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新诗从古体诗走出,可以说蹒跚地走了近八十年。经历的是云遮雾罩一段路、风雨兼程几番搏,虽然柳暗花明、但也山重水复.、今天军中国诗坛的国家级作家诗人们的所作所为,拙者戏分三种: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辣阑珊处。”个中甘苦喜忧让人深思和心惊。

  • 标签: 诗人 国家级 中国
  • 作者: 张铁领
  • 学科: 天文地球 > 工程地质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工程管理前沿》 2019年第5期
  • 机构:摘要:林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林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就是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只有掌握先进的造林技术,提升树木的质量,才能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参考临江林业局的森林资源现状对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进行浅谈分析。
  • 简介:摘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决定建筑功能、美观以及空间率的重要工程,在现代受到了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工作原则来开展,但是实际情况上,不少工作人员出于某种原因的影响,会对此存在轻视,同时因为该工程需要人工深入参与,所以可能出现误差、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一系列质量通病,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防治。

  • 标签: 建筑装饰装修 设计 施工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Salix)植物是洞庭湖湿地唯一的原生木本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草本植物,缺乏对木本植物的认识。本研究通过2008年5月和2013年11月的洞庭湖湿地大面积调查,揭示洞庭湖湿地柳木本植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柳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其次是南洞庭湖,分布形式为小面积点状分布和大面积带状分布。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木本植物分布区的面积为993.7hm^2,2013年11月减少至192.9hm^2。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木本植物以原生型植物为主,2013年11月,其以种植型植物为主。在2008-2013年间,柳木本植物呈现分布面积急剧减少、原生型植物减少、种植型植物增加的变化趋势,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濒危物种。2013年11月,各柳木本植物分布点的乔木层特征差异明显,树高为4.37-15.2m,胸径为3.63-68.71cm,原生型植物树高和胸径明显大于种植型植物。在原生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短尖薹草(Carexbrevicuspis);在种植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和短尖薹草。水位降低、淹水时间缩短、水质下降与大面积种植杨树等是导致洞庭湖湿地柳木本植物退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柳属 木本植物 洞庭湖湿地
  • 简介:测定了相手蟹(Sesarma)红螯相手蟹(S.haematocheir)和褶痕相手蟹(S.plicata)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二者的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33bp,且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198bp(37.1%),206bp(38.6%),84bp(15.8%),45bp(8.4%)和200bp(37.5%),205bp(38.5%),81bp(15.2%),47bp(8.8%);二者的序列有49处差异,其中21个位点为转换、22个位点为颠换和6个缺失/插入位点。进一步对20种相手蟹蟹类的长度为361bp的16S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AT的含量为78.6%~82.9%,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且存有91个变异位点。从NJ树和遗传距离来看,在分布于中国的3种相手蟹中,无齿相手型(S.dehaani)和红螯相手蟹的亲缘关系最近(d=0.0151),而它们与褶痕相手蟹的亲缘关系则较远(d=0.0924/0.09231。分布于中国的相手蟹和分布于北美的相手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距离(差异),表明它们之间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互为单系起源。

  • 标签: 红螯相手蟹 褶痕相手蟹 16S RRNA 系统发生
  • 简介:文中描述了产自广西桂林地区下石炭统黄金组下部的颅形贝一新种,桂林颅形贝(Cranaenagui—linensis)。新种以平直的前结合缘和背壳上发育中槽为特征。在4枚标本上发现保存有放射状的彩色条带,表明该种当时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浅水环境。对该70个种的地质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可能起源于早泥盆世欧美大陆西北缘的老世界区,之后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北美地区为中心,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和早石炭世2次比较明显的辐射演化、迁移扩散高峰和晚泥盆世晚期的1次严重衰退。第1次高峰是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该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巅峰,生物地理分布范围扩大到欧美大陆之外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华南板块等;第2次高峰是早石炭世,该的生物多样性虽不及前一次,但获得了最广泛的地理分布,不仅在北方大陆有分布,而且已进入到冈瓦纳大陆边缘。晚泥盆世晚期该的1次严重衰退显然与F/F灭绝事件有关。早石炭世之后,该进入衰退阶段,最终在二叠纪初灭绝。

  • 标签: 颅形贝属 腕足动物 彩色斑纹 黄金组 石炭纪 泥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