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正>《辽东行部志注释》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蒙罗继祖、史树青二位先生指正,受益非浅。今据所示例举诸条,匡正于下:一、第二十页注[16]“缙云山”条,原注对此山未能确指。近知缙云山在北京延庆县。此注应改为“辽志西京道奉圣州之儒州缙云军,治缙县,今北京之延庆县。有山日缙云山,山中有寺。海山‘自重熙十七年,离去海岛,住持缙云山’即此”。

  • 标签: 缙云山 匡谬 辽东 延庆县 罗继祖 十七年
  • 简介:本文经类型学研究。将辽东地区两周时期流行的双房式陶壶分为三期,并对年代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提出三点认识:1.双房式陶壶的祖型可追溯到庙后山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太子河、浑河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及辽东地区具有显著时段特征的一种考古遗存。2.将双房式陶壶分为A、B两系,认为它们是同源陶壶谱系的两个发展序列。3.所谓“美松里”陶壶,是双房式陶壶自西周中晚期发生分野以后,向东流入西北朝鲜地区发展的一支。同时这种陶壶的北传,还对西团山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双房式陶壶 分期 年代 来源 流向 两个发展序列
  • 简介:目录序言第一章辽民及岛民:辽东的人口流动第二章毛文龙的东江镇开设及海上活动第三章海上商业活动结语序言明末在明一后金的战争漩涡中辽东地区产生了大批的难民。为了躲避战乱以及努尔哈齐的高压支配,辽民大规模地踏上了避难之路,且其数量急剧增加,这一问题在伴随战争进行的另一维度中成为明、后金、朝鲜之间的主要悬案。

  • 标签: 辽东地区 海上 明末 沿海 人口流动 商业活动
  • 简介:明朝时期东北地区女真族日渐强大,时常与明戍边军队发生冲突,为了加强明廷统治地位,稳定东北边疆局势,明王朝修筑了绵延数百里的军事防御体系既辽东边墙,也称辽东镇长城,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线上筑有城堡,城堡之外筑有边墙及烽火台等军事防御体,驻军把守。本溪长城,是辽东边墙的组成部分。本溪长城由北向南的走势为:从新宾入本溪县境,经南甸、碱厂、东营房等地,出本溪境,入凤城界,长度约50公里。

  • 标签: 辽东边墙 本溪长城 遗迹
  • 简介:辽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明清两代,辽东半岛之得失关系到天下的治乱.而天下的治乱,取决于辽东的兴衰。因此,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辽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尤为重视,并随着辽东周边形势的变化,明清两朝不断的改变着对辽东半岛行政军事的机构设置。梳理明清时期辽东半岛的建置沿革,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辽东半岛行政区划,以及建置沿革的由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辽东半岛 辽东卫 辽东都指挥使 盛京将军
  • 简介: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抗战,多数媒体,甚至教课书中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算起,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 标签: 辽东半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略者 阴谋 《马关条约》 八年抗战
  • 简介:"首届中国辽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保护与研究论坛"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英额门镇召开。论坛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东北地区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价值及保护抢救意义、辽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分布与特征、东北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存量与现状、辽东满汉合璧墓碑研究趋势等方面主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论坛交流,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于辽东地区的满汉合璧墓碑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保护这些满汉合璧墓碑的文化意义达成了共识。

  • 标签: 辽东地区 满汉合璧墓碑 保护研究
  • 简介:墙,谓屏也,为障蔽或捍卫之物。墙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在广袤浩茫的我国大地上它的踪影随处可见,而且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讲究,越来越高贵,在原有的意义和作用上又多了层装饰宅第、标志地位、显示身份和象征昌荣的含义,但不论它变得有多华丽有多妖娆,它曾有过的撼世功绩仍然会让人肃然。它刻镂着古战场的故事,雕凿过墙文化的辉煌。在乡宁县残存的几处墙就依然冷峻峥嵘、风骨凛凛,耸立的躯体上也依然记载着屈辱与奋起的故事,闪烁着激昂和壮烈的影子。

  • 标签: 乡宁县 中国 山西 历史发展 古墙
  • 简介:树木王国,浩繁多姿;万千古树,择王数株。有的以种属个体树龄高超群为王,有的以体态的奇异雄伟、粗壮、修长等称冠。有的树已经载入史乘或方志。

  • 标签: 木棉 荔枝 银杏 金钱松 梨树 茶花树
  • 简介:山西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历史积淀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之说。山西地上文物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有统计资料显示,全省现存辽金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总数的83%。其中,戏台作为建筑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现存1000余座,年代跨越宋、

  • 标签: 古戏台 山西 黄河流域 华北地区 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
  • 简介:民居,住所,古来有之。因地域和环境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也就不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就以土窑洞为主。据资料显示,黄土高原是延续我国祖先“穴居”居住方式时间最长的地域,至今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

  • 标签: 中国 民居 土窑洞 杜家宅院 石鼻村 建筑形式
  • 简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悉。他为统一事业所表现的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精神,更为全国人民所赞颂,已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统称,也是人们为理想执着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与意志的象征。

  • 标签: 祁山 秦公墓 历史遗址 祁山堡 九土堆
  • 简介:藏族印章起源于何时,于史无证。不过据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形成了一整套官僚制度,法律等各种典章制度也很完备。吐蕃在统一西藏高原后,管理占领地区的广大属部,调兵遣将。发号施令,都需要印信作为凭证。公元752年,吐蕃册封南诏为“赞普钟南国大诏”,并“赐为兄弟之国”。

  • 标签: 印章 藏族 史料记载 官僚制度 典章制度 西藏高原
  • 简介:翻开《贵阳名胜诗联集》开阳名胜篇,仅有两首诗和两首词,楹联是没有的。这样可能给人一种印象,开阳少名胜或没文化。事实上,开阳的名胜不少,楹联也不少。

  • 标签: 楹联 名胜 诗联
  • 简介: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上虞县文物管理所李刚同志撰写的《瓷新探》一书。该书是一本陶瓷研究专著,内容有瓷器的起源、官窑的形成、越窑的衰落、越窑与龙泉窑的关系、龙泉黑胎瓷的性质、郊坛下官窑设立的时间、“缥瓷”考辨、瓷尚青、黑瓷发源地的探讨等。作者还根据青瓷装饰对佛教传入、胡人东迁、《茶经》成书年代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该书立论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历史、考古(尤其是陶瓷)研究、美学、

  • 标签: 古瓷 古陶瓷研究 越窑 郊坛下官窑 文物管理所 《茶经》
  • 简介:银川地处宁夏平原中部,属著名的河套灌区,开发历史悠久,现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独擅黄河之利,渠网纵横,“举锸为云,决渠为雨”,①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被视为塞上天府。早在秦汉之季,京都的达官贵人们就在这里圈占土地,修建了许多“苑囿园池”。②南北朝时

  • 标签: 银川市 历史文化 园林艺术 明代 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