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的目标是把“传统”的泥盆系页岩井的长期生产数据应用于现代的储量评价方法,特别是IIk等(2008)幂律指数和Duong(2010)方法这样的产量分析技术。选择用于分析的这些井有许多都在修井或重新完井前已经开采了25年以上。这一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显示了这些储量估算技术对现代高效页岩气层带的长期适用性。为了进行对比,这些技术也将应用于生产史超过10年的传统巴奈特(Barnett)页岩井。

  • 标签: 产量递减分析 页岩 传统 气井 数据应用 储量估算
  • 简介:页岩气成藏、开采过程中,裂缝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裂缝对页岩气藏产量的影响,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充分调研和切实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成因将页岩储集层裂缝分为力学成因和地质成因两大类和10个亚类,不同类型裂缝其形成机理、发育特征及压裂响应存在差异,并影响页岩气成藏过程中资源量大小、压力。分析了压裂诱导裂缝的半长、导流能力、间距等因素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压裂方法的最优化设计流程和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天然裂缝 异常高压 诱导裂缝 天然气产量 裂缝干扰
  • 简介:诸如阿普斯(Arps)产量/时间关系式及其衍生关系式等传统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裂缝流起主导作用的超致密或页岩油气藏。这些井大部分的生产数据都表现出裂缝控制的流态,且很少能达到后期流态,甚至在生产若干年后亦如此。由于缺乏拟径向流动和边界主导的流动(BDFS),所以即无法确定基岩渗透率也无法确定泄油面积。这表明,与裂缝的作用相比,基岩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估计最终开采量(EUR)也不能依据传统的泄油面积概念来确定。对于那些裂缝流起主导作用、基岩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的油井,本文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法来估算其估计最终开采量(EUR)。为了保持这些裂缝流,裂缝区连通裂缝的密度必须随时间而增大。受裂缝衰竭导致局部应力变化的影响,连通裂缝密度增大是完全可能的。裂缝网络内的压力衰减会使现有的断层或裂缝再次开启,这会破坏页岩中流体压力的完整性。如果这些断层或裂缝再次开启,页岩的渗透率也会随之增大,流体运移能力也将增强。对于恒定井底流压下的裂缝流,无论裂缝属何种类型,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在双对数坐标中均呈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不过在实际生产中,受现场作业情况、数据近似以及流态变化等因素影响,我们所观测到的斜率通常会大于1。可以利用双对数坐标的截距和斜率值以及初始产气量来建立产量/时间或累积产量/时间的关系。本文分别利用产干气和液态烃含量较高的天然气以及产油的几个超致密和页岩气区带的现场案例对这种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实例均表现为该模型所预测的直线趋势,其斜率和截距与储层类型相关。换言之,受储集岩特征和/或压裂增产作业影响,在指定区域或区带内的某一特定裂缝流态或流动类型组�

  • 标签: 产量递减分析 非常规油气藏 裂缝控制 页岩气 时间关系 生产数据
  • 简介: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环境,分析高温处理后玉米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植株进行跟踪观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确定玉米高温热害的关键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32℃的高温环境,对玉米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产生一定影响;(2)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百粒重、茎秆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秃尖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38℃是多数生理指标变化的转折点,可视为玉米耐受高温的重要转折温度。

  • 标签: 高温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构成 河套灌区
  • 简介: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界在致密/页岩气藏生产井产量预测研究中引入了多种新的经验计算方法,其中业界专家最常提及的方法包括Valko提出的“产量扩展指数递减法”(SEPD法)和Duong提出的“裂缝性气藏产量递减法”。据称,这两种方法都可准确计算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的产量与最终可采量(EUR)。然而,这两类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都很大,致密气储层岩石渗透率介于0.1—0.0001mD之间,而页岩气储层岩石渗透率范围从0.1mD到0.0001mD以下。这样大的渗透率范围,上述两种经验方法都能适用吗?利用上述经验方法对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的致密气藏与页岩气藏生产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中采用的渗透率数据源于生产井的实际生产数据和开采模拟合成数据。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研究的结果、获得的主要发现与方法完善建议,包括:(1)SEPD法和Duong“产量递减法”都不适用于渗透率介于0.1~0.001mD的致密气藏。Duong“产量递减法”会明显高估最终可采量,而SEPD法使用开采潜力曲线确定递减参数,估算结果很可能与开采历史不相符,预测的最终可采量数值偏低。(2)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EPD算法(YM—SEPD法),改进后的YM—SEPD法更易于使用而且更具通用性,最重要的是,它能更加可靠地进行产量预测与最终可采量估算。(3)针对岩石渗透率低于0.001mD(原文中为0.01,可能是印刷错误,译者注)的储层,提出了一种更严格的、循序渐进的Doung“产量递减法”工作流程。此外,对于致密气藏而言,Doung“产量递减法”只可用于开发早期、进入拟稳态(PSS)流动状态之前的产量预测。(4)使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分析了西加拿大盆地不同储层(Cadomin,Montnev,Notikewin,Cardium等)、不同水力压裂条件下的数百口水平井,包括油井与气

  • 标签: 裂缝性气藏 产量预测 可采量 页岩气 估算 经验法
  • 简介:针对致密油气开发中的复杂裂缝,提出了采用PEBI网格表征水力压裂中不同类型裂缝(裂缝与水平井筒轴线垂直、裂缝沿水平井筒轴线方向,以及裂缝与水平井筒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方法.基于PEBI网格及有限体积离散,研发了水平井多段压裂数值模拟程序,通过解析解验证该程序对水平井多段压裂的产能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新疆油田某井为例,设计多种压裂方案,分别计算每种压裂方案下的产能,在此基础上,给出压裂优化方案建议.考虑到水力裂缝的时效性,选取一年内的产能数据,模拟计算了180d生产数据,模拟结果与半年内实际油产量递减规律一致.

  • 标签: PEBI网格 数值模拟 水平井多段压裂 产量分析 裂缝优化 致密储集层
  • 简介:大多数模拟预测方法都不适用于多段水力压裂页岩油气井进行产量预测。2010年引入油气业界的Duong递减法也不例外。在油气井进入边界主导流动(boundary—dominatedflow)(BDF)阶段后。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就比较明显了。本文提出对Duong法进行拓展,以便使之能够适用于受各种裂缝组合样式(fracturefabrics)、井距以及流体类型(如天然气、饱和石油和不饱和石油)影响的油气井的长期生产动态预测。除了要克服Duong法自身的局限性之外,拓展后的方法还要弥补其他的常用产量预测方法的缺点。本次研究应当能够建立一个模型,把多段水力压裂水平井流动状态的物理过程(physicalprocess)纳入其中。这个拓展方法采用经验解、解析解和数值解来代表由多种实际流动状态组成的衰竭模型(depletionmodel)。这个方法采用Duong诊断图(diagnosticplot)[log(q/Gp)与log(t)关系图]实现线性流动阶段和边界主导流动阶段的定产(constantrate)和定压(constantpressure)解析解的归一化。它构成了非常规油气井的等效Fetkovich标准曲线,并充当识别裂缝间干扰出现时间的基准曲线,而且与阿普斯递减曲线的b值有关。数值模拟结果用于填补(fiuin)受各种裂缝几何形态、井距和流体类型影响的长期产量预测方面的空白。标准曲线参数包括裂缝间干扰出现的时间和各种流动状态下的流体流入比(fluidinfluxratio)。根据渗透率、裂缝间距和半长以及井距的不同,流体流入比介于0和1之间,其90代表孤立的流动状态,而1代表瞬变流动状态。本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业界更加准确地预测致密油藏和页岩气藏的产量,而且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产量递减的预测。文中还讨论了由历史生产数据和完井数据估算产量预测所需输入参数的方法,例如渗透率、裂缝间干扰出现的�

  • 标签: 产量递减分析 裂缝间距 油气藏 页岩 流动状态 产量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的背景下,建筑项目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够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能够提升建筑项目管理的水平。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建筑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常见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近年来,人们针对页岩气井产量预测建立了多种解析递减曲线模型(Anderson等,2010;11k等2008;Valko和Lee2010)。页岩气产量预测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作者要么没有量化页岩气井储量的不确定性,要么无法证实其概率预测结果得到了很好的标定。Jochen和Spivev(1996)和Cheng等(2010)开发出了可以开展概率递减预测和量化储量不确定性的自助法(bootstrapmethod)。采用改进型自助法(Cheng等,2010)开展预测能够很好地反映真实的储量。但由于需要为每口井都开展数百次的牛顿迭代(NewtonIteration),其时间效率比较低。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概率递减曲线分析引入了贝斯法,用于快速可靠地量化储量不确定性,而且无需修改历史产量数据。我们通过分析巴奈特页岩区带中生产历史在7年以上的167口水平井,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贝斯方法中,递减曲线参数qi、D.和b被假定为随机变量,而非为获得最佳拟合效果而需进行修改的参数。采用带Metropolis算法的McMc建立了递减曲线参数的马尔科夫链。在对167口巴奈特水平页岩气井开展测试时,我们假设前半时段的产量数据已知,而下半时段的产量数据未知,后者被视为“未来产量”。这167口井的“未来产量”数据大约有85%落在由贝斯法计算的P90和P10储量范围内,说明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标定,而且贝斯法的计算速度是改进型自助法的13倍。所提出的贝斯法为人们快速而可靠地得出概率递减曲线预测结果和量化储量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手段。如有必要,这个方法还可以与其它解析递减曲线模型结合使用。

  • 标签: 贝叶斯概率 不确定性 曲线分析 页岩气 储量 量化
  • 简介:气温是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其观测方法和误差直接关系到对大气过程的理解和预报精度。开展不同气温观测系统间的对比和分析,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对大气科学以及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对比实验数据,分析了百箱气温观测系统和通风防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的数据差异,讨论了系统误差与环境温度以及辐射误差与太阳辐射和环境风速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法,最后对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通风防辐射罩的气温数据相比,百箱的气温数据偏高,其中夜间平均偏高0.19°C,白天平均偏高0.29°C;系统误差是环境温度的一元线性函数,气温每升高1°C,系统误差就会增加0.006°C左右;辐射误差是太阳辐射与环境风速互相耦合作用的结果: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增温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近似的抛物线函数关系;环境风速有较好的冷却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出近似的负指数函数关系;经误差订正后,夜间和白天的数据误差均减小到了0.0°C,-0.2-0.2°C的样本比例分别从订正前的64.5%和45.3%提高到了83.7%和80.6%,一致率提高到了92.3%和96.0%。

  • 标签: 百叶箱 通风防辐射罩 气温 对比 订正
  • 简介:以闽江河口短茳芏盐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湿地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5001TI湿地沉积物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范围分别为12.98~31.32g·kg^-1、1.37~2.46g·kg^-1,不同盐淡水湿地沉积物0C、ON含量的总体趋势分别为塔礁洲〉鳝鱼滩〉蝙蝠洲,鳝鱼滩〉蝙蝠洲〉塔礁洲。可交换态无机氮NH4^+-N、NO2^--N、NO3^--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6~11.69、0.05~0.34和0.20—5.72mg·kg^-1。总无机氮(TIN)含量则表现为鳝鱼滩湿地明显高于蝙蝠洲、塔礁洲湿地。有机C/N与pH值、电导率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盐度值主要通过影响ON来影响CN比,而含水率则主要影响OC;NH4^+-N、NO2^--N、NO3^--N与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N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沉积物有机碳氮和无机氮与平均粒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盐淡水湿地 沉积物 闽江口
  • 简介:为了进一步认识闪电活动与对流层氮氧化物的关系及更准确地估算中国地区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LNOx)总量,选取人口稀疏,工业生产水平较低的青藏高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IS(LightningImagingSensor)和GOME-2(TheGlobalOzoneMonitoringExperiment-2)卫星探测仪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区域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闪电与对流层NO2垂直浓度(VCD)月均值资料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Beirleetal.(2004)的LNOx估算方法,估算了中国内陆地区的LNOx产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NO2与闪电与在年际趋势、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闪电密度与NO2VCD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84,这表明青藏高原地区NOx受人为源影响小,是研究LNOx的理想区域。基于拟合结果,估算得到中国内陆地区LNOx的年均产量为0.15(0.03-0.38)Tg(N)a^-1。这一结论进一步缩小了以往研究中中国地区LNOx产量估算的不确定范围,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闪电在中国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青藏高原 闪电 LNOx 对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