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详细介绍了阻燃的机理,并提供了几种适合皮革用的阻燃剂及阐明阻燃剂的要求,最后简单介绍了阻燃的检测方法.

  • 标签: 阻燃 机理 阻燃材料
  • 简介:利用活性炭、双氧水对一种新合成的氮-磷系阻燃型复鞣剂进行脱色研究,选择脱色剂用量、脱色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作为四个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活性炭用量0.12g/mL,pH3.5,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0.5h,脱色率可达56.6%;V(双氧水)/V(试样)=1∶2,脱色温度50℃,脱色时间1h,脱色率可达73.5%;经过活性炭脱色处理后的阻燃复鞣剂在复鞣皮革的手感、丰满度以及柔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空白组相比,皮革的氧指数提高,达到最大烟密度的时间延迟,最大烟密度降低;而经过双氧水脱色的复鞣剂则效果欠佳。

  • 标签: 活性炭 双氧水 脱色 阻燃型复鞣剂
  • 简介:将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铝(CEPPAAl)与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制备了OMMT-CEPPAAl纳米复合阻燃剂,并用XRD和FT-IR对阻燃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复合阻燃剂用于制革工艺复鞣工段。对皮革的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和锥形量热的研究表明,当阻燃剂中OMMT含量为20%时,阻燃皮革LOI达到33.0%,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几乎为0s,最大热释放速率较空白皮革降低了25.9%。用SEM研究了残炭形貌及表面元素,结果表明OMMT-CEPPAAl可在凝聚相起阻燃作用。力学性能及收缩温度研究表明,加入OMMT-CEPPAAl,皮革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湿热稳定性。

  • 标签: OMMT CEPPAAl 阻燃 皮革 纳米复合
  • 简介:利用OCAH200视频高速接触角测量仪、ZetasizerNanoS90粒度分析仪等,研究了加脂剂合成鲸蜡油和磺化羊毛脂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鲸蜡油和磺化羊毛脂的乳液稳定性良好,有较强的耐酸、耐盐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耐铬能力。合成鲸蜡油表面张力小,乳液粒子的大小在10-100nm之间,磺化羊毛脂乳液粒子的大小在20~100nm之间。

  • 标签: 加脂 乳液性能 磺化 合成鲸蜡油 羊毛脂
  • 简介:模拟人体可能存在的各种生理环境,以研究医用生物皮片在人体体外的降解性能,为医学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将医用生物皮片样品在37℃恒温水浴中降解。在第1,6,12,18,24和30d测定其质量损失率及收缩温度。研究结果发现,盐对于医用生物皮片的降解作用强度较弱,30d内仅降解10%左右。H+对医用生物皮片降解性能的影响较小,而在弱碱性条件下,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皮片降解率也不断增加,pH值越偏离Hank人体模拟液pH值的收缩温度降低速率就越快。

  • 标签: 医用生物皮片 体外降解 人体模拟液
  • 简介:与AS1.398蛋白酶进行对比,研究了新型复合脱毛酶MDE的脱毛性能,主要分析了脱毛浴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脱毛实验条件下,复合脱毛酶MDE处理的皮样释放到浴液中的可溶性总蛋白的量大于AS1.398蛋白酶处理的皮样,而AS1.398蛋白酶脱毛浴液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复合脱毛酶MDE,即其对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明显强于复合脱毛酶MDE。复合脱毛酶MDE松动毛根的能力强于AS1.398蛋白酶,脱毛速率明显快于AS1.398,对粒面作用弱;而AS1.398蛋白酶脱毛速度慢,皮松面情况严重。

  • 标签: 复合脱毛酶MDE AS1.398蛋白酶 脱毛 可溶性蛋白含量 羟脯氨酸
  • 简介:面对风起云涌的合成革和人造革的严峻挑战.欧洲制革业近几年来最显著的发展.是在提高皮革天然性能以及赋予新颖的实用性能方面获得成功。

  • 标签: 实用性能 制革业 皮革 欧洲 开发 人造革
  • 简介:采用酶法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在不同的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并测定水解产物的相对黏度。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0℃,酸质量分数为3.5%,反应40min时水解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相对黏度值可以达到最小,为1.0021。

  • 标签: 水解 胶原 相对黏度 酸解
  • 简介:鞣制铬盐和含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单宁的复合物在一定温度下被加热,在不同的加热时间点取样。通过稀释稳定性试验,TLC、TLCS、CIEG、蓝皮的复鞣和染色研究所取样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复合物被加热后,由于铬(Ⅲ)和合成单宁的配位作用,其小分子量部份的量减少。不同大小的分子分布更合理,用其复鞣再经染色的革,有更好的手感和表面着色强度。但是,当加热时间过长时,上述效果适得其反。

  • 标签: 合成 鞣剂 结构 性能
  • 简介:利用不浸酸铬鞣剂对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制后,经酸液处理,再用常规铬粉进行鞣制。通过DSC-TG,SEM-EDS等检测方法,分析两步法铬鞣革样的热分解性能、纤维分散状态、铬元素分布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浸酸铬鞣剂在鞣制10min后,渗透深度为皮面下200um处,4h时后,可渗透至皮块断面中心,但坯革身骨较扁薄。再经常规铬粉鞣制30min后,皮块断面铬元素分布密度显著提高且更加均匀,蓝湿革的厚度与Ts显著增加、热分解温度提高、革纤维编织紧实。整个鞣制过程免去了工业用盐,大大降低了盐污染。

  • 标签: 不浸酸铬鞣剂 两步法鞣制 无盐浸酸 清洁生产
  • 简介:本文主要合成了五种乙二醇双酯,两种马来酸双酯,并研究了它们对皮革的加脂性能。实验中采用了外加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方式进行了加脂实验。从皮革对测脂的吸收,皮革撕裂强度,伸长率,抗张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 标签: 加脂 双酯链 性能 加脂剂 制革化学
  • 简介:采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对板栗刺壳栲胶进行改性,将改性栲胶应用于皮革染色。以铁盐为媒染剂,探究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对其媒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亚硫酸化改性的板栗刺壳栲胶渗透速度明显增加,当媒染剂用量2%,pH6.5时,皮革的干湿擦牢度和着色程度较好,加脂剂的加入会降低皮革的耐干湿擦性能,并且具有败色的作用。

  • 标签: 板栗刺壳 栲胶 改性 媒染
  • 简介:采用酸性和碱性染料对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的染色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染色初始pH、温度、时间、染料浓度、液比以及固色条件,研究了影响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染色的因素,确定了染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①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相比,碱性染料更适合改性戊二醛鞣革的染色。②染色前调节皮革及染浴的pH值是必要的。pH4.0~4.7为碱性染料的最佳染色pH。③染色时应控制温度在40℃左右,染料的用量为2%,液比为2。④在pH4.0~4.7下染色60min,然后逐渐加碱至pH5.5左右进行固色30~40min。

  • 标签: 改性戊二醛 碱性染料 酸性染料 染色性能
  • 简介:将萘磺化,以萘磺酸、4,4'-二羟基二苯砜以及甲醛为基本原料,用正交实验L9(34)的方法,对它们的缩合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一系列的萘砜缩合物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分析考察.1)缩合物的一般理化性的分析,如固含量、pH值、黏度、耐酸性以及鞣质含量;2)缩合物的鞣革性能的考察,如它们的鞣性、耐水洗以及成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萘磺酸的质量分数为15%,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0%时,可使成革的横向撕裂强度达到49.07N/mm,纵向撕裂强度可达到47.09N/mm;主鞣后革的Ts可以达到82℃;成品中甲醛的含量最低达到18.30mg/kg.在革的感官判断上具有较好的丰满、弹性,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合成鞣剂使用.

  • 标签: 砜型合成鞣剂 制备 鞣革性能 萘磺酸 4 4′-二羟基二苯砜 皮革
  • 简介:本文讨论了不同链长结构的加脂组份与加脂性能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了链结构与成革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以及油脂和铬在革内的分布。

  • 标签: 加脂剂 结构 性能 关系 链长结构 制革
  • 简介:采用聚醚、聚酯二元醇、MDI等合成了溶剂型聚氨酯,以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涂饰材料,并对其胶膜的微观形貌、热、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及涂层的耐磨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聚氨酯中的分散性良好;随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大,其热、力学性能及涂层的耐磨性能均大幅提高,其中耐溶剂性和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添加量为0.1%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 标签: 石墨烯 溶剂型聚氨酯 复合材料 性能 皮革涂饰剂
  • 简介:以十六醇和P2O5为原料,分别合成了三种单双酯比例不同的十六醇磷酸酯皮革加脂剂,通过应用实验对它们的加脂性能进行研究,确定了单酯和双酯分别在加脂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双烷基磷酸酯酯含量高的磷酸酯能赋予皮革更好的柔软性能和防水性能,单酯会使皮革产生明显的增厚。

  • 标签: 皮革 烷基磷酸酯 加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