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拉”。然而,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西北中山军校和中山学院,却鲜为人知。这两所学校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它们为共同组建革命军队,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故应当重视和研究。

  • 标签: 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两党合作 中山学院 大革命时期 国民联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14
  • 简介:  日本吞并琉球对中国利益危害之三在于牵制我国解决台湾问题,  日本吞并琉球对中国危害性之二就是引发钓鱼岛争端问题,日本吞并琉球对今天中国利益形成了怎样的危害

  • 标签: 中国危害性 危害性分析 吞并琉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26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09-08-07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14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22
  • 简介: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孙中山 军事外交 同盟会 国民党
  • 简介:中山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多年来时断时续地依附其他军阀的军队,缺乏政治工作,没有用革命的主义来武装军队。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在师法苏俄模式建军的实践中开始了创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尝试。其做法主要有:一、确立以党治军原则,建立党代表制度;二、创立政治工作制度,施行政治训练;三、按照黄埔党军的模式改造旧军队。

  • 标签: 孙中山 军队政治工作 军队建设思想
  • 简介:AIP是象核动力那样不依赖空气的新一代潜艇推进方式,它发端于二次大战期间的瓦尔特发动机,其后,各国研发了斯特林式、燃料电池方式、CCD方式等AIP动力装置,当今AIP已经装备f批量生产的潜艇。潜艇王国苏联对AlP非常关注,从1912年就开始相关研究。本文以苏联/俄罗斯潜艇的AIP研发史为主线,探讨世界的AIP现状。

  • 标签: 潜艇 AIP 核动力 推进方式 动力装置 发动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02
  • 简介:赵春晨教授《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晚年的文化取向》(《学术研究》1996年第2期)、《再论孙中山晚年的文化思想》(《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恢复我一切国粹,张岂之教授《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 标签: 国粹观看 孙中山国粹 文化取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22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19
  • 简介:中山国存在于公元前506年至前295年,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太行山脉以东。中山国在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中存在了200余年,并数次与军事大国相抗衡,成为左右战国盛衰的“枢辖”,被誉为“战国第八雄”。战国著名策士苏秦就曾赞叹说:“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后期因疏于武备和外交政策失误,中山国终被赵国所灭。中山国的兴衰,蕴含着深刻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哲理,对当代边防政策、兵种建设、武器装备和外交策略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战国时期 外交战略 军事大国 中山国 兴衰 国防和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