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一位耄耋老人在《艺术人生》栏目的舞台上竟接连跳了三支独舞。那娴熟的舞步,那规范的舞蹈语言,那神态,那意境,那火一样的感情,无不显示出大师的风格。在一阵接一阵的热烈掌声中,他一再谢幕,眼睛里涌起了泪水……2017年1月6日,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去世,享年93岁。

  • 标签: 贾作光 内蒙古 舞蹈家 向太阳
  • 简介:“司马击瓮(或称砸缸)”是宋代以来流传甚广、尽人皆知的经典故事。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对这一历史记载的史料来源做了追踪分析,并进而考察这个故事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和背景:宋哲宗即位初,司马肩负天下人冀其“活百姓”之厚望,入朝拜相,革除弊政,有“救焚拯溺”之喻,广为传颂,死后万民敬仰,博得盛誉,在这一政治舆论环境之下,民间逐渐传出司马儿时击瓮救人的故事,以宣传其仁者形象,此事后借释惠洪《冷斋夜话》之记录流行于南宋,被采入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最终进入《宋史·司马传》。这个事例提示我们,某些历史故事的形成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辨析其真伪之外,更应回到当时人的语境之中,去探究这些故事产生的舆论环境及其政治文化涵义。

  • 标签: 司马光击瓮 《三朝名臣言行录》 《冷斋夜话》 活人 拯溺
  • 简介: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的激烈政争。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对袁世凯私自策划派大使事深为不满。他们不能认可大使所享权限和礼节,并不愿承受派大使所需经费。1908年12月25日奕劻被迫致电唐绍仪令其“缓办”派大使事宜。袁世凯仍不死心,27日又向摄政王和军机大臣上呈主张派大使的《节略》、《说帖》等文件,载沣、张之洞等人不为所动,否决了袁世凯的主张。12月31日,清廷发电报谕旨给唐绍仪,请其通知美国政府,将互派大使一事“作罢”。

  • 标签: 袁世凯 清廷政争 载沣 张之洞
  • 简介:利用热释测定年代技术对青龙镇出土样品的烧造年代进行检测分析,以求帮助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青龙镇瓷器贸易的发展状况。为此,本工作以青龙镇遗址出土瓷器中的67件瓷片及4件砖瓦样品为研究对象,用热释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片样品古剂量;用热释高温细颗粒技术测定砖瓦样品古剂量;用厚源α粒子计数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测量样品年剂量。瓷片样品热释光年代结果从唐代至南宋不等,砖瓦样品年代结果为北宋时期烧造,与文献记载中隆平寺塔的始建时间相符。

  • 标签: 热释光年代测定 青龙镇遗址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 高温细颗粒技术 年剂量
  • 简介:1928年11月6日.黄浦江畔,孤身漂泊的青年诗人蒋慈(原名蒋侠僧、蒋如恒,又名蒋侠生、蒋光赤),手扶舷梯,遥望西天,泪流满面。这一天是蒋慈亡妻宋若瑜的第二个忌日。他声音沙哑地哭诉着对亡妻的怀念:“魂兮归来,我的爱人!魂兮归来.我的若瑜!天涯地角有穷时。我你相思无尽处……”

  • 标签: 蒋光慈 革命作家 生死 青年诗人 黄浦江
  • 简介:华夏摩尼教向据《老子化胡经》之“化摩尼”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摩尼。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2018年3月2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起主办的"中国第十六届释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召开。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此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为国内研究和应用释及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的考古工作者、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学术讨论会 中国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上海博物馆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