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各涉农金融机构必须大力开展金融精准挟贫,加快发展农户贷款业务,以此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农业银行为例,从提高“服务三农”的思想认识、建立完善农户贷款运作机制及创新农户贷款模式等方面予以分析探讨。

  • 标签: 服务三农 农户贷款 机制建设 模式创新
  • 简介: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 标签: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技术采纳 LOGIT模型 影响因素
  • 简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广西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目前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户市场意识淡薄、交易方式单一、品牌意识不强、农业产业链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从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产业基地的生产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六个方面优化广西“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

  • 标签: “公司+基地+农户” 扶贫模式 广西
  • 简介: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农户信贷需求 融资选择偏好 影响因素 多项logit
  • 简介: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 标签: 土地流转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内生转换回归 Fields分解法
  • 简介: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户分化 农地流转 转入行为 农地流转规模 规模经营
  • 简介: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村地区39个村72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使农户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进行重新配置,进而改变其收入结构,而立足于农村社会异质化程度逐步加大的现实,土地流转对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比于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收入的增长。一个村的土地流转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该村收入最低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 标签: 土地流转 收入增长 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 简介:随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问题成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水源保护刻不容缓。水源保护具有显著正外部性,但水源区农户利益由此受损,需给予一定补偿。基于瓯江流域中上游732个农户调查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实证研究水源区农户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97.68%农户愿意接受生态补偿,参与水源保护积极性较高。家庭成员身份、农户水源保护认知、农户政策满意度等因素对受偿意愿影响为负;水源保护成本、污染查处力度等因素影响为正;水源保护宣传力度影响不显著。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户水源保护认知水平,同时增强自身公信力,积极探索政府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 标签: 水源区农户 受偿意愿 影响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
  • 简介: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仍是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针对这部分低收入农户致贫的实际情况,江苏省东海县通过采取"三个突出"措施,有效破解低收入农户因病致贫难题,助力低收入农户走上致富路。本文针对东海县现行帮扶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因病致贫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低收入农户 因病致贫 帮扶举措
  • 简介:基于16省242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资金需求以及借贷行为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意愿、申请、获贷四方面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结果表明:短期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户需求不高;但长期而言,外源正规借贷偏好的农户借贷特征有向农户农业投资增加的趋势,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知程度很低,信息不充分是阻碍现有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生率低,且多为短期小额借贷为主,多用于农业生产或者人力资本投资上,各试点模式的具体操作不同,因此在抵押物要求、利率以及交易成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标签: 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借贷行为 信贷配给
  • 简介:基于农户意愿的问卷调研分析,可以得出新疆宅基地流转存在着宅基地增值功能缺位、退出机制缺乏、流转范围局限、交易费用地区差异明显、流转意愿强烈、流转收益分配偏好储蓄和教育、急需制度改革等特点。因此建议明晰宅基地产权、赋予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权,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利用,建立宅基地交易平台,完善农户社会保障、解决宅基地流转后顾之忧,总结试点经验、争取推广试行。

  • 标签: 宅基地流转 农户意愿 问卷调查 新疆
  • 简介:农户贷款是商业银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户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商业化要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2009年年初,浙江省个别商业银行开始进入村镇一级市场推行该项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办农户贷款的商业银行分别在客户准入、流程设计、授权授信、利率定价、贷款约期、贷款担保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贷款流程逐渐趋于成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农户贷款业务的急速发展、农户贷款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在农户贷款管理、不良贷款压降上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集中到了处理好农户贷款发展和风险间的关系。本文就浙江省商业银行农户贷款实践管理作浅略分析。

  • 标签: 农户贷款 金融服务 规范管理 风险防控 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CFPS),探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商业保险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既通过示范效应及信息共享功能对农户的商业保险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还以“收入”和“亲友借贷”为中介对农户的商业保险消费行为产生不同的间接影响:-方面,社会网络作为-种社会资本能够正向影响农户收入,进而以收入为中介促进农户商业保险的消费;另-方面,社会网络增加了农户获得亲友借贷的可能性,并以此为中介,对商业保险产生-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与“弱关系”网络相比,“强关系”网络对农户商业保险消费行为的直接及间接影响均更加突出.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要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推动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 标签: 社会网络 商业保险 中介效应
  • 简介:随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通过兼业行为稳定或增加家庭收入。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问卷调查数据及农户兼业化生产条件,运用C-D生产函数测算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兼业化农户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177.72亩与74.44亩,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值分别为321.67亩与216.61亩。松嫩平原劳均用地测度规模高于三江平原、两大平原区兼业农户是现阶段农户劳动力剩余导致的必然现象,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有利于实现农民收入最大化,为政府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数据借鉴和理论支持。

  • 标签: 粮食主产区 兼业农户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简介:本文拟探讨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湖南省农户农业保险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样本选县市展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考查农户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对其投保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及其与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结合对农户需求有较显著的影响。本文根据调查与分析的这些结沦提Ⅲ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农业保险 精准扶贫 需求 对策
  • 简介: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构建与之适应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农业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生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农户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基本行为主体,在产业链中基于自身利益进行是否参与循环生产决策,其生产决策派生出对金融的需求。通过调研影响农户参与循环生产活动决策的因素,分析农户在循环农业生产产业链中的参与意愿,可以理解农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金融需求,从而为构建适应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金融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 标签: 农业生产 循环经济 产业链 金融支持
  • 简介::基于Nerlove模型,利用1994—2014年中国25个省际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农业税政策、粮食价格及其他因素对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农业政策调整可以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时,农户会通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或提高单产实现粮食增产;农业政策调整未能进一步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时,粮食增产乏力。不同阶段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的农业政策存在显著差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粮食价格和财政支农政策是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决策重要因素。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粮食市场调控体系、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等,切实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 标签: 农业政策 农户 粮食生产 NERLOV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