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镓矿石产出,镓和铜、铟、硒等元素均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激光器等新处理、新器件,属于稀缺资源。据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法政大学明石孝也教授的研究组开发出以高浓度从矿石等物质中提取微量金属镓的技术。除矿石外,利用该技术也可以从废旧电子设备等镓含量较少的物质中回收金属镓。

  • 标签: 回收镓 技术 日本 浓度 开发 半导体激光器
  • 简介:本文分析了几种VOCs治理及溶剂回收技术的优劣,黄山永新根据自身现状,最后选择了活性炭吸附浓缩与活性炭回收有机溶剂组合技术,应用到公司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VOCs)的治理及回收。

  • 标签: 回收技术 有机废气 大风量 低浓度 治理 有机溶剂
  • 简介:本文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吸附+空气脱附+深冷回收分离工艺”的低浓度、大风量VOCs处理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效率高,在环保性能、溶剂回收率、回收溶剂纯度、一次性投入、综合运行费用、安全性、可靠性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技术操作 VOCS 低浓度 大风量 能耗 经济技术指标
  • 简介:由于高浓度涂布复合技术及粘合剂产品仅使用少量的溶剂,所以大大减少了VOCs排放,由于使用溶剂较少,还可以避免溶剂残留超标及其伴随的异味、白点等质量问题,提升复合产品质量。

  • 标签: 复合技术 软包装企业 涂布 浓度 增效 减排
  • 简介:近日,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金大勇教授领导的先进细胞仪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席鹏课题组联合攻关,发现了新的纳米光子学发光机制,并实现了高浓度掺杂的上转换纳米粒子技术,从而展示了迄今最灵敏的纳米荧光材料。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自然-纳米技术》。

  • 标签: 高浓度掺杂 纳米粒子 上转换 科学家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大学
  • 简介: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氯化铵质量浓度下在Q235钢基体上低温电镀Ni-P合金的工艺参数。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iSO4·6H2O40g/L、NaH2PO2·H2O30g/L、H3BO315g/L、NH4Cl32g/L、添加剂T10.12g/L、添加剂T20.03g/L、添加剂T30.1g/L、施镀温度45℃、电流密度0.015A/cm2、pH=4。最佳工艺条件下所获镀层的EDS分析表明,镀层由靠近基体部位到镀层表面部位,P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为6.61%→7.18%→8.73%。随着离基体距离的增大,镀层显微结构由晶态向微晶转化,最后为完全非晶态。

  • 标签: 电镀 NI-P合金镀层 正交试验 非晶
  • 简介:以硅藻土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固定化碳酸酐。对制备固定化过程中的pH值、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对固定化和游离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比游离高了5℃;最适反应pH值为6.0,比游离低了2个pH值单位。该固定化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均高于游离

  • 标签: 碳酸酐酶 固定化 硅藻土
  • 简介:据媒体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的麻类等纤维质预处理、糖化液酵解生成燃料乙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麻类等纤维质降解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己于近日通过国家级鉴定。

  • 标签: 燃料乙醇 纤维质 酶降解 麻类 技术 生产
  • 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唐芳琼研究员带领的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组在纳米增强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电化学与传感器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杂志《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上(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2009,25,889—895),引起审稿人的兴趣,

  • 标签: 酶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电子学 可控制备 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