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外对全麦粉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在全麦粉加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是现在关注的重点.主要就整粒研磨法和麸皮回添法两种加工工艺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全麦粉的加工技术的提高有所帮助.

  • 标签: 加工工艺 全麦粉 营养成分 加工过程 加工技术 国内外
  • 简介:浆纸技术2017-03-14报道:一般的燃油滤清器采用星形滤纸折叠结构,在这类燃油滤清器内部,折叠的滤纸和塑料或金属滤清器的两端连接,污油进入后,由滤清器外壁经过层层滤纸过滤后到达中心,洁净的燃油流出。这种滤纸一般采用瓦楞型燃油滤纸。

  • 标签: 滤纸生产工艺 燃油滤纸 高精度燃油
  • 简介:近十多年来,机采棉在新疆得到快速发展.从机采棉种植规模和实际机采面积看,新疆机采棉面积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据农业部门统计,2015年度新疆棉花种植面积190.4万hm2(2856万亩),其中新疆兵团种植62.67万hm2(940万亩),机采模式种植面积接近100%,实际机采面积43.33万hm2(650万亩),机采率达68.8%;新疆地方种植127.47万hm2(1912万亩),机采种植模式面积约有25%,

  • 标签: 机采棉 加工工艺 种植规模 种植面积 新疆棉花 应用
  • 简介:采用连续微波加热(560W)对麦麸进行稳定化处理,回添制备全麦粉.重点研究了麸皮含水量、微波时间及物料厚度对全麦粉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酶活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微波稳定化条件.结果表明:麸皮的较佳处理参数为,处理时间3min、麸皮含水量20%、厚度3cm,处理后的麸皮水分降到7%左右,稳定化后全麦粉酶活降到未处理的8%以下,微波稳定化效果显著.

  • 标签: 稳定化处理 微波加热 全麦粉 工艺优化 物料厚度 脂肪氧化酶
  • 简介:采用较为完善的清粉工艺可以提高好粉出率,只有在制品纯度很高时,磨粉机才能做到轻轧低温研磨,同时保持面粉适宜的粗细度,防止过分碾压造成过细及淀粉损伤太多,防止出现面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吐水、返色等问题.

  • 标签: 工艺 清粉 出率 生产过程 在制品 磨粉机
  • 简介:随着国内外纺织企业形势的变化,棉纺企业对原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花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给新疆棉花种植、加工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加工优质皮棉,2014年125团在一条MY199生产线安装了山东天鹅棉业股份有限公司Uster智能化系统,另-条MY199生产线没有安装.通过两年的生产对比,安装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性能稳定,为管理棉花加工带来了很大帮助.

  • 标签: 棉花种植 监视系统 USTER 轧花工艺 测评 棉花加工
  • 简介:裘皮服饰的发展离不开工艺技术的创新与推进,镶嵌工艺作为一种实现裘皮图案化表达的创新型工艺,能够很好的展现裘皮外观效果。但长期以来专门探讨裘皮镶嵌工艺的文献资料十分匮乏,人们普遍缺少对这种裘皮技艺的系统认知与理解。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梳理了裘皮镶嵌工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裘皮镶嵌工艺的表现形式,并通过实践操作的方法探究不同镶嵌形式的操作流程及呈现效果,最后总结归纳了镶嵌工艺在裘皮服装中的功能及应用,为裘皮服饰的工艺创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标签: 镶嵌工艺 裘皮 服饰设计 图案设计 拼接工艺
  • 简介:在择适面的上,究冷冻时间、温度和解冻时间对醒发冷冻面团馒头品感官评和硬度的,面和回归显示:冷冻时间和解冻时间对馒头感官评分的显著,冷冻温度对其极其显著;冷冻时间、冷冻温度和解冻时间对馒头硬度的均显著;冷冻时间与冷冻温度、冷冻时间与解冻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冷冻温度与解冻时间之间交互作用显著.

  • 标签: 冷冻面团 工艺参数优化 馒头 醒发 冷冻时间 解冻时间
  • 简介:清粉工艺技术的使用已经有近100年历史,完善的清粉工艺可以提高低灰分面粉的出率,本文叙述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粉工艺技术使用情况,并对清粉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清粉工艺技术 使用 发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制粉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小麦制粉设备和技术,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促进小麦制粉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麦制粉工艺技术。简述我国先进小麦制粉工艺技术的形成、特点与创新点。通过完善系统、关键部位的强化及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小麦制粉工艺技术具有适应我国原粮加工及我国小麦粉生产的特色,其工艺效果与关键工艺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制粉 工艺 中国特色 特点 创新点
  • 简介:以低筋面粉、黄油、白砂糖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制作拼图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料液比、焙烤温度和焙烤时间3个因素,然后进行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拼图饼干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饼干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 标签: 制作工艺 响应面法 饼干 拼图 优化 生产工艺条件
  • 简介:茶染料可直接上染棉织物,但K/S值不够理想。以硫酸铜为媒染剂,用绿茶提取液对棉织物进行同浴媒染,并通过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茶染料对棉织物的最优浸染工艺。试验表明,硫酸铜用量为12g/L,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40min时,K/S值可达1.89,干摩擦牢度可达4~5级,湿摩擦牢度普遍能到达3~4级,粘色等级为5级,变色等级为2级。

  • 标签: 棉织物 硫酸铜 茶染料 媒染
  • 简介:介绍了赛络纺复合纱的生产原理及其方法,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工艺参数等因素对所纺复合纱质量影响,探讨了提高复合纱质量的措施。

  • 标签: 赛络纺 复合纱 原理 工艺 参数 措施
  • 简介:为避免精油因加热时间过长造成热解使某些芳香成分破坏,本文采用恒压漏斗代替传统的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薰衣草精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薰衣草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6,提取时间1.5h,浸泡时间1h时,薰衣草精油出油率最高,可达1.15%;对提取出的薰衣草精油进行GC/MS测定,共检测出33个组分,其中有7种组分含量较高,依次是芳樟醇,含量为54.57%,乙酸芳樟醇,为14.38%,4-萜烯醇,为8.96%,乙酸薰衣草酯,为8.94%,异龙脑,为6.19%,α-松油醇,为4.31%,薰衣草醇,为2.65%。该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绿色环保,并且提取效果理想,结果可靠,可为其他精油的提取提供参考。

  • 标签: 薰衣草精油 提取工艺 正交优化 GC/MS测定
  • 简介: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OS)为前驱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了二氧化硅水溶胶。通过加入拒水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及硅烷偶联剂制备改性二氧化硅水溶胶用于精纺毛织物的拒水整理。为提高精纺毛织物表面溶胶的吸附,采用柠檬酸对羊毛织物预处理,探究柠檬酸预处理的浓度、拒水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氨水等因素对织物拒水整理的影响。根据拒水整理后织物的沾水等级及静态接触角等指标,得到精纺毛织物拒水整理的最佳工艺为:柠檬酸60g/L,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0.5mL,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5m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g,氨水0mL。最佳工艺下,织物喷淋效果达到最优。

  • 标签: 拒水整理 精纺毛织物 二氧化硅水溶胶
  • 简介:以葡萄糖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测定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葡萄糖还原染色工艺。采用干缸还原时,优化的还原工艺为:当植物靛蓝用量为10g/L时:葡萄糖30g/L,烧碱10g/L,还原温度45℃,还原时间20min;染色后棉织物的色牢度达到服用性能,且染色工艺生态环保。

  • 标签: 靛蓝染料 葡萄糖 还原剂 棉织物
  • 简介:2015年,师市对棉花加工工作提出“保长度、降短纤、绝残膜(三丝)、提品质”的12字加工目标,围绕此加工目标,各团场加工厂在设备的改造,工艺的调整、创新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机采棉28mm及以上长度所占比例78.53%,比2014年增长5%;断裂比强度平均值28.92,其中中等以上所占比例99.71%,比2014年增长4.42%;长度整齐度平均值82.53mm,其中中等以上所占比例99.77%.公检结果说明实现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6年,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对纺织企业的调研,又提出“保长度、降短纤、绝残膜(三丝)、减籽屑、

  • 标签: 籽棉加工 工艺调整 管理 设备 长度整齐度 强度平均值
  • 简介: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透骨香果花青素的超声-振荡提取工艺。以花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RSM对花青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60%乙醇中盐酸含量0.15%,液料比为30∶1,在水浴温度为59℃下超声40min,再在室温水浴下振荡62min。以此条件提取花青素得率为(46.61±1.54)mg/g,与理论预测值仅相差2%~4%。

  • 标签: 透骨香 花青素 响应面法 超声-振荡辅助提取 优化
  • 简介:以蛹虫草残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碱法提取蛹虫草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蛹虫草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7.24%,料液比1﹕11,温度60.10℃,时间60.34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蛹虫草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5.07%,持油力为5.83g/g,持水力为4.22g/g,膨胀性为7.32mL/g。

  • 标签: 蛹虫草残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碱法提取 响应面法优化
  • 简介:研究桦褐孔菌黄酮及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通过热水浸提的方法,以黄酮和多糖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温度、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桦褐孔菌黄酮和多糖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25(w/v),提取次数2次,此时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得率为1.16%,黄酮提取得率为3.92%。

  • 标签: 桦褐孔菌 黄酮 多糖 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