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重大论题。认为先进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落后的企业,或者认为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等观点都不恰当,没有厘清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超额剩余价值不仅来自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产生的非均衡状态,还来自于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产生的非均衡状态。

  • 标签: 超额剩余价值 非均衡 劳动生产率
  • 简介:全国已有29个省份就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先后召开听证会。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听证参加人的主流意见是赞同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一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认为第一档电量设置标准偏低;二是建议充分考虑家庭人口因素;三是建议适当考虑季节性因素;四是认为电量标准地区差异较大。

  • 标签: 设置标准 电量 电价制度 国家发改委 听证参加人 季节性因素
  • 简介:<正>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创造和运用了这些范畴,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赋予了它们资本主义的特性。由此,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把资本和剩余价值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是仅仅用来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从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绝对不容许存在这些东西,承认它们的存在,就等于抹杀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却越来越迫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应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等范畴重新认识。

  • 标签: 剩余价值 马克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剩余劳动时间
  • 简介:一、主张'离土不离乡'的观点(一)什么是'离土不离乡'。一般认为:1.农民常年离开耕作土地,从事其它非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2.不改变农村粮油户口关系,不搞'农转非';3.依归居住在农家小院或农村集镇;4.立足于农村,同土地保持着弹性联系;5.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和工人一样。(二)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客观必然性。

  • 标签: 离土不离乡 农村工业 非农业生产 “农转非” 耕作土 农村集镇
  • 简介:一般地,电视机的耗电量在80W以下,电脑大约在250W~400W之间。一台电脑假如每小时的耗电量为300W,一天开10小时,一个月30天耗电90KW,即90度电,这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 标签: 耗电量 电脑 电视机
  • 简介:马克思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生产一件产品需要24小时)劳动时间(小时) 12 12 12产量(件) 2 1 0.5产品价值(例中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工厂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

  • 标签: 中的逻辑 剩余价值理论 理论中的
  • 简介: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王新民,盛细蝉改革开放以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被打破,许多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为了养家糊口,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外出打工,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因此,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堵其转移之路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只...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有序转移 外出打工人员 外出务工人员 就地转移 派出所
  • 简介: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运用于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形成对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以剩余索取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从理论上探寻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蒯余索取权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效应。

  • 标签: 人力资本产权 剩余索取权 博弈
  • 简介: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和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所谈的,也只是笔者一些探索性的意见和建议。据有关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增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如此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到城镇去就业显然不可能。同一预测表明,“八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将达到5300万人,还不包括国家机关、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政策取向 乡镇企业 新增劳动力 我国农村 农村劳动力
  • 简介: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海洋安全问题逐渐呈现上升态势并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诸多条文的折衷性和不完善性导致了各国在适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分歧和争议,即海洋法上的剩余权利问题,并对沿海国海洋安全产生极大影响。正确分析海洋法上的剩余权利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对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海洋法 剩余权利 国家海洋安全
  • 简介:<正>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开发利用,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问题,解决得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宝贵的社会资源;解决得不好,它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结合湖北省谷城县的实际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实践初探 农村剩余劳动力 资源综合开发 劳务输出 绿色企业 山场
  • 简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其实质是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生产力发展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增多,转移难度加大,是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剩余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中国 劳动力市场
  • 简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剩余价值生产,在形式、手段、方法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此,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对我国加入WTO以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
  • 简介:<正>建国初期,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数量急剧膨胀。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的,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加之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使得日益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存在。其表现形式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导致农业的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1979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代替了集体,赋予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使农民逐渐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农民的收入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劳动效率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发展 表现形式 农村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 简介:要实现湖南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然而,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面临着"量"的巨大性和"质"的偏低性的困难。要实现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必须创新思路,实现从重"转移数量"向重"转移质量"转变,从重"异地转移"向重"本地转移"转变,从重"暂时转移"向重"永久转移"转变。

  • 标签: 湖南 农村剩余劳动力 根本转移
  • 简介: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剩余价值论,已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中间包含两个理论层面: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其中也包括马克思开始时接受古典学派的影响,后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大家都知道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就是剩余价值这一词语也非来自马克思;现在不少人都把马克思的理论称作剩余价值论或者干脆就叫劳动价值论,那么这种经济学理论与前人的理论相比,究竟优在哪里?应该承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哲学关系 劳动理论 劳动创造价值
  • 简介: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截至1992年秋共建有417个核电站,其总发电量为3.462亿千瓦。核电站发电量占第一位的是美国,其次是法国。但是法国56个核电站可满足国家电力需要的73%,而美国110个发电站只能满足国家电力需要的22%。详见附表;

  • 标签: 总发电量 详见附表 冰鼠
  • 简介:本文在分析以往关于信托受益权性质诸多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债权/物权分析框架在解释信托受益权性质方面的不足,尝试运用"剩余索取权理论"来帮助解释信托受益权以及其他的非债权性权利。本文在揭示了信托受益权无法用债权/物权分析框架解释的独特性之同时,还对其内部形态的复杂性及其应用形态的灵活性进行了分析。当然,剩余索取权理论也仅仅提供了一种对典型的(paradigmatic)信托受益权的分析工具,其解释力应限制在商事信托特别是标准化的信托领域。

  • 标签: 信托受益权 债权说 物权说 剩余索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