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对防灾减灾的需求,在总结国外相关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防灾韧性城市的理念,并从减轻灾害影响能力、对灾害适应能力、灾后系统恢复能力3个方面探讨了韧性城市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缺乏韧性的原因,给出了评估城市防灾韧性能力的定量方法。基于该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了不同城市在灾害过程中的韧性表现形式。最后探讨了提高城市韧性能力建设的举措,并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对规划师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防灾 减灾 韧性城市 城市规划
  • 简介:近日,2016年度全省工程质量安全及扬尘治理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在郑州建业·花园里项目现场召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陈华平副厅长到会观摩并讲话。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建局《委)质量安全负责人、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以及部分相关企业负责同志等1000余人参加观摩。

  • 标签: 现场观摩会 质量安全 示范工程 郑州 扬尘治理 城乡建设
  • 简介:对上海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梳理,提出影响上海的4大类50种突发公共事件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专业模型,对上海暴雨内涝、台风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极端气候事件存在风险进行研究,并着重对上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空间对策、实施路径、综合应急响应机制提出了建议,构建"三个重要目标,三个战略阶段",涵盖"一案三制一规划"的城市安全总体战略框架布局。

  • 标签: 城市安全 风险评估 空间应对 战略框架
  • 简介:在城乡二元的体制环境中,中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过程,由此也带来了大量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其中乡村问题已经引起学界、业界与政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动了“新农村”、“美丽乡村”等各类乡村建设活动。有趣的是,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类似轮回,其实在近一个世纪前,中国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乡村建设探索实践。在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中,“乡村建设”特指发端于民国时期,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本着“拯救国家自乡村始”的理念,在中国广大乡村开展的社会改造运动。近一个世纪以后,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乡村建设”概念的背景、目的和主体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当今中国城乡间的巨大差距、城镇化的新态势、三农问题的深层困扰等成为了乡村建设面临的新背景。

  • 标签: 乡村建设 治理问题 城镇化过程 社会环境 层次结构 民国时期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深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上海面临的城市风险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综合防灾规划在规划思路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在研究韧性城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建设的转型要求,并从工程技术、空间防御和社会治理3个维度构建新常态下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构想与策略。同时,提出上海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监测,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加强"生活圈—城镇圈—市域"全空间尺度的韧性建设;创新和完善城市安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 标签: 新常态 综合防灾 韧性城市 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