掺量为4%,低密度聚乙烯掺量为10%,环氧大豆油掺量为3%时,能满足凝冰及基质沥青三大指标要求。

  • 标签: 抗凝冰 相变材料 相变焓 沥青胶结料 分子合金
  • 简介:通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对改性前后的ZnO分别通过XRD、IR、SEM表征,并测定Zn0/乙醇分散液和通过SD将纳米ZnO涂覆到雨伞布料后的紫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ZnO通过偶联剂的改性后,晶体结构无明显变化,ZnO表面羟基与偶联剂分子结合后可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在Zn0/乙醇分散液中,ZnO质量浓度仅需0.2‰,紫外线透过便可控制在5%以下;在布料涂敷少量的纳米ZnO后,其紫外性能可明显提高。

  • 标签: 纳米ZNO 表面改性 抗紫外 纳米材料表征 硅烷偶联剂
  • 简介:为了研究橡胶混凝土构件在真实受力状态下的耐久性,在海洋环境(氯离子浓度为3.5%)下构件承受3种应力状态(正常受力、极限受力、裂缝较宽),历时30天、60天、90天氯离子入侵的深度和速度,从而估算橡胶混凝土构件的寿命。研究结果发现:在正常受力状态下,氯离子入侵的深度较普通混凝土浅,随着时间增加而加深,到达4.0cm深度后,几乎不受氯离子影响;在极限受力状态下,氯离子入侵深度和速度较正常受力状态大;在裂缝较宽时,与正常受力状态相似。由此推断,橡胶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氯离子能力较强,其耐久性大大提高。

  • 标签: 荷载 橡胶混凝土 氯离子 渗透规律
  • 简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庆、方海平、樊春海与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如鸿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合作.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纳米技术》。

  • 标签: 分子机制 石墨 方海 哥伦比亚大学 国际合作 物理研究所
  • 简介:以轻烧氧化镁、氯化镁、硫酸镁等为原料制备了镁系无机胶黏剂。为改善其吸潮返卤问题,以分别占氧化镁质量1%的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作为卤外加剂,对镁系胶黏剂进行了单一改性和复配改性。通过吸湿增重测试探究了不同改性剂的卤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胶黏剂的界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改性的效果优于单一改性,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三者同时改性效果最优,改性剂复合使用能对镁系无机胶黏剂的卤效果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镁系无机胶黏剂 吸潮返卤 吸湿率 抗卤改性
  • 简介:据了解,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是一种被称为ATOMS(磁性自旋的可寻址发射器)的硅晶片,它可以通过跟磁共振成像相同的原理来确定它当前处于人体内的位置,任何时候都可以确定。

  • 标签: 研究人员 微型芯片 开发 药物 智能 追踪
  • 简介: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油中的稳定性,用四球试验和止推圈试验考察改性后纳米SiO2的磨减磨性能,结果表明,用KH570改性后的纳米SiO2在20#润滑油中有很好的分散稳定性,将其添加到润滑油中进行摩擦磨损实验,证明,摩擦系数最多可降低约45%,磨损量明显减少,并出现负磨损现象。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油品的磨减磨性能。

  • 标签: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抗磨减磨
  • 简介:一个面积约25平方厘米的纳米薄膜发电机借助电吹风的风力,通过薄膜间的摩擦产生电能,瞬间同时点亮900多个发光二极管……由多位归国博士组成的我国科研团队不久前利用纳米发电机研制出纳米薄膜风力发电系统,给风力发电增添了新的可能路径。

  • 标签: 风力发电系统 纳米薄膜 科研人员 发光二极管 科研团队 发电机
  • 简介:据报道,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近日在塑料生物降解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塑料的新菌种——塔宾曲霉菌,该真菌有望成为未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利器”。这项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环境污染》上。

  • 标签: 聚氨酯塑料 研究人员 真菌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 高效降解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北京市人事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创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兼职从事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活动。并且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教授、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

  • 标签: 科研机构 北京市 高新技术企业 高校 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员
  • 简介:运用紫外加速老化熔融共混法制得C60和C70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5%的聚苯乙烯(PS)/C60和PS/C70复合膜,考察了复合膜的紫外线老化性能。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聚苯乙烯的老化前后结构变化,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差热法(DTA)测试了各试样老化前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解温度,结果表明,加入C60和C70后,PS/C60和PS/C70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大大提高,添加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较好。

  • 标签: C60 C70 聚苯乙烯 紫外线 老化
  • 简介:英国科学与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最新发布了一项科研成果,为简易廉价地使用太阳能电池“带来了一场革命”。公布在《新能源材料》(AavancedEnergyMaterials)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报告显示,即使采用十分简单低廉的制造方法一把柔性层状材料沉积在大面积的保鲜膜上一也可以制成高效太阳能电池结构。

  • 标签: 太阳能电池 研究人员 英国 新能源材料 科研成果 技术设施
  • 简介:利用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结合电子束辐照加工技术提高纯棉织物的皱性能,以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作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整理剂浓度160g/L,浸泡时间18h,辐射剂量43kGy,在该工艺参数下整理得到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了175.6°,比原样增加了33.13%,接枝率为11.20%,白度下降到原样的88.24%,经纬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7.09%和84.27%,经过5次洗涤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下降5.3%,耐洗性能较好。分析辐照前后织物的红外谱图以及扫描电镜图可知,有机硅与纤维素大分子链间发生反应,形成了稳固的交联结构,限制了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从而提高了纯棉织物的皱性能。

  • 标签: 棉织物 电子束辐照 有机硅 抗皱整理 交联
  • 简介:采用超声机械法制备纳米Al2O3、SiO2、MgO等颗粒,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使其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获得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通过四球试验与止推圈试验考察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磨减摩性和自修复性。

  • 标签: 润滑添加剂 自修复 摩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