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分光测色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研究碱催化原位复合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颜色、分解温度、分子结构以及耐老化性能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测试将复合材料用于陶质文物样品的抗压强度、透气性、孔分布和微观形貌等加固保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10%正硅酸乙酯材料复合材料成膜透明,提高原有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光老化性能,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级SiO2分布于丙烯酸材料内部,有机材料包覆无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加入提高了陶质文物样品的力学性能,同时又不堵塞陶胎内部孔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 标签: 脆弱陶质文物 原位复合材料 加固保护
  • 简介:可溶盐是导致陶器酥粉等病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对脆弱陶器的有效脱盐处理,本文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贴敷脱盐法的工艺条件。采用高吸水树脂材料糊化后与载体材料制成复合脱盐垫对器物贴敷脱盐,采用纸条—氯离子选择电极法表征陶器的脱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盐类材料(SF4)和聚丙烯酸盐类(SL10)脱盐效果最佳。复合材料贴敷脱盐技术在脆弱陶器脱盐中具有高的脱盐效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脱盐新方法。

  • 标签: 陶器 脱盐 复合材料
  • 简介:《左传》使用复合假设连词较为普遍,如“若犹”“若又”“若其”“若苟”“若使”“若果”“若将”“若必”等。其中有些词义容易产生误解。如“若犹”之“犹”与“尚”“还”之义;“若使”之“使”与“使得”之义;“若果”之“果”与“果真”之义;“若将”之“将”与“将要”之义,易于相混。再如“若又”之“又”、“若其”之“其”表示假设,后世罕见;“将”“必”二字单用表示假设,已不习见,二字连文更属罕见。此类用法,更容易引起误解。

  • 标签: 左传 假设连词 复合假设连词
  • 简介:良渚文化的社会运作以神权为主导,玉琮是神权的物化,拥有玉琮即被赋予了神权。玉琮的分割表明其授受关系,体现了神权的授受。各聚落所属层级与玉琮的拥有方式紧密相关,并据此区分为四个层级。良渚文化玉琮、玉钺的使用方式体现了权力结构的变化,大致上前期用玉有比较明确的规范,后期用玉规范松驰,揭示出良渚古国前期的政治结构高度集中,“良渚”聚落对各层级聚落保持强大的控制力;后期的政治结构趋于松散,呈现多雄并立的政治局面,良渚古国遂分化为多个古国。

  • 标签: 良渚 神权 古国 玉琮 聚落层级 玉钺
  • 简介:本文依据ATM复合剂清洗粉状锈即青铜病的实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腐蚀青铜编钟进行保护处理,将清洗液作了IC分析。从实验和分析表明ATM复合剂不怛可消除粉状锈,而且对青铜文物起到缓蚀保护的作用,简化了传统腐蚀青铜文物的处理工艺。

  • 标签: 清洗剂 青铜腐蚀 缓蚀
  • 简介:<正>《洪武正韵》是明朝洪武八年(1375)乐邵凤、宋濂等奉敕编撰的一部规模较大的官方韵书,全书16卷。平上去三声各22部,入声10部。此书问世已有600余年,对于这部韵书的价值,后代的研究者褒贬不一。关于它的音系性质及所依据的语音基础问题,还没有定论。目前关于《正韵》的音系性质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一)官话说;(二)杂糅说;(三)吴方言说;(四)人造音系说;(五)读书音说。从前人所使用的材料来看,多数是从韵书编撰者的籍贯及与其他韵书韵部的分合比较的角度来考察的。笔者在认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正韵》声韵系统特点的归纳、整

  • 标签: 正韵 复合音 读书音 语音基础 韵部 《中原音韵》
  • 简介: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材料,纸张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老化。对于脆弱纸张,可通过加固来提高纸张的耐久性。本研究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有机硅改性丙烯酸脂、有机氟树脂在加固脆弱纸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能有效改善纸张强度,不改变纸张的外表,不发粘不发黄,耐老化性好,不影响以后的再处理。

  • 标签: 纸张 加固 HPMC
  • 简介:<正>明初官修《元史》的主要材料来源是元十三朝实录,此为治史者所熟知。至于元十三朝实录的材料来源问题,则史界尚少专门研究,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元末明初人徐一夔《始丰稿》卷6《与王待制书》云:“仆自有知,颇识元朝制度文为务从简便,且闻史事尤甚疎略。不置日历,不置起居注,独中书置时政科,以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史馆。及一帝崩,则国史院据所付修实录而已。”

  • 标签: 起居注 给事中 元史 中国史学史 史馆 中书省
  • 简介:<正>我的这篇论文是根据1987年我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复合所进行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在呼伦贝尔盟地区,满——通古斯族群和蒙古族群在人类学和民族学方面紧密地相互交错。例如,该地区有这样一个群体,从人类学方面看,它具有通古斯种的基本特征,然而它却不使用通古斯语,而是参与了蒙古族体的复合。很多通古斯部落共同尊奉同一位祖先,然而由于后来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际遇的

  • 标签: 达斡尔 鄂温克人 鄂伦春 满族人 通古斯人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商周家族墓地出土复合族徽铜器的墓葬分四种类型,所出均为复合族徽铜器或以复合族徽铜器为主的墓葬分三种类型。从各种类型的复合族徽铜器墓葬来看,复合族徽不代表具体的族组织,它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族氏分支或宗族组织的名号,而是族氏分化、族氏联姻或联盟关系的表示。

  • 标签: 商周家族墓地 复合族徽铜器 墓葬 类型
  • 简介:瓷器文物修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方可完成,修复后的瓷器经过1~3年不等的时间均会出现修复部位不同程度的变色。为不影响瓷器文物的展陈效果,往往进行再次修复,多次修复对瓷器文物带来一定的损伤。为此,本研究以传统瓷器修复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瓷器修复材料变色成因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瓷器修复材料耐久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本研究通过模拟瓷器修复工艺处理市售白色瓷板,然后进行干热、湿热和氙灯老化,利用色差仪和光泽度仪表征了老化前后各模拟样品的色差和光泽度。结果表明:作色处理色差变化最大,而且引起变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和温度,故瓷器在修复后需避光和低温保存。

  • 标签: 瓷器修复 变色 成因分析
  • 简介:近读《中国·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一书①,就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盛不衰的世界贸易大港,从文献和实物作了详尽考述,认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兴盛于唐,扩充于宋元,延伸于明清,在唐中后期成为世界性海洋贸易圈的中心之一。读后信然。现补充几则尚不为注意的材料,以求教于方家识者。

  • 标签: 广州市 对外贸易 海上交通史 瓷器 南越王官苑遗址 银盒
  • 简介: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多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 标签: 青铜器复合族徽 甲骨文多字族名 类型结构 用法与含义
  • 简介:防水材料是在室外岩土文物保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为了解常用防水材料应用于木材上的效果,使用全自动测色色差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对防水材料处理前后木材各项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包括颜色变化、接触角变化、毛细吸水、全浸吸水、霉菌实验、防水剂分布和对后续保护的影响。实验表明,各种防水材料处理后的木材都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其中,高浓度WD-10在各方面表现优良。在长期的潮湿环境下,木材仍然滋生霉菌,因此需要同时考虑使用防霉防腐剂和其他保护材料。防水材料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后续保护工作。

  • 标签: 木材保护 防水剂
  • 简介: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意义,我想是无容置疑,也是不劳多说的,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有效地进行。说是“有效”,我的意思是要避免文化史研究中极易产生的空对空的现象。文化本来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如果不从一个个具体的课题着手进行研究,就很容易过了若干年,热闹了一阵,回过头来一看还是停留在原来的起点上。

  • 标签: 宋代文化 天师道 科举 文化史研究 文人生活 翰林学士
  • 简介:摘要: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 标签: 失效 保护材料 清洗
  • 简介:为了了解清雕漆描金宝座的材料和工艺,对胎体制作切片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确定了其种属;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了红漆,图谱与桐油很相近,由此可确定调漆工艺中加入了桐油。另外,结合文献,初步复原了此宝座的髹漆工艺。此研究对宝座以后的保护及清代家具及漆器的制作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漆器 宝座 胎体 描金 剔红
  • 简介:考古发现表明,魏晋时期存在着盗用汉代坟墓材料造墓的现象。盗用者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盗用汉墓材料甚至占据墓坑下葬,或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出于风水考虑。这些建墓材料既可能是死者家属直接盗取,也可能是他人盗取后出售。可能为了防止地下被盗取墓葬中的鬼怪伤害死去的亲人,魏晋人在墓中随葬了镇墓兽。

  • 标签: 汉代 魏晋 盗墓 造墓 风水 镇墓兽
  • 简介:我国现存大量的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很多建筑既具有西方建筑美学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建筑都普遍存在内部结构疏松、强度低的状况,保护这些水泥历史建筑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水分的长期作用下,水泥内部的微孔结构会由于钙质流失而遭到破坏,产生水泥的酥化现象。为加固保护这类历史建筑,本研究合成了一种亲水性高拉伸的有机硅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能在不明显改变水泥样品表面外观的前提下实现对酥化水泥样品的加固,经有机硅最佳浓度2%加固后的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可以提升约1倍。同时,这种加固材料在前期施工阶段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加固剂固化后能够有效填补酥化水泥样品中的较大孔隙,从而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另外,这种加固剂具有亲水性的特征,一方面不会存在强憎水性保护剂所带来的保护性破坏,另一方面在大面积现场施工时不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从而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水泥历史建筑的加固材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水泥历史建筑 酥化 加固 亲水性 高拉伸 有机硅材料
  • 简介:本文对采集自洹北商城一号、二号大型建筑和小屯西地一座商代大墓盗坑中的商文化建筑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统计、观察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夯土、土坯与草拌泥三种材料在商文化建筑中的使用与废弃状况,进而通过与中原地区其他地点出土先秦建筑材料的比较探讨了商文化建筑本身的一些特点。

  • 标签: 商文化 建筑材料 安阳 洹北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