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流行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戏曲抄本《钵中莲》传奇中共收录曲牌87支。在其第14出《补缸》里有这样一段唱词:雪上加霜见一斑,重圆镜碎料难难。顺风追赶无耽搁,不斩楼兰誓不还。

  • 标签: 西秦腔 明万历 梆子腔 十七年 对偶句 板式
  • 简介:<正>“调”又叫“声”,是指在一首乐曲中或几首乐曲连续奏唱时发生调高或调式的转变,或者调高和调式同时都有改变的情形。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转调”。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十二律旋相为宫、为调的理论。《礼记·礼运》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就是指的以五声或七声配十

  • 标签: 手法 犯调 旋相为宫 调式 宫音系统 转调
  • 简介:<正>《凄凉》是白石自度曲中的一首调曲。古人作曲用调,是取其声韵的变化,给人以清新美听的感受.“一曲中间,必有忽焉转易其音调者,盖取其声韵之变,最为奇妙。”(明蒋克谦《琴书大全·曲调上》)陈旸《乐书》云:“明皇时,乐人孙处秀善吹笛,好作声,时人以为新意而效之,因有调。”这里的声即调。,是侵犯。调即入他调。因调在唐代早已被熟练运用,所以元稹的《元和五年,予宫不了,罚俸西

  • 标签: 犯调 自度曲 姜白石 双调 白石道人 吴文英
  • 简介:“旋宫调”是中国传统乐学的核心部分,近年学界议论较多。本文尝试运用现代音乐语言和数理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探讨,认为“旋宫”与“调”分别指“调高变换”与“调式变换”,同时提出与“旋宫”、“调”类似的中国传统音乐“调性色彩变换手法”还有“变音阶”。

  • 标签: 调性色彩变换 调高 旋宫 调式 犯调 调头
  • 简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著名词人兼音乐家,多才多艺,工于诗词,长于书法,吹箫弹琴,精通律吕。他大约于1155年生在官宦之家,自小随父居于沔州(今湖北汉阳),在他十几岁时,任地方官吏的父亲去世,他便一直寄居在汉阳的姐姐家中,

  • 标签: 《扬州慢》 艺术风格 姜夔 自度曲 演唱 地方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