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脑肿瘤的常见症状 ,也可是其最早和唯一的临床症状。对于持续癫痫患者必须加强护理管理,一旦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生命。目的 探讨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9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患者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全面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显效 19例,有效 9例,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显效 11例,有效 11例,总有效率 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满意 19例,较满意 8例,护理满意度 90.0%;对照组满意 14例,较满意 7例,护理满意度 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全面护理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瘤 护理满意度 癫痫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在发热的时候,出现的一种惊厥的状态,表现形式为全身的强直阵挛、抽搐、双眼凝视、面色发绀、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目的 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4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0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 70.0%,远低于观察组的 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 (3.3±1.0)d、高热消失时间 (25.4±1.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5.5±1.4)d、 (43.2±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并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 针对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近年来,针对手部肌腱锻炼手术后的手部功能锻炼指导措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手部功能,促使吻合处早期重建血液循环,减少肌腱粘连、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增强抗张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探讨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手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中心医院收治的 30例手部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实施手部功能锻炼,观察实施手功能锻炼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手部功能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手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经手部功能锻炼后,恢复优 20例、良 8例、差 2例。护理后患者手部功能评分( 84.32±6.14)分,显著优于术前评分( 75.25±6.85)分,( P< 0.05)。结论 对于实施手部肌腱断裂术的患者,可在术后行早期手部功能锻炼,有利于手指功能恢复。

  • 标签: 手部肌腱 功能锻炼 护理效果 恢复情况 抗张程度
  • 简介:【摘要】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羊水栓塞患者并发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从中心医院 2016年 3月— 2018年 10月接受的羊水栓塞患者中,抽取 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率程度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仅 1例出现血压下降情况。结论在羊水栓塞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羊水栓塞 心理状况 焦虑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中心医院 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4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 40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80.0%( P<0.05)。结论 应加强哮喘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并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功能 常规护理 满意度 哮喘患者
  • 简介:【摘要】水痘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目的针对水痘患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 2016年 3月— 2019年 1月作为该次研究时段,方便选取上述时段内中心医院感染科收诊的水痘患儿 110例为基础研究资料,根据临床护理实施方案不同分为 2组,对照组( n=55)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 n=55)则给予标准化护理方案,将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等作为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疱疹( 3.21±1.04) d、瘙痒( 1.85±0.18) d、结痂(全部结痂时间)( 4.17±1.08) d以及痂落自愈( 6.13±1.23) d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t=10.3866, 69.1836, 10.0082, 8.5417, P<0.05)。研究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水痘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模式可促进疱疹、瘙痒等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并提升患儿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水痘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标准化 护理模式 水痘 疱疹 瘙痒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遭受疾病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往往影响临床正常治疗,甚至引发医患纠纷。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单位,急诊科护理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受到医院和患方的高度关注,促使急诊科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和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尝试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急诊急救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 (severepneumonia, SP)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而引发的一种感染性内科疾病,病情危重, SP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ultipleorganfailure, MOF)是该类患者常见病死原因。临床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需实施适宜护理干预,以促进病情转归。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 (SP)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83例老年 SP合并 MOF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1)和观察组 (n=4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病死率、干预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死率 [11.90%(5/42)]低于对照组 [31.71%(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状况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 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4.59%(35/37)]高于对照组 [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 SP合并 MOF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干预可促进病情转归,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满意度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通气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临床上将呼吸机支持治疗即通过呼吸机预置的压力或容量给患者通气叫做机械通气。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 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机械通气的患者 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 110例。护理组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 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 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组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创新型护理流程 机械通气 护理质量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目的 评价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当中进行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中心医院在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本研究选择 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于所有患者配合常规护理,选择同期收治的 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配合整体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目的 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及护理满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给与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老年慢阻肺患者 护理满程度 护理干预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在确诊后往往会出现生存信念下降,其不良情绪又直接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方法 在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出 13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 65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 65例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宫颈癌 满意度 管理模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羊水栓塞是围产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势凶险等特点,可于发病后短时间内死亡,且数据显示其病死率高达 80%以上,属于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症。目的 探讨精心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 94例羊水栓塞高危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羊水栓塞发生率、干预前后负性情绪 [焦虑( SAS)、抑郁( SDS) ]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羊水栓塞发生率 4.26%与对照组 10.64%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干预前两组 SAS、 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医院环境、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羊水栓塞高危产妇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羊水栓塞 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满意度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卵巢恶性肿瘤还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目的研究在腹腔镜下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11月中心医院实施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治疗的患者共 96例,将其根据入院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 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 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降低,且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术后排气时间( h)、住院时间( d)、术后 24h疼痛评分(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常规护理 卵巢良性肿瘤 整体护理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衰竭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非常严重的肝脏疾病 ,包括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方法 在 2016年 2月~ 2018年中心医院接收 8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依照双盲分组原理将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分析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照组为 79.1,%,低于观察组患者的 95.3%,检验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提升,观察组提升效果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措施,可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认知度,有利于患者治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全程护理属于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出最佳的护理服务水平。目的 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 6 年 3 月至 201 9 年 2 月到 中心医院 进行急诊危重治疗患者 60 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 30 例,研究组为 30 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全程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86.7% ,护理满意率为 83.3% ;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93.3% ,护理满意率为 96.7% 。研究组不管是在抢救成功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护理模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也逐年增长,因此针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护理效果。方法 患者均为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来中心医院治疗,其例数共 70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重症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3.56±2.11)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8.77±3.56) 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明显比对照 17.14%低, P<0.05。结论 重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安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护理干预 重症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 60%左右,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 50-60岁的患者。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 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在中心医院治疗的 80例高血压 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1年,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 1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 CH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明显降低肺部病菌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全面护理 肺部感染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中心医院颅脑外伤患者 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6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62例(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下肢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效果良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均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而并发症也相应减少。

  • 标签: 颅脑外伤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接收近视散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成2组不同处理组,即常规组(Lasik手术)、研究组(全飞秒激光手术),并于手术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屈光度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更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近视散光患者在进行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期间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散光 护理措施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