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前些年,戏剧殍论界围绕写意戏剧观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遮无疑很有意义。不过,我觉得也存在一个缺憾,即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对问题的提出者——临的戏剧思想和实践未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 标签: 戏剧观 民族特色 中国戏剧 写意 戏剧思想
  • 简介:我不是戏剧圈子里的人,我是教师;但我也可以说是戏剧圈子的人,因为我是戏剧家协会的会员,我的入会介绍人便是黄临先生。黄临先生活着的时候,我一直当面叫他黄老,通电话时也称他为黄老,只有写信时加上三个字“尊敬的”——“尊敬的黄老”。今天我提到临先生时,像他活着时一样,我仍然叫他黄老。

  • 标签: 戏剧家 黄佐临 介绍人 话剧 艺术形式
  • 简介:一、“写意戏剧观”还有迫切的现实指导意义黄临先生不仅是位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戏剧导演艺术家,更是一位放眼世界、珍视传统、通今博古、博大精深的戏剧学家。他强调“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艺术”。他在考察中外戏剧流变、深思熟虑多年以后所提出的“写意戏剧观”,在我国戏剧学建设上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直到现在,其启迪和指导意义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见其迫切。

  • 标签: 戏剧观 戏剧导演 历史意义 艺术家 戏剧学 黄佐临
  • 简介:有位记者不久前对我说:“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你与戏剧结缘。”我觉得很有道理。没有一个领域像戏剧界这样,能有这么多有才华、有魅力的人。我回想起来,这种幸福的感觉最早是临先生给我的。1981年,我在《电影艺术》发表了一篇《论电影的假定性》的文章,有一天,编辑部有人像报喜信一样地告诉我,黄蜀芹来了,说她父亲喜欢这篇文章。我当时就有一种幸福的感觉。那时我还没见到临先生本人。

  • 标签: 《电影艺术》 幸福 假定性 编辑部 黄蜀芹 戏剧
  • 简介:我是在1991年到1993年之间认识黄临的。我每年夏天的时候会到上海找他。那时任广智先生带我去医院看黄临,黄先生的女儿也在,我们还合了影。1994年6月时,我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听说黄临已经去世了,我很遗憾没有跟他道别。我那年回美国以后,黄临的女儿把一本纪念黄临的册子寄到美国给我,在那时这是很麻烦的事情,不像现在那么方便。

  • 标签: 上海戏剧学院 写意 大师 幽默 黄佐临 先生
  • 简介:筱田正浩(MasahiroShinoda)导演的《间谍·尔格》(SPYSORGE)作为第一部日本国内制作的数字电影,2003年6月14日在日本东京首映后成为日本舆论界关注的热点。影片2001年1月开机,采用高清拍摄、数字制作、同期录音,制作周期为2年半。其中仅后期数字母版制作大约花费了1年半的时间,制作费用20亿日元,可算是日本影坛当年最大的制作。影片获得了日本第27届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摄影、编剧、录音、照明、剪接、音乐八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美术奖以及2003年度日本影像技术奖。

  • 标签: 日本东京 数字电影 数字技术 间谍 解读 数字制作
  • 简介:在我国现当代戏剧史上,黄临无疑是一位很有贡献、很有特色的戏剧家。今天来纪念临一百年,我们要很好地继承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遗产。他是一个很权威的戏剧家,在创作实践方面很有贡献。他的戏剧修养很全面:既擅长创作,又擅长理论;在创作实践方面,能编、能导,早年还能演;在对戏剧历史和理论的理解、把握方面,他颇能贯通中西,又能融会各种流派。

  • 标签: 喜剧精神 黄佐临 遗产 精华 情结 简论
  • 简介:2006年的金秋,我们纪念中国戏剧大师黄临先生(1906—1994)诞辰一百周年;2005年,世界各地纪念了俄国戏剧表演艺术家麦科·契诃夫(1891—1955)逝世五十周年。那年11月,我应邀参加英国达汀顿基金会和达汀顿艺术学院举办的国际会议,并和来自洛杉矶的CharlesMarowitz、来自圣彼得堡的AndreiKirillov分别为大会作主题发言。Marowitz是盛誉欧美的名导演、名作家,

  • 标签: 黄佐临 诞辰一百周年 中国戏剧 表演艺术家 国际会议 艺术学院
  • 简介:采访者(问):黄老师,您小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导演过很多戏剧,而且.在戏剧理论方面还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请谈谈您戏剧生涯的一些经历,也请您谈谈对戏剧理论的看法。

  • 标签: 访谈录 黄佐临 戏剧理论 戏剧生涯 戏剧家 采访者
  • 简介:一谈到戏剧,我们马上就会说“南黄北焦”,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对于中国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来讲,这两位艺术大师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的!早在上世纪三卜年代,我国著名的艺术导演大师黄临先生还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之时,就试图将斯坦尼的“体验说”、布莱希特的“间离说”与中国戏曲嫁接、交融,但一直没能得以实现!

  • 标签: 黄佐临 昆剧 艺术大师 英国剑桥大学 中国戏曲 布莱希特
  • 简介:临,原名黄作霖。祖籍广东番禹,生于天津。1925年在英国攻读商科时涉足戏剧。1935年再度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学习导演艺术。期间师从萧伯纳。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先在重庆国立剧专任教,后到上海创建苦干剧团。1946年参与创建文华影片公司。1950年参与创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标签: 导演艺术 中国共产党 莎士比亚 剑桥大学 黄佐临
  • 简介:岁月可以淡化许多东西,但真正珍藏于心的东西一定不会忘却。前不久,与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一起参加一个研讨活动,闲时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她的父亲一一戏剧大师黄,临先生。这一话题一打开,许多难忘、温馨的回忆马上就涌入了我的心头。我情不自禁地向黄导说起了自己曾经有幸聆听过,晦先生谈艺术、谈戏剧的往事,说起了临先生曾经给予过我的许多关怀、教诲和鼓励。那一夜,灯光柔柔,我动情地说着,黄导关注地听着,我们都沉浸在缅怀临先生的世界里,品味着他一生的戏剧探寻和艺术理想,感受着他独特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黄导听完我的讲述,要我把它写下来。说真的,我犹豫,我怕写不好。一个戏剧大师与一个小字辈的交谈和对话,留在自己心中是一份永远的记忆和思念;一旦要见之于笔端,我能对临先生的思想精髓和为人言语表述清楚吗?但黄导鼓励我说,你就如实写、放开写。最后,我还是在黄临先生的百年诞辰之际,心怀敬意,提起了笔。

  • 标签: 黄佐临 艺术理想 研讨活动 电影导演 人格魅力 话剧
  • 简介:临先生所作的《漫谈“戏剧观”》(后刊登在1962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是他于196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舞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也是阐发他的“写意戏剧观”第一篇重要的论文。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我的“写意戏剧观”诞生前前后后》等文章,更明确更系统更深入地阐明了他的主张。

  • 标签: 戏剧观 百年诞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人民日报》 黄佐临 话剧艺术
  • 简介:今年是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正值我国掀起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到“创新”、“创意”等的提出这样一个巨大的思潮的年代。我作为在观摩他一生的导演作品中总能有所学习、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的后辈导演,在考虑——他,临先生,为发展我国的话剧艺术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 标签: 戏剧观 诞辰一百周年 创意 话剧艺术 黄佐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