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模型背景健军600毫米“卡尔”重型臼炮是二战中最出名的巨炮之一。600毫米的超大口径和短粗的猪鼻式炮管为其典型特征。“卡尔”臼炮也是有史以来口径最大的火炮之一。

  • 标签: 模型制作 卡尔 重型 典型特征 大口径
  • 简介:1965年联邦德国和美国决定联合设计一种被称作重型设备运输车(HET)的坦克运输车,用来运载MBT-70主战坦克,1970年MBT-70取消后,联邦德国方面单独研制成功SLT50-2牵引车(又称“象”式牵引车),可以运载德国陆军装备的任何装甲车辆,包括“豹”2。

  • 标签: 联邦德国 模型制作 坦克运输车 拖车 重型设备 联合设计
  • 简介:现代自行火炮一直是笔者喜欢的题材,本次用于制作的套件是国内模型厂家的产品,其组合度较好,造型也基本准确。为了加强可看性,特意选择了2套东欧生产的蚀刻片来加强细节。最近,笔者通过大量实践发觉国产模型+进口蚀刻片的组合是制作模型的好方案,效果不错,而且经济实惠。由于套件本身没有太多的缩水

  • 标签: 自行火炮 模型 蚀刻片 制作工艺
  • 简介:Ⅲ号系列坦克是二战前期德国陆军的主要装备。三号G型是德军第15、21装甲师的主力战车,并在1941年随同这两支部队进入北非作战。

  • 标签: 坦克模型 德国陆军 制作 涂装 非洲
  • 简介:以普鲁士第二帝国铁血宰相命名的“俾斯麦”号是纳粹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重整军备时建造的一艘设施精良的大型战列舰。该舰满载排水量4.9万吨、速度30、节火力强、武备齐全、通讯设备完善、仅主炮塔就装有381毫米口径大炮8门,另有12门150毫米口径副炮和16门105毫米双联高炮,在当时世界海军强国中算得上是最大、装备最完善的终极战列舰。

  • 标签: “俾斯麦”号 战列舰 模型制作 海军 20世纪30年代 实录
  • 简介:在外国一次军迷聚会上,军迷纷纷展示自己珍藏的二战坦克模型。图中近处是一辆大比例的“彗星”巡洋坦克模型,远处熙熙攘攘的人流后面,还有包括LT-38在内的二战坦克实车。

  • 标签: 坦克模型 大比例 聚会 全金属 外军 二战
  • 简介:这件小场景模型反映的是1944年发生在一个法国小村庄里的战斗。先前的战斗中德军击毁了一辆盟军“谢尔曼”M4A4坦克。盟军发起了第二次冲锋。一名德军伞兵手持“铁拳”以M4A4残骸为掩护,慢慢瞄准冲杀而来的英军坦克。而身后另一名德军则作好了补发的准备……

  • 标签: 场景模型 反坦克 德军 二战 战斗
  • 简介:我对电磁发射技术的兴趣,始于几年前的电影《变形金刚2》。片中美国海军驱逐舰上最主要的装备就是一门电磁轨道炮。最近几年看到美国海军新型战舰上将配置电磁炮的新闻,让我对这种全新的武器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制作一个这样的模型如何呢?

  • 标签: 电磁炮 模型 手工 学生 高二 电磁发射技术
  • 简介:E-100重型战车是二战末期德国工程师略带疯狂的设计产物。它重达140吨,装150毫米的主炮和75毫米副炮.装甲厚240毫米,这种近乎无敌的战车无法通过欧洲的桥梁。该车只生产了一辆样车用于测试实验。德国投降后。盟军在亨舍尔公司的厂房里发现了E-100的巨大车体,而炮塔却不知去向。

  • 标签: 超重型 模型制作 战车 德军 测试实验 工程师
  • 简介:KV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著名坦克.于二战前夕由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制造厂设计师科京带领研制。KV坦克的名字即取白科京的岳父K·伏罗希洛夫元帅。

  • 标签: 重型坦克 模型制作 苏联 二战 移动 卫国战争
  • 简介:2017年10月10日,萨伯将为美国陆军提供价值1340万美元的84毫米AT4CSRS狭窄空间降低敏感度型肩射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筒,2019年交付。这种一次性使用火箭筒重量不足8.07千克,有效射程19~300米,自1987年以来已向美国陆军交付60万具,AT4CSRS和AT4CS增程型(AT4CSER)、AT4CS杀爆型(AT4CSHE)都是2014年开发的一系列AT4火箭筒最新改进型。目前,该系列武器已销往包括美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

  • 标签: 步兵武器 杀伤力 反坦克火箭筒 优化 美国陆军 一次性使用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成就日渐引起世界的关注。但出于偏见和不了解,西方媒体对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报道和评价大多集中在渲染“中国威胁论”方面。在这些聒噪和喧嚣之外,也有很多欧美的有识之士在充分接触过中国国防工业体系之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得失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他们对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看法也许有不准确之处,但他们自己产生的分析和看法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2012年5月24日,法国驻华大使馆组织了一场既注重专业性也强调科普性的讲座,主讲嘉宾是法国驻华国防武官方路易(LoTCFrouart)先生。方路易先生曾在法国国防部亚太战略司和驻韩国大使馆任职,在中国也工作了4年,其中担任使馆国防武官已经3年。虽然身为法国的中国国防问题专家,方路易先生这次讲座的听众却是在北京的普通人,既有法国人也有不少中国人,而且在讲座后还组织了--lJq~,l"的沙龙式座谈。与一般西方媒体相比,作为一位资深国防武官的方路易对中国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解读更显得专业和客观。,但方路易到底是一位外国人,他接触到的有关资料是不全面的,他对中国人、中国国防政策以及国防工业体系的解读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甚至偏见..方路易在座谈会后与本刊记者又做了简单的交流,他一再重申,座谈会上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他的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法国政府的立场。就像方路易在讲座中多次申明的,他尽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听众阐明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些观点值得借鉴和肯定。本刊发表此文,也仅是为读者提供参考的资料,并不意味着证实文中所述之内容。

  • 标签: 国防工业 工业体系 中国人 法国人 国防科技工业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