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陕南侯华先中国自然地理上有一条很有名的分界线,那就是东西走向的秦谁线.中国疆域大致上被此线分成了两个部分:以北是干燥的温带,称为北方;以南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称为南方.陕南正位于秦淮线西段的秦巴山地之中,处在南北之间的过渡地带,加之陕南地形复杂...

  • 标签: 陕南 副热带高压 中国自然地理 地方特色 开发利用 秦巴山地
  • 简介:又一个冬季无声无息地到了,我们在感叹白驹过隙、光阴似箭、转眼即逝的同时,也再一次品尝到了收获和储藏的喜悦,咀嚼到了人生的五味。

  • 标签: 四季人生
  • 简介:摘要:为了使得公园内的景观更加美观,应该对常青的树木以及草坪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本文主要围绕公园养护管理展开分析和论述,主要是介绍如何对公园里的草坪以及树木进行科学有效养护,然后提出做好公园养护管理的有效举措。

  • 标签: 公园 四季养护管理 重要举措
  • 简介:采用克什克腾旗建站以来(1959-2012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划分标准,统计了历年各季节的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和持续天数.结果表明:(1)该地长度分配不均,冬、春、夏、秋个季节长度的月比例为6:3:1:2,即冬季漫长达半年,夏季短促仅1个月.(2)54a来冬季日数以每10a变幅为3.1d的速率在显著减少,54a减少了17d.同时,夏季日数以同样速率在增加,春秋两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54a平均起始日期为,4月11日入春,7月6日入夏,8月6日入秋,10月16日入冬.其中,入秋时间年际变化幅度最大.(4)54a来入春和入夏时间明显提前,入冬时间明显推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冬春季减少了13d,夏秋季增加了13d.分析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该地暖延长,冷缩短,其综合影响是利大于弊.

  • 标签: 四季划分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根据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化和多窗口谱检验对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趋势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度,夏、冬季长度较长,春、秋季长度较短,且以冬季长度缩短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达-2.8d/10a)。Morlet小波分析长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且各周期强度有所差异。MTM检验对周期演变规律进行验证,春季长度以2.8a周期最显著,夏季长度2~7a周期相对明显,秋、冬季长度以2a左右周期交替为主。

  • 标签: 气候学 四季长度 变化趋势 MORLET小波分析 MTM检验 丽水市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599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我国近47年来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开始日期在全国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提早,秋季、冬季推迟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夏季的变化最为明显,且在显著增温的21世纪初最为明显。这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北方比南方明显,东部比西部明显。东北最北部、华南最南部以及新疆局部区域春季推迟,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最北部的小范围地区夏季推迟,华南及西南局部地区冬季提早。此外,全国平均开始日期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并不是很明显,而在21世纪初非常明显。但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区域性差异,高原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春季提早,冬季推迟。而在21世纪初春季、冬季均推迟,但冬季的变化比春季明显得多。华南南部地区春季推迟、冬季提早。西南地区在21世纪初春季、夏季明显提早,秋季、冬季推迟,但之前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 标签: 四季开始日期 季节变化 全球变暖 气候趋势系数
  • 简介: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条不同宽度河流和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中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和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同步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h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的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河流的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和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滨河绿地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的时段为14∶00~16∶00;冬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增强。

  • 标签: 城市河流 河流宽度 滨河绿地 气温 相对湿度 四季
  • 简介:根据长三角地区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长度进行划分,在对气温和4长度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检验研究气温对长三角地区4长度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显著,约每10a上升0.33℃。4长度中,夏季日数最多,占全年日数的31.5%,且延长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4.6d/10a。气温与夏季长度呈明显正相关,且气温对夏季长度变化的影响最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气温与夏季长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且都在1996年发生突变。

  • 标签: 气候学 全球变暖 四季长度 MANN-KENDALL检验 长三角地区
  • 简介: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a、16a和30a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于博河上游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而且博河中游地区第一场“透雨”日期又快速推后以及透雨次数减少等原因,造成河谷一带春夏干旱尤为突出;而在6—8月份,博河上游地区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显著增加却极易诱发山区洪灾;秋季月降水量的普遍增加对作物的采收晾晒不利,但是山区秋季降水的增加有利于秋水转为春用。

  • 标签: 博州地区 作物生长季 降水变化
  • 简介:通过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比较验证发现,GLDAS同化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地区暖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特别是在华北地区,两者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为研究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利用1948~2010年的GLDAS数据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暖土壤湿度的周期信号和长期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48~2010年华北地区暖4个不同深度层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存在3a、5~7a和15a周期信号,其中以5~7a周期最为显著;长期变化均呈现减小趋势,且中间2层土壤湿度的减小比表层和最深层更为迅速。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和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且中间2层的相关性大于表层和最深层。

  • 标签: 土壤湿度 华北 暖季 GLDAS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在施工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同时需要投入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成本也非常大,因此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点施工项目之一。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如果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势必会导致整个施工过程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威胁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在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软土地基出现施工安全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水利工程 软土地基 施工技术
  • 简介:气候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之一.气候资料作为气候的一个分支和基础,对它的分析处理十分重要.气候表征的是一种多年的均值状态,对于这种资料的分析处理有多种方法,从资料的获取、分析处理都存在一定的技巧,最终实现业务应用.文章论述一种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应用及资料处理输出的过程,其结果可减轻广大天气气候预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且有一定的业务应用意义.

  • 标签: 气候资料 处理 气候表征 短期气候预测
  • 简介: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政工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的时期,只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政工干部队伍,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 标签: 石油企业 政工干部 应具备素质
  • 简介:摘要:植物反季节种植,就是在非栽植季节进行栽植,现场施工人员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增强对园林辅助施工的完整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种植施工一般是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开展,因此施工期间常常在反季节种植,在此就要求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对此施工内容作出调整,加强对技术的深入思考。

  • 标签: 园林绿化工程 反季节施工 技术措施
  • 简介:利用阿勒泰地区2010—2016年5—9月(暖)21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统计法,采用逐时降水量及其频次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降水4个指标对该区暖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暖降水总量及日数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与海拔、纬度呈正相关,与一般规律不同。该区逐时降水量及其强度日变化山区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7:00—18:00和22:00(北京时,下同),其他区域及全地区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6:00—19:00。一般性降水量及其频次、逐时降水频次山麓丘陵区呈双峰型,其他区域为单峰型。强降水量主要发生在午后至旁晚。该区降水主要以短历时为主,持续1h的次数最多,持续2h的降水量最多,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也最大;持续1~3h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84.1%,与我国东部地区不同。在月分布上,8、9月与暖差异较大。该区暖降水主要是昼雨,且以短历时降水为主,与伊犁河谷和南疆不同。

  • 标签: 阿勒泰地区 暖季降水 日变化 降水持续性
  • 简介:摘要:植物反季节种植,就是在非栽植季节进行栽植,现场施工人员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增强对园林辅助施工的完整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种植施工一般是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开展,因此施工期间常常在反季节种植,在此就要求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对此施工内容作出调整,加强对技术的深入思考。

  • 标签: 反季种植 园林绿化施工 技术要点思考
  • 简介: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4—2001年暖(5~9月)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相关法分析发现,就整个地区平均而言,暖蒸发皿蒸发量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区域内富蕴站呈显著上升趋势,吉木乃和布尔津站变化不显著,与全区不同步。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整个地区平均而言,低云量、平均风速、气温日较差与蒸发皿蒸发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但各站有所不同。低云量及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而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少,最终导致蒸发量减少;平均风速减小则主要与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减弱导致我国平均风速减小有关。

  • 标签: 蒸发皿蒸发 低云量 平均风速 日较差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好,带动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中植物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环境、调节园林周边局部气候的特点。在当代园林管理中,除了要保证植物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外,更要能通过对于园林植物的科学管理、修剪,让园林具有更为突出的美观性。因此在园林管理中也注意到了植物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让园林中的植物景更具层次感。

  • 标签: 园林植物 季相变化 景观效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