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家史简述:从山东到陕西陈墨(下简称陈):吴导,谢谢您接受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采访。您接受采访很多,没有一千次也有九百次了。咱们是开放式,以您说为主,然后我来问。

  • 标签: 访谈录 吴天明 电影资料馆 口述历史 电影人 开放式
  • 简介:陈墨(下简称陈):您给您爸做过制片人?吴妍妍(下简称妍):做过一部戏的制片人吧。电视剧,叫《家遇房小》,在几个地方播了,原来是叫《家遇户小》,就是户型小。那个更好一些,但是审查通不过,说是滥用成语,所以就变成了《家遇房小》。后来是我自己做的一部戏,让我爸做监制。

  • 标签: 访谈录 制片人 电视剧 简称
  • 简介:采访说明:这里发表的,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对杨荫浏先生的采访记录。这份记录压在我的抽屉里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年正逢杨荫浏先生逝世30周年,又是音乐研究所成立的60周年,因此我将之公开发表,作为纪念杨先生和研究杨先生的一份资料。

  • 标签: 杨荫浏 采访录 20世纪70年代 采访记录 80年代 研究所
  • 简介:与吴天明的姻缘陈墨(下简称陈):您与吴天明相识,是他先注意您,还是您先?穆牧(下简称穆):肯定是他注意我了,我也没那心眼注意他。就是分到西影厂,我都忘了我俩什么时候就好了,结婚的时候是哪年,我都忘了。

  • 标签: 访谈录 吴天明 简称
  • 简介:<正>2013年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我欣然接受刊物编委之托,前去采访我区著名作曲家莫尔吉胡先生。出发前,我阅读过与莫尔吉胡先生相关的许多文字:当代蒙古族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莫尔吉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力格苏木人,察哈尔部杭锦(Hanggin)氏,1931年出生。其人兼通蒙古语、汉语和日本语,曾在日本接受小学教育,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熏陶。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参加内蒙

  • 标签: 蒙古族 内蒙古 作曲家 莫尔 蒙古舞 音乐教育家
  • 简介:《崔玉墓志》(潘飞声藏本)隋大业十一年(六一五)正月廿七日葬,正书,十八行,行十八字。此志光绪年间山西潞安屯留县出土,右下角与左上角少损而后复胶固之。闻二角乃估客买得时觅骡负之行山道中失足遂损,初拓字尚可读。碑石初归方若,后归端方,宣统二年(一九一○)又归上元孙氏之天津别墅,后右下角脱落。

  • 标签: 碑刻 隋代 光绪年间 宣统二年 屯留县 墓志
  • 简介:对原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袁玫的采访,首先出于一种粉丝心态。习惯于“十七年电影”的黄钟大吕、高屋建瓴之后,观赏《青春的脚步》的心情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我们蓦然发现十七年电影也可以很时尚、很前卫。观摩诸多铁娘子形象之后,女主演袁玫静雅、灵秀的气质不可谓不惊艳。但或许特殊的历史境遇锻造了她的低调,有关她的文字至今寥寥无几,

  • 标签: 青春 访谈录 十七年电影 电影制片厂 历史境遇 演员
  • 简介:问:谈谈你学画的情况。答记得小时候吃好晚饭后在上海弄堂里纳凉的情景,每当夏日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竹椅上仰望漫天的星斗,幻想着自己未来的梦想,虽然漫无边际但却是认真的。其实我从小蛮喜欢画画的,但好像那时候也没有做过当一个画家的梦,只是在空余的时间随便画画,现在想来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很偶然的,也许就是这些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的因素。当在学习上并无多大收获的中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时,

  • 标签: 油画家 访谈录 画画
  • 简介:<正>前言元人钟嗣成《鬼簿》,其天一阁旧藏的"明蓝格钞本",在明初贾仲明补作的【凌波仙】吊词后,附有《鬼簿续编》。此书记载元明间戏曲、散曲家简历、剧目;其内容体例和钟氏《鬼簿》大致相同。但不划分作家时代、不作挽词。所著录作家,起钟嗣成至戴伯可,共71人,杂剧作品78种。另无名氏杂剧作品78种。为研究元明杂剧最为重要之史料。只是此书未题作者姓名,亦无序文题跋,

  • 标签: 贾仲明 录鬼簿 杂剧作品 钟嗣成 元明杂剧 明初
  • 简介:潜:庄先生,与油画和国画相比,作为一个画种,水彩画创作是不是应该发挥它自身的长处,或者换句话讲,水彩画创作是不是不应该受到画种的局限呢?

  • 标签: 谈话 艺术 插图 理想 水彩画 画种
  • 简介:一、“第三代”电影理论与实践创新康:“第三代电影”已成为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作为首倡者,您提出这一概念的背景如何?孙:六年前某次电影产业研讨会上,诸多专家围绕票房、院线和制片模式等话题展开谈论。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些话题进入中国学界是在所谓“好莱坞模式”(包括大片、全球首发、同步上映、多厅影院、明星制等)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也就是说,

  • 标签: 中国动画 访谈录 执着 梦想 电影产业 理论与实践
  • 简介: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兆荣兄,你好。我注意到你近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请你就此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彭兆荣(以下简称“彭”):谢谢明君兄的专访。众所周知,“遗产事业”已成当今世界上最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现象之一,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参与文化、政治与经济角逐的新领域。“遗产战略”在不少国家制定国家战略方面起到无可代替的作用。表现上看,遗产是过去遗留和继承下来的“财产”,却又成为今天世界人民珍视的对象,因此,这是一个既“旧”且“新”的事业,需要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旧的”遗产有“新的”发明。

  • 标签: 访谈录 文化遗产 全球化背景 教授 社会文化现象 国际政治
  • 简介:金铁霖教授,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铁霖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院长,曾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主席等。先后被多所大学和艺术团体聘为客座教授、艺术顾问。曾被评选为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教师;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音乐教育突出贡献奖;

  •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声乐教育家 客座教授 金铁霖 访谈录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廖明君(以下简称“廖”):景春好!就我对你的了解,你主要是做民俗学,特别是民间信仰方面的研究,近年你似乎转向了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如果不是从纯粹的文学研究的视角,而是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视角来看古代小说,你看到的古代小说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文化史 访谈录 博士 写本 文本
  • 简介:编者:傅先生好!首先,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期刊的指导与关注。这次我们来到六朝古都南京拜访你,有几个问题向你请教。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作为四川地方戏艺术特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保护基地的科研单位,近年来对川剧、川北灯戏、四川扬琴等开展了比较切实的传承保护工作。戏曲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可谓是戏曲发展的焦点问题,当下应当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 标签: 戏曲研究 访谈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研究院 傅谨 工程
  • 简介:我有一个担忧,外界很有可能会误解这个戏,很可能看不到这个戏的真正价值,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个戏看成是一部社会问题剧,从社会道德的角度出发看待这部剧的意义,因为该剧及时反映了非常适时的社会、家庭伦理、老人心理、社会道德等问题。但是我想侧重谈的是,该剧远没有停留在社会问题剧这个层面上,而是写了这样一种生命悲剧的过程:当岁月一层层用纱布把白长庚这个老人的智力、精力一层层盖上直至谢幕的这一非常悲凉的过程。这个最终的结局是无可奈何的,任凭什么爱都挽回不了。看了这部剧会让人联想到,

  • 标签: 生命悲剧 访谈录 社会问题剧 阳光 温度 社会道德
  • 简介:2014年10月,作为"2014年学术行"的内容,《南方电视学刊》一行四人相继拜访了酒泉、金昌和武威三个河西走廊的地级城市台,与他们进行了坦率的交流。由于社会经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台网分离等多方面的原因,河西广电近两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陷入困境。

  • 标签: 《南方电视学刊》 河西走廊 广电 学术 现状 西部
  • 简介:如何看海内外华语电影研究李焕征(以下简称李):鲁教授,您好!作为一个海外学入,您在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世界电影研究、华语电影研究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请问您对当下海内外的华语电影研究是如何看的呢?

  • 标签: 电影研究 美国加州大学 华语 教授 访谈录 电影史
  • 简介:在2012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上,22岁的中国青年钢琴家孙嘉言荣获第三名,这也是中国钢琴家在这项历史悠久的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虽然在孙嘉言十二三岁时,我就听过他弹琴,而且觉得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次的比赛中,感到他在台上真的有点儿大钢琴家的"范儿"了。

  • 标签: 青年钢琴家 访谈录 国际钢琴比赛 音乐 意味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