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探究了两种亲水性可控溶剂二正丙胺(DPA)、N-乙基正丁胺(EBA)应用于猪皮脱脂过程,采用索氏抽提法、组织切片观察评估其脱脂效果及对皮张的特征变化。实验所得最适脱脂工艺为:V(DPA)∶V(水)=1∶5,V(EBA)∶V(水)=1∶3,时间1h,皮内溶剂用0.1%的硫酸水溶液脱除。此条件下,两种有机胺对猪皮的脱脂率达50%~60%,组织切片显示脂腺内脂肪基本脱除完全。有机胺与水配合脱脂对皮张具有一定程度的碱膨胀作用,脱除皮内溶剂后碱膨胀作用减弱。脱脂废液中的有机胺脱脂剂通过CO2的切换作用可回收再利用。因此,使用可控溶剂脱脂是一种新的清洁脱脂技术。

  • 标签: 亲水性可控溶剂 制革 猪皮 脱脂 清洁技术
  • 简介:据日本今日新闻网报道,日本近期研发出一种名为“吃到饱”眼镜,宣称民众在饭前戴上眼镜,就能把眼前的食物放大,感觉好像是吃下比原本大1.5倍的食物,间接控制食欲。

  • 标签: 间接控制 眼镜 日本 食欲 食物
  • 简介:以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为基础,考察了基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的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探讨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用于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可行性。鱼鳞经预处理后置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连续反应釜,在温度为80℃条件下可连续提取胶原蛋白,该制备工艺具有胶原蛋白随机降解率低、分子量高和节水等优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工艺,考察了蛋白与酶的比例,切向流速率、温度等操作参数,该制备工艺具有分子量均一和范围可控的优点。将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和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工艺集成制备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胶原蛋白多肽。

  • 标签: 胶原蛋白多肽 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 范围可控 分子量均一 过程集成
  • 简介:在本研究中,我们制备了可注射型负载重组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的胶原基微球,用于组织工程中的缓释效应。将胶原溶液制备成油包水的乳浊液,然后加入水溶性交联剂碳化二亚胺进行交联反应,即可得到胶原基微球。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搅拌混合物乳化液的转速,可得到1um~30um直径的胶原基微球。微球的大小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成反比例减小(在300r/min-1200r/min之间,每分钟增加100t,则微球直径减小1.8um),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成反比例减小(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1%~0.5%之间时,浓度每增加0.1%,则微球减小3.1um)。胶原基微球分别在磷酸盐缓冲液和培养液中带8.86mv和3.15mv的少量正电荷。研究显示,rhVEGF的缓释可长达4周。释放的rhVEGF可诱导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成,表明释放出的rhVEGF仍具有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胶原基微球具有缓释rhVEGF的潜能。

  • 标签: 缓释效应 溶液制备 微球 胶原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戊二醛交联和溶液共混制备了缓释肥料包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光率测试等,测试了包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耐水性,并考察了原料明胶、羧甲基纤维素、PVA含量和交联剂戊二醛、增塑剂甘油用量对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同时对包膜进行了差示量热扫描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原料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复合体,包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农业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 标签: 羧甲基纤维素 明胶 聚乙烯醇 复合膜 结构表征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