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唐代以前的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论证天有意志,天是人类社会的主宰;天和人有某种感应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天人合一”,最后通向有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则相反,认为天是客观的自然界,它没有意志,更不能主宰人类社会,主张天人相分。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坚持了无神论。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天人关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 标签: 柳宗元 天人观 天人关系 刘禹锡 “天” 神学目的论
  • 简介: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历代思想家在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契合点,从而为人类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各时代的儒家思想家对"天人"的认识与发展,正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梳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和宋明儒学的"天人"发展轨迹,可见儒家生生不息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儒家思想 天人观 承继 发展
  • 简介:荀子出生于我国奴隶制正在解体而封建制迅速发展的历史过渡时期。当时百家争鸣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反映在哲学思想上的争鸣焦点之一便是“天”(自然)“人”(社会)关系的认识问题,即自然、社会问题。荀子《天论》中朴素的唯物的天人,对我国早期的自然和社会影响很大,充分体现出他哲学思想的光辉,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进步意义。

  • 标签: 天人观 荀子 哲学思想 自然观 社会观 学术思想
  • 简介:天人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董仲舒的天人以入世为其基本倾向,既有神秘化、宗教化的形式,又蕴含着理性主义内涵,形而上的伦理原则和伦理化的自然法则是天的理性品格的基本规定。在天人感应的形式下.天成了实现人自身目的的工具。董仲舒的天人中的理性主义内涵反过来限制了神学化倾向的发展。

  • 标签: 董仲舒 天人观 理性主义 中国 哲学 伦理化
  • 简介: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内涵,这一思想也对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及其生态恶化后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代以来的天人对立的科技是现代生态恶化的根源之一.天人合一思想应该成为当代科技与生态的重要价值取向.实现从天人对立生存模式向天人合一生存模式转变,是人类从生态危机的困境中走出的唯一出路.

  • 标签: 天人合一 现代科技 生态自然观
  • 简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全新战略。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包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涵,对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 思想渊源 发展模式
  • 简介:关于司马迁的学术倾向,史家常习惯于把它归为历史上子学中的某一家如道家或儒家,而忽略了司马迁多次说过的欲“成一家之言”这一重要的立言宗旨。事实上,他在《史记》的字里行间也为此而努力实践着,尽力煅铸自己独到的史哲史识和学术见解。他也正是以此宗旨来“究天人之际”的

  • 标签: 司马迁 儒学 黄老 天人之际
  • 简介:周人革命与受命的思想,是以《周易》变易革新的哲学作为理论依据的。周人所言受天命在文王后期,与《周易》成书年代相近。周人认为上有天神,下有民众,其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民众是“神之主”,民众的愿望想法,上帝鬼神也一定是要遵从的。这就是天人思想相互感应、相互交流的“天人合一”。周代神权崇拜的特点是与政治统治的方式相配套,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神的权力像金字塔式按不同的等级阶层分配到上至王公下至士手中。西周晚期以来天地鬼神的威信下降了,出现了重民轻神的思想

  • 标签: 神权崇拜 天人合一 周代 《周易》 祭祀制度
  • 简介: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天下和谐是其基本要旨;倡导用整体的视角看世界;“天人合一”世界包涵浓厚的仁爱情怀;“天人合一”世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 标签: 中国古代 天人合一 世界观
  • 简介:老子说,分明是针对着传统天命论和春秋时期的天道自然而言的,把统治者的德行好坏作为天命转移的根据

  • 标签: 天人问题 问题溯源
  • 简介:人生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属于过去,一天活在现在,一天面对未来。要使生命过得充实、美满、有意义,就要善待这三天。在这三天里,最重要的不在于生命的长度,也不在于目标是否高远,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不管哪一天,都是新的开始,这一天因为有了日常生活跳动的音符,才组成了美好的人生乐章,生命也因有了这一天而得以延续。有人问伏尔泰:“工作为了什么?”伏尔泰回答:“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

  • 标签: 人生 日常生活 伏尔泰 生命
  • 简介:中国哲学源于对天人问题的反思,先秦哲学对于天人问题的研究,只要对中国传统天人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哲学诠释

  • 标签: 天人问题 问题溯源
  • 简介:摘要:设计文化是建筑工程设计者自身理念的外显,那么"人与建设是什么样一个联系?"、"建设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等都是有关建筑学的先决课题,这就是对我们每个建筑工程设计者人文主义关注的直接体现。这些建筑会留存在后代,也同样会向子孙后代发出信号——在这个社会怎样对待人与自然。在这个层次上,其实所有建筑最后都可能成为观念的遗产。中国传统城市里面,把自然和人的精神相结合起来,包括很多文学作品,书画等。马岩松希望建筑应该更贴近生活和自然。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住宅和自己生活的空间有想法,有诉求。马岩松觉得建筑师是未来的代言人,也是文人,他对现实充满着批判,但是在这种批判的情绪下和观察一下,他又对未来有一个展望本文要从“天人合一”哲学角度谈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

  • 标签: "天人合一"  "山水城市"  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
  • 简介: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重新解读;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人地对立"思想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障碍;生态自觉的意义在于对原有生态文化的"自知之明",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找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文化自觉"拓展为"生态自觉"是新形势下文化转型的新途径。

  • 标签: 费孝通 文化自觉 生态自觉 文化转型
  • 简介:孟子不仅有天人合一思想,也有深刻的天人相分思想,其性善论哲学正是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在主宰之天面前,人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违背天意;在命运之天面前,人可以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世界,修身俟命,采取天与人各行其是、互不相干的态度,这与郭店楚简中的思想极其相似;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 标签: 孟子 天人相分 郭店楚简 苟子 主宰之天 命运之天
  • 简介:天人感应者必谈董仲舒,而论董仲舒者亦往往要说及天人感应的问题,久而久之,天人感应的思想,几为董仲舒专有。其实,这种联系过于简单,使人忽略了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理论价值。有人认为,由“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三个命题可推衍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完整范畴体系。这种观点能否成立尚待进一步讨论,但其中提及的两个重要命题——“天人合一”、“情景合一”,却都与天人感应有密切关系。

  • 标签: 中国古代哲学 知行合一 阴阳学说 中国古代思想史 范畴体系 天人关系
  • 简介: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包括神学化的天人感应思想和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两大类。先秦道家所持的主要还是一种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老子、列子的思想中多少有些神学的天人感应观念,文子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是自然化的气感应,很少神学的成分,但他的感应之气既包括物质性的阴阳之气,又包括非物质的精诚之气,加上他偶尔也有"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这一类神学性质的天人感应思想,这就使得他的感应说多少带有一些神秘性。先秦道家一直到庄子才基本抛弃了神学的天人感应思想,而从自然的角度来谈天人感应。

  • 标签: 先秦道家 天人感应 气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