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由哈尔滨冠邦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科研单位、高校共同攻关完成的无糖植脂鲜奶油项目,由哈尔滨市科技局主持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该成果是根据市场需求,符合糖尿病患者的实际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无糖植脂鲜奶油选料科学合理,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产品搅打膨胀率高,

  • 标签: 植脂鲜奶油 无糖 选料 食品卫生标准 膨胀率 科技成果鉴定
  • 简介: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承担并主持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一“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鉴定及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继2003年在黑龙江省宾县发现马铃薯蕨叶病后,今年,黑龙江检验检疫局项目研究人员先后又在省内通河、方正、宾县和尚志发现该病害。经电镜观察、生物学测定、种薯传毒试验及血清学检测,确定致病病毒为番茄黑环病毒。这是国内首次对该病毒害进行检测。据了解,番茄黑环病毒在美国、土耳其、

  • 标签: 马铃薯病毒 番茄 种薯 传毒 鉴定 快速诊断技术
  • 简介:目的:分离获得降酸能力强的酿酒酵母菌株.为高果酸果酒酿造与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酵母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和刺葡萄酒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发酵特性及酸代谢降酸试验,筛选降酸能力强,能同时降解苹果酸和柠檬酸的优良酵母菌JP2和J4;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85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酵母菌JP2与J4分别被鉴定为酿酒酵母JP2、酿酒酵母J4,其被应用于“解放钟”枇杷酒和葡萄酒发酵.分别使总酸下降了16.60%、11.07%和13.76%、8.59%,其降酸能力水果品种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枇杷酒 刺葡萄酒 生物降酸 酵母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由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与北京中鑫控股公司合作兴建的项目一“后巷进境种牛临时隔离检疫场项目”,日前建成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动物检疫专家组考核验收。据悉,从国外进口动物的检验检疫要求非常严格,正式落户前必须在检验检疫隔离场隔离45天,完全符合检验检疫要求后方可入境。丹阳后巷隔离检疫场的建立,改变了镇江地区不能进口国外动物的状况。

  • 标签: 进口动物 检验检疫 丹阳后巷隔离检疫场 中鑫控股公司
  • 简介:在被追踪的降血糖活性组分为未知的情况下,从南瓜中筛选出降血糖活性成分-南瓜多糖(PCE-C),并对其作初步鉴定.借鉴祖国经典方剂的溶剂提取法,并在药理试验的配合下采用动物实验进行筛选,用成分分析及紫外扫描法对PCE-C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小鼠经腹腔注射7h后就可以使其血糖值由(15.32±3.38)mmol/L降至正常范围(5.77±1.46)mmol/L;南瓜多糖主要由糖(69.82%)和蛋白质(17.53%)组成,UV吸收显示一个典型的糖吸收峰,而无核酸(260nm)和蛋白质(280nm)的特征吸收峰.从而筛选并初步鉴定出南瓜中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

  • 标签: 南瓜 降血糖活性成分 筛选 鉴定 南瓜多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为了科学认识自然发酵腌制的冬瓜(即臭冬瓜),改进其发酵工艺,运用微生物学及分析化学方法,对自然发酵的臭冬瓜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并鉴定了产品的主要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其发酵过程中的6株典型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极小棒杆菌、腐败希瓦菌、汉逊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为8.8mg/kg,发酵末期其含量小于0.2mg/kg,两值均低于GB15198-94中腌渍品20mg/kg的限量标准;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丁酸、己酸、戊酸、辛酸、2-甲基丁酸、4-甲基苯酚等,大多数物质具有不愉快的气味;乳酸菌发酵体系中常见的乳酸、乙酸、柠檬酸等,在臭冬瓜中含量很少。以上试验表明.臭冬瓜不存在食用安全隐患。

  • 标签: 腌制冬瓜 臭冬瓜 发酵菌种 风味物质 亚硝酸盐
  • 简介:目的:筛选高抗氧化活性双歧杆菌优良菌株,为双歧杆菌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地区长寿老人源的16株双歧杆菌为出发菌株,以超氧阴离子清除率、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抗脂质过氧化率和还原能力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菌株及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API20A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菌株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无细胞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能力最强,菌体细胞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最高,发酵上清液的还原能力强于其他部位。综合比较不同待测菌株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发现菌株BF-10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全面,为筛选到的高抗氧化优良菌株。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动物双歧杆菌。结论:获得高抗氧化活性动物双歧杆菌BF-10。

  • 标签: 双歧杆菌 抗氧化 筛选 鉴定
  • 简介: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发表消息称,开发了通过基因分析判定胶囊的主要成分明胶原料来源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查找明胶原料中的固有基因的特征部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该分析方法跟以往的只能辨别牛皮和猪皮的方法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提高,能辨别鱼类和植物性原料。

  • 标签: 原料来源 分析判定 明胶 基因 开发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