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立法法》修改是法律体系形成后,立法工作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逻辑结果,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本次修改的主基调是部分修改、微调为主,而立法程序则成为修改的重点。但是,此次修法并未破解立法体制性难题,而且改革的系统性也存在缺陷。

  • 标签: 《立法法》修改程序完善 立法体制 系统性
  • 简介:村镇银行的设立制度阻碍了村镇银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也将民间资本排斥在外,致使落后地区村镇银行难以成立以及村镇银行沦为发起行的“分支机构”。修正村镇银行的设立制度有利于解决村镇银行设立难、发展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村镇银行更好的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

  • 标签: 村镇银行 设立制度 民间资本 法律修正
  • 简介: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其中第37条对《刑法》第309条“扰乱法庭秩序罪”问题的修改,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保障律师辩护权的思考。律师执业权益的保障需以平等的控辩关系、辩护制度的发展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为前提。《刑法修正案九》第37条尚需完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审判监督及保障律师执业权益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修正案九 辩护制度 审判监督
  • 简介:共和国60多年的治理历程是一个治理方式不断从控制走向激励的过程。在威廉姆森离散组织结构中,层级制、混合制与市场是典型的连续治理结构体。把外部环境封闭/开放程度变量引入到离散结构模型中进行区别性组合,有助于理解中国治理方式的变迁。在这一治理结构的连续体中,人民公社、计划经济对应着层级制的强控制、弱激励的治理结构,市场对应着的弱控制、强激励结构形式。在这其间,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激励相结合的单位制、双轨制、项目制等治理方式。所有这些不同治理方式反映了治理主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与合法性基础的重建诉求。

  • 标签: 控制 激励 离散结构 封闭/开放环境 合法性
  • 简介: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贪污罪的数额,并将其与法定刑直接对应,这一立法方式与贪污罪的本质不符,也导致司法实践的困难。《刑法修正案(九)》将其修改为模糊数额的立法方式,更加符合司法实践的要求。当前,贪污罪的起刑点数额为5000元,这一数额不符合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的要求,以对腐败犯罪零容忍的政策为指导,并与其他财产型犯罪的数额相协调,应当降低贪污罪的起刑点数颁。贪污罪的量刑数额多个档次之间没能扭开距离,不利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应当适当提高其量刑数额。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贪污罪 数额标准
  • 简介: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指行政诉讼所确定的,制定和实施行政诉讼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实现的任务,立法者所确定的目的,是以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立法目的是一部法律的灵魂和宗旨,是统一、整合法律各个条文的基础。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修订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 解读 年修 立法目的
  • 简介:周恩来主持制定"一五"计划的探索1951年2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着手进行编制五年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强调:"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间,从现在起,还有22个月,必须从各方面加紧进行工作。"1952年初,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邵文组成6人领导小组.

  • 标签: “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政治局扩大会议 聂荣臻 薄一波 地质工作
  • 简介:法治的前提是良法的制定,刑事法治建设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在刑事立法及其理念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从法治与政策、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分析,刑事立法必须坚持自身的独立品格,重拾“慎独”理念,防止过分回应和积极向政策靠拢而演变为“政策法”。作为一部优良的刑事立法,必须坚持法制统一理念,着力减少、消除和避免作为非刑事法律的前置法与作为后置法的刑法之间、刑法自身内部的不同法条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而维护他法与刑法、刑法自身内部系统的协调性、统一性、衔接性、体系性。受到政策及其背后的权力影响以及民意的负面作用,使得刑事立法不时偏离谦抑性理念;理论上的司法犯罪化观点以及引发学界持续争议的风险刑法、敌人刑法理论从深层次看,不仅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上也是对刑法谦抑性理念的突破和伤害。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谦抑性理念在刑事立法中的独特价值。

  • 标签: 刑法 刑事立法 独立性 法制统一理念 谦抑性
  • 简介: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对合犯,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犯罪的治理有利于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发生。《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进行了修改:一方面适度加重其刑罚力度,另一方面区分了犯罪的对象以适用不同的刑罚。对该罪的修改遵循了“宽严相济、保障权利”的刑事政策,加重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处罚存在合理性。同时,“收买儿童即入刑”原则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贩卖、收买妇女、儿童的犯罪,一味地加重刑罚并不能达到刑法的目的。

  • 标签: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 儿童罪 对合犯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 简介:近年来,嫖宿幼女、拐卖儿童、虐待、校车安全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刑法修正案(九)》制定期间,废除嫖宿幼女罪、加大拐卖儿童罪中收买者的责任等呼声越来越高。2015年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就社会长期关注的虐童、猥亵男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废除了嫖宿幼女罪,扩大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规定特定情况下虐待罪由自诉案件修改为公诉案件,猥亵男童、校车超载超速入刑,收买被拐儿童不免刑责,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将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变化。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未成年人 保护
  • 简介:刚刚修改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关于授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规定极具争议。针对这诸多争议,文章首先从目的解释和历史解释两个方面论证该规定的合宪性,进而结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社会实践的情况确定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明确范围。这种立法权限范围是不合理的,因为实践中必将产生远超出立法事项外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已经纳入立法规划的法案搁置以及超范围的同级别政府规章的监督问题难以解决。消解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全国人大的单项立法放松对于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限制。

  • 标签: 合宪性 设区的市 立法权限
  • 简介: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行为,维护国家考试秩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三个罪名以惩罚与考试作弊相关的行为,其中代替考试罪主要规制替考行为。替考入刑前相关法律缺位导致对这一行为未能有效规制,将其入刑是构建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的需要,并且古今中外的立法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正确理解该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特点,对正确适用该罪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替考 考试作弊 刑法修正案(九)
  • 简介:我国早于日本发现钓鱼岛列屿对之命名并进行了主权性宣告,因此在1895年日本兼并之前拥有主权。从已有的历史证据考证,由于证明钓鱼岛列屿晚清纳入台湾省行政管辖的证据尚不充分,因此《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的范围是否包括钓鱼岛列屿不无疑问。如果钓鱼岛列屿不在《马关条约》的割让领土范围之内,我国要求日本二战后归还主权的诉求需寻找其他依据。日本1895年的兼并行为因晚清、民国政府长期怠于维权,从国际法理上分析,因时效与禁止反言原因我国在钓鱼岛列屿主权问题上可能会失分,但日本因非法行为亦可能产生否定性时效。钓鱼岛主权与中日海洋划界问题无直接关联,由于钓鱼岛自身海洋地理特征,将钓鱼岛归属作为中日海洋划界依据不符合国际法院判例,中国主张钓鱼岛主权并非基于海洋油气资源利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归还一战前窃占岛屿仍然具有法定效力,日本应当根据《波茨坦公告》归还一战前所窃占的中国领土。

  • 标签: 钓鱼岛列屿 《马关条约》 《波茨坦公告》 领土兼并
  • 简介:2013年8月1日,德国《著作权法》第八修正案生效。针对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和新闻聚合器在互联网上免费使用报刊产品的行为,修正案创设了报刊出版者权。根据修正案,在报刊产品出版后一年内,报刊出版者对其享有以商业目的进行网络传播的专有权。本文介绍了德国《著作权法》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考察了“邻接权”的概念、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国际保护及国内法转化情况,梳理了不同国家法律中出版者所享有的邻接权种类,在此基础上对德国《著作权法》赋予报刊出版者用于控制报刊产品网络传播的邻接权保护的正当性进行了质疑,并就我国有无效仿修法之必要展开探讨。

  • 标签: 报刊出版者权 报刊产品 邻接权 搜索引擎 新闻聚合器
  • 简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26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我认为这是个放权的过程,昨天的说明中已经讲到了,权力由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下放到省一级,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在整个修正案草案修改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龚建明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26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由国务院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开始了对这部修正案(草案)的审议。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修正案 草案 法律 “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