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10月24日,奥古斯都·奥登在故乡意大利去世,这位经济学家更为世人所知的是他发明的“伦佐的油”。儿子伦佐·奥登在5岁时患上罕见的疾病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ALD)。1987年,奥古斯都为照顾儿子提前从世界银行退休。当年伦佐开始出现突然暴怒,以及逐渐失去听觉、平衡感与身体协调等症状,医生估计他只能再活两年。为了治疗儿子的病,没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奥古斯都和妻子一道开始大量阅读医学期刊并向医师们求教。

  • 标签: 奥古斯都 医学期刊 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 意大利 儿子
  • 简介:间接反证概念及理论由德国诉讼法学家森贝克所创,目的在于维持其所创立的规范说。在此一理论问世之际,在德国便引起了强烈的论争。该理论传到日本之后成为日本关于证明责任理论研讨论战的主战场。在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大陆地区对此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研讨。对于间接反证概念以及理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主要在于这一概念不仅引发了民诉理论中的证明责任理论问题的大讨论,同时其也与要件事实理论相关联,而要件事实理论的上位概念便是诉讼标的理论,而诉讼标的的确立根据又与民事诉讼目的论相关联,从横向上看,要件事实理论又与辩论主义、自由心证等民诉法基本原则相关联,可以说,间接反证概念从纵向及横向上将民诉理论几乎串了一遍,因此其理论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引起民诉理论整体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拟从森贝克"证明责任理论"出发,来对间接反证理论讨论中所提到的"间接反证理论与证明责任理论的关系"及相关理论问题予以阐述,从而达到站在森贝克的角度理解间接反证的目的。

  • 标签: 间接反证 证明责任 事实推定 法官讯问
  • 简介:曾任美国驻华法院法官及远东美国律师协会会长的炳吉,对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成长与定型费力颇多。氏通过建言命名“中国比较法学院”奠定东吴法学院比较法基调;援教东吴法学院推广英美式教学风格;著述立说于《法学季刊》传播英美法制、文化;刊载驻华法院案例于《法学季刊》促成案例教学模式的推演。前述诸端彰显了美国法律职业群体对于中国法学教育近代化的推动,也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美国“法律帝国主义”观念在中国的演进。

  • 标签: 罗炳吉 美国驻华法院 东吴大学法学院 近代法学教育
  • 简介:立彦,辽宁立彦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北京大学硕士学位,中共大连市委第十届党代表,大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兼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法律讲堂》主讲嘉宾,世界法学家协会会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律师”“全国优秀仲裁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辽宁省十佳律师”“大连市人民满意律师”等荣誉称号。

  • 标签: 律师事务所 辽宁省 主任 事业 撰写 执著
  • 简介:亦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不少通用版的中共党史一般认为,亦农与瞿秋白一样犯有严重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事实上,亦农认为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失败后,土地革命策略应转变为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准备暴动而不是“马上暴动”,这是反对盲动主义的。亦农的这些论断得到党中央的认可、采纳和推广。如果说瞿秋白是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的话,那亦农则是一线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是党中央与毛泽东等一线指战员的联络部。那时的“盲动”现象存在于个别地区而不是存在于中央,存在于个别暴动而不是所有暴动中。长期被指责为“盲动主义”的十一月扩大会议,并没有形成一条“左”倾的盲动主义(即冒险主义)路线,亦农的反“盲动主义”,正是中央领导集体反对包括盲动主义在内的各种机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罗亦农 武装暴动 反“盲动主义” 十一月扩大会议
  • 简介:孔寒冰教授的《寒冰访明》一书201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用20多万字的篇幅,真实记录了罗马尼亚著名外交家、汉学家、前驻华大使明个人及其家庭对中国的回忆,①其中涉及中国外交、政治的诸多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一手历史资料。同时,作为一部优秀的口述史学专著,本书的写作方法值得关注。

  • 标签: 中国外交 罗马尼亚 寒冰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外交官 驻华大使
  • 简介: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沐浴着和熙的春风,记者来到位于北碚三圣镇的重庆川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采访北碚区人大代表、重庆川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均.他,一米八的身材,性格刚毅,风风火火,气宇轩昂.他,一个普通、平凡的民营企业家.他,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自强自立精神;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逐步成长成为一个资产上亿,闻名遐迩的公司董事长;他从物华天宝的三圣一步一个脚印,出北碚,下渝州,进贵州,书写了重庆渝商的传奇.

  • 标签: 人大代表罗英均 勇立 北碚区人大代表
  • 简介:1998年德国大选,格哈德·施德及其所代表的党派获胜,这标志着德国正式进入了"施德时代",并自此展开了一场自上而下的、以振兴经济为主要目的的、声势浩大的改革,而主导这一改革浪潮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格哈德·施德的"新中间派政策"。施德的"新中间派政策",实质上就是德国版的"第三条道路",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左右两派之间所寻找出的有一条新路。"新中间派政策"开启了德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新篇章,带领德国走上了以经济复苏为目的的又一轮强国之路。

  • 标签: 德国 第三条道路 政策
  • 简介:中国公共行政学面临的学科价值危机是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也反映了其在中国制度条件下的研究取向问题。公共行政学科价值源于公共行政实践及其发展需要,必须与公共行政的当下实践形成呼应并有所指引。借鉴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价值分析框架对管理价值、政治价值与法律价值在中国的可应用性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公共行政学科价值应正确反映和回应公共行政实践价值的内容和结构,中国公共行政学应加强研究中的价值自觉,对不同公共行政价值进行适当平衡,并实现与公共行政实践的衔接。

  • 标签: 公共行政学 学科价值 管理价值 政治价值 法律价值
  • 简介:凡是到过美国自由广场的人都会见到—尊巨大的雕像,在雕像下游人纷纷驻足留影,这就是以乔·森塔尔拍摄的照片为原型雕塑的“硫磺岛上升起星条旗”。这张作为二战最为经典的照片旱已通过各种媒体为大家所熟知,曾被美国摄影机构评价为“那一刻,照相机记录了一个国家的灵魂!”。这张在摄影史上堪称“不朽之作”的照片让作者森塔尔获得了1946年的普利策奖。

  • 标签: 罗森塔尔 硫磺 灵魂 国家 摄影机构 普利策奖
  • 简介:汉代与罗马的关系研究,文献众多,但仍有研究者犯下常识性的错误。本文首先从宪法角度研究汉关系,认为罗马宪法不允许罗马的马其顿行省与汉帝国建立内附关系。其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汉关系,认为罗马派出使节的理由是法定的,"内附"不在法定理由之列。中国文献记载的这次要求"内附"出于汉帝国对罗马帝国法律的无知以及强烈的我族中心主义。进而认为,面条之路早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命名表现了国人的我族中心主义观念.我们应承认所谓的丝绸之路的双向性,把它理解为一条中西互通之路。

  • 标签: 汉代与罗马的关系 罗马宪法 罗马国际法 丝绸之路 我族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