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它对研究古音,探索词义,考察字形结构都有很大的好处。除此以外,《韵》注音将切语的类隔切改为音和切,每个韵内部的小韵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类聚在一起,开宋代韵书革命的先河,也是值得注意的。

  • 标签: 韵书 校本 《广韵》 《集韵》 《切韵》 字形结构
  • 简介:赵振铎先生以五种宋本、影宋本和清人三十多种成果作为雠校本,对今流传最广的清顾广圻修订曹楝亭本《韵》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是《韵》研究史上的重要研究实践和历史担当。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则有六种校改例式和三种校语例式,由体式系见赵校成果,则点上成果密集,举不胜举,有的则早已体现在当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中。面上的成果则由约略统计可见。在校勘学思想上,赵校本以求真求是为本务,处处体现校者的识力,以充分占有材料“求全责备”为操作,下笔则思做到“一网打尽”。

  • 标签: 《集韵校本》 历史担当 类型学体式 求真求是
  • 简介:每天都有读者来信,说很喜欢“卡夫卡”这个系列。其实,每天也掉粉不少。我处之泰然,因为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告诉我,不少关注的背后,是希望得到“英(zuo)语(meng)速(qu)成(ba)”的秘诀,而不是跟着我傻乎乎地一页一页读啊记啊。第三章开始啦!1.the19thcenturytendencytoconcealthebodyunderlayersofclothinganddistortitsshapebycorsetry19世纪那种用层层衣衫隐藏肉身、以紧身内衣扭曲(女性)形体的倾向。

  • 标签: 英语 under 读者来信 从业经历 19世纪 the
  • 简介:Chapter2ReadingKafka(2)hHowever,Katka'scompromisebetweenrealismandExpressionismistiltedabitfurtherawayfromrealism.卡夫卡在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之间达成的妥协,更偏离现实主义一点。

  • 标签: between further 英语 现实主义 from 表现主义
  • 简介:19世纪中期的《语言自迩》专列"量词"一章,堪称当时西人量词研究集大成之作。对比《中国文法》(1652)、《华语官话语法》(1703)、《通用汉言之法》(1815)、《官话口语语法》(1857)等早期西人汉语研究文献,文章总结了前《马氏文通》时代西人汉语量词教学与研究的继承性和独创性。

  • 标签: 《语言自迩集》 量词 早期西人汉语研究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移民国家,政府鼓励学校开设多种语言课程,并为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提供各种鼓励机制。华人移居澳洲最早可追述于19世纪中期,并在近年来增长更为明显。随着华人社区的扩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中澳两国紧密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澳洲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2014年即将颁布的新的全国汉语教学大纲更成为汉语作为澳洲学校科目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透过汉语教学欣欣向荣的表面冷观其实践,汉语教学在澳洲学校的进展却差强人意。具体表现在学习汉语学生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高年级汉语学生多为母语留学生,汉语非母语学生语言学习效果不佳因而缺乏成就感,等等。这样的现状和汉语学习本身的难度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关,但同时也与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紧密相关。笔者认为,提高澳大利亚学校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准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并喜爱汉语所需采取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对汉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本文旨在阐述和分析当前澳洲本土对汉语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从而为其进一步提高提供借鉴。

  • 标签: 澳大利亚 汉语教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 汉语背景学生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学生 教学硕士专业
  • 简介: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是其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它进行分析和解读: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内职业培训的成本收益关系;基于社会机制视角,探讨参与培训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基于质量控制与管理视角,考察培训的质量控制机制和方法。本文认为,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之所以能够长期有效运作,既有经济合理性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协作,也有较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它依靠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体系力量。

  • 标签: 德国 职业培训 成本与收益 社会合作 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