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院自2009年以来制定了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显著提高工作质量,现就目前国内放射科质量管理现状浅谈一些体会和心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黄疸新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蓝光照射治疗,从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角度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且其IBIL和TBIL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情况相差不大(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蛋白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重离子与靶原子直接碰撞导致原子内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关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单离子入射引起的原子间碰撞产生的原子内壳层空穴产额。给出了低能重离子与靶原子碰撞过程,原子内壳层X射线单离子产额与离子动能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动能300~600keV的Xe^27+离子入射Mo靶,激发的Mo的LX射线的实验结果。

  • 标签: 离子动能 空穴产额 荧光产额 X射线产额
  • 作者: 马建军叶江川龙运玲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马建军叶江川龙运玲(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重庆400700)【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黄疸18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 标签: 新生儿光疗 不良反应 间隙 持续
  • 简介:综述了低能高电荷态Ar^q+离子与不同金属表面相互作用时,入射粒子和靶原子发射的X射线谱研究。重点分析了q=16时,高电荷态Ar^16+离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的机理,以及q=17,18时入射粒子单粒子X射线产额等问题。分析总结了核电荷数不同的金属靶原子受激发射X射线的机理,以及入射离子的动能跟靶原子X射线产额的关系。展望了预期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高电荷态离子 X射线 单粒子产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6例疑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予以所有患者进行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检查后,1mm组检出52个钙化斑块,检测出48个小钙化斑块,以1mm组检出数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数为标准,3mm组检出43个钙化斑块和33个小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与1mm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放射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时采用不同重建厚度的检出情况不同,1mm层厚的检出敏感性优于3mm层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CT血管造影 钙化斑块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