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元代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管理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在主权管辖上一脉相承,中华民国时期亦是如此。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为改善发展同西藏地方关系,制定过许多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央西藏地方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中央西藏地方的主权隶属关系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西藏 蒋介石 十三世达赖喇嘛
  • 简介:清代地方吏役的行政权力来自于地方政府经济控制和行政权威的弱化,国家对地方吏役管理的失控已不可避免。现实行政的需要(包括官僚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把地方吏役推向了权力的前台,回报的低微和身份的不被认可激发了其生存本能和对生存价值的追求,而地方官员执政素质的普遍低劣则提供给其施展抱负的空间机会。吏役在制造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起到了调和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吏役行政游走于“正式活动”“非正式活动”之间,清代地方衙门组织的“去刚性化”形态一起维持着地方政制的运作。

  • 标签: 清代 地方吏役 官僚政治
  • 简介:一、达扎摄政及内外形势1940年底,当时的摄政热振活佛在一系列的内外交困中寻找新的出路,出乎预料的是,他选择了年迈的老师达扎继任摄政。1941年初,热振宣布暂时辞去摄政职务,在此期间由达扎·阿旺松绕活佛继任摄政。同年2月底,即藏历铁虎蛇年1月1日,年迈的达扎就任西藏摄政。在他向国民政府呈报就职时写到: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远密)迩者西藏摄政热振呼图克图已辞职,其接替之人,业经达赖喇嘛明令暨西藏大会会议决定,一致推举微末为西藏摄政,再敦请,无法推卸。特诹吉于藏历一月一日宣布就职,特电奉闻,并烦转呈蒋委员长俯赐为荷。因此,达扎登上了历史舞台,止于1950年11月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

  • 标签: 摄政 中央政府 十四世达赖喇嘛 藏地 1940年 蒙藏委员会
  • 简介:1792年(清乾隆五十六年),福康安在击败廓尔喀人入侵后,会同八世达赖方面掌办商上事务的济咙、图克图、嘎伦和班禅方面的扎莎喇嘛等,共同议定并呈乾隆皇帝批准了《钦定章程》,此后,西藏地方政府开始设造币机构,并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委任两名“孜本”(计算官)、两名“孜仲,(僧官)为总负责人。

  • 标签: 西藏地方政府 造币厂 孜仲 乾隆皇帝 福康安 八世达赖
  • 简介:目前,有关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和发展全国具有同步性,但债务压力和债务风险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形势要严重,其主要来源于“吃饭财政”、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经济社会事件的影响。从理论研究层面和数据实证层面都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增长较快,且县级债务负担更重,信用违约风险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问题,以求尽量客观、完整、准确评价债务风险,全面提高债务管理水平。

  • 标签: 民族地区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土地财政 风险评价
  • 简介:研究西藏钱币者一般认为,最早的西藏地方自铸银币是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的久松西珠。实际上,在久松西珠铸行之前,西藏地方政府也曾铸过银币。据《西招图考》记载:“如戊申、辛亥之役,缘达赖喇嘛商上旧铸银钱,同廓尔喀所贩银钱一律行使。其达赖喇嘛之钱,成色虽低,藏内久行并无滞碍。乃廓尔喀于乾隆五十三、五十六等年,以其所贩银钱成色较高,意欲以一当两、当一个半行使,因此起衅”。《卫藏通志》、《西藏志》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戊申,1788年;辛亥,1791年,可见西藏最早铸

  • 标签: 西藏地方政府 卫藏通志 同廓 铸钱 鄂辉 钱样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明末广东和福建官府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之间的几次颇具戏剧性的接触,一方面看到明末沿海地方官事实上已经比较深入地同欧洲人接触,另一方面又看到,中国人如何在想象务实之间应对“朝贡体系”有效范围之外的人群。这些事例足资考察和反思不同观念体系——欧洲国际秩序观念中国朝贡观念——之间的碰撞。

  • 标签: 中西文化交流 明清 朝贡体系
  • 简介:地方政府(省、市)是PPP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参与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常态下中国PPP项目急剧增长,但地方政府在推进PPP模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从转变观念,实现政府角色转化、借鉴经验,规范运作流程、加强合同管理,平等履行合同、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外部专家机构作用等几方面不断优化政府行为。

  • 标签: 新常态 PPP模式 地方政府 行为优化
  • 简介: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是塔布噶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活佛 噶举派 藏传佛教 转世 实力 制度
  • 简介: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不平衡的,当中央王朝的统治延伸到边疆民族地区时,首先面临的就是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如何有效治理和管辖这些民族地区,中央王朝为解决该问题便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羁縻政策。后来,发展到元时在西、南边疆演变为土司制度,明时发展,清后期衰落。从土司中央政府关系方面分析,

  • 标签: 土司制度 中央政府 明清 边疆民族 中央王朝 民族地区
  • 简介:晚清中央地方财政监管的失控,财权的不断下移以致崩溃,构成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其间外债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地方权力的消长,并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和特殊。

  • 标签: 清朝 地方财政 监管机制 外债 中央集权 管理体制
  • 简介:《元以来西藏地方中央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出版问世刘丽楣《元以来西藏地方中央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书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汇编》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期间重点研究项目─-《元以来西藏地方中央政府关系研究》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档案史料 西藏独立 中央政府 十三世达赖喇嘛 汇编 西藏人民抗英斗争
  • 简介: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国统区的学潮风起云涌,国民党高层对学潮的政策也日益严苛,采取种种高压手段镇压学潮。北平作为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学生运动备受各方瞩目,但是北平当局内部处理学潮的态度却不尽一致,国民政府中央的意志在北平并不能完全得到执行,在学潮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北平出现了中央中央系在处置方式以及效果上的不同,这种歧异实际上折射出中央地方之间权势争夺的特殊面相。

  • 标签: 学潮 国民政府 中央与地方 歧异 李宗仁
  • 简介:本文首先对吐鲁番新发现的《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655)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文书进行了细致解读,并由此出发,清理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关文有关的文书,特别讨论了关文的成立用印制度之关系、关文所反映的录事司各曹关系,以及县衙各司之间关文的使用情况。我们相信,对关文格式运行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唐代地方政府内部政务运行机制的理解.

  • 标签: 关文 新获吐鲁番文书 唐代 地方政府 行政运作
  • 简介: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根本法的过程中,中央地方关系是争沦的焦点之一,其起伏变化是比较大的.经历了—个笼统—详细—简单-详细的过程。当时对中央地方关系的探讨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但是在国民党的“党治”高于一切的环境下,根本法的存在也只是虚有其表罢了。

  • 标签: 国民党统治时期 根本法 中央 地方 关系 党治
  • 简介:2000年6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主办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会上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这个消息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件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大事。其实,早在几十年前,上海图书馆就已开始注重中国家谱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标签: 家谱 地方史志 编纂 上海图书馆 整理工作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