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正如刘骥所预言的那样,天时、地利、人和,我全占上了.不久,武汉市举行戏曲观摩会演,继而中南区举行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我被上下一致推选参加了,并且连连夺魁.为了准备参加中南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周天栋排演了《打渔杀家》、李罗克和我排演了《打花鼓》;我和春堂、王子林、万仙霞

  • 标签: 汉剧 宇宙 中南区 戏曲 导演 打花鼓
  • 简介:毛泽东对华国说:“你是我的父母官。”华国满脸通红,毛泽东称赞他是个老实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位与毛泽东主席故乡——韶山有渊源的人,这就是华国。1951年初,华国调到湘潭县委担任第三任县委书记,1952年底,被提升为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行署专员,1954年担任了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在华国担任湘潭县委、地委书记时期,他经常去韶山。1955年7月,34岁的华国学习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来到韶山调查研究,写出了《克服“左倾”思想,积极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到来》、《充分研究农村各阶级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三篇文章,引起毛泽东的注意。1955年9月

  • 标签: 华国锋 毛泽东陈列馆 韶山灌区 文化大革命 湖南省 毛主席
  • 简介:在交城抗日革命民歌《挤敌人》中这样写道:一九四二年九月,日寇疯狂进了山。占岔口驻芝兰,扎下据点修炮台。乱抓民夫乱要钱,奸淫妇女烧杀抢。山里来了个华国,统一领导挤日寇。八路军来武工队,配合民兵挤敌人。反维持除汉奸,昼夜围困扰敌人。瓷石铁雷榆木炮,到处摆下地雷战。日本鬼子虽疯狂,军民团结对着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侵占华北,交城平川、山区沦为敌占区,凶残的日寇对中国人民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有志的中华儿女不堪日寇的奴役和欺凌,积极参加抗日对敌斗争。

  • 标签: 华国锋 军民团结 铁雷 日本鬼子 对敌斗争 芝兰村
  • 简介:唐宋古文运动所以在宋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原因很多.除了欧、苏两位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一支群星争耀、人才辈出的诗文革新骨干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耒(字文潜)作为苏轼极力推举的杰出弟子之一,在黄庭坚、秦观、晁补之三人相继辞世后,独立苏门,完成了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学的历史任务.

  • 标签: 张耒 文坛 晁补之 诗文革新 黄庭坚 古文运动
  • 简介:春之死──《明史·春传》补遗王芳春,字景和,号泰宇。陕西同州(今大荔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人,历任刑部主事、山东按察司金事、永平兵备道等职,官至太仆司少卿。历官数任,忠于职守。《明史》有传。崇帧四年(天聪五年,1631)八月,后金...

  • 标签: 皇太极 《清太宗实录》 大凌河之战 《明史》 历史档案 朝鲜使臣
  • 简介:清明节前夕,由彭阳县草庙乡退休教师和道先生主编的火氏家谱》(内部)出版发行。全书近20万字,记录祖源在甘肃省镇原县郭塬乡火张村,生活在今彭阳境内的氏一支的发展历史、坟茔分布、世系图谱、人物小传、世系略表、念祖怀亲、风俗习惯、祖训家风等情况。火氏家谱》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固原“东山文化”,传承良好的家风等方面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出版发行 家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退休教师 发展历史 人物小传
  • 简介:笔者收藏有晚清名将曜的对联拓片一幅(如图1),该拓片高90cm,宽48cm,对联内容为“醉后常书三百字,梦回犹续一职诗”,右上为:“同治甲戌(1874年)仲春二月”下钤刻有“廉吏儿孙”篆书印章一枚,落款为:“曜书于玉门军次”,并钤刻有狮型花押和“朗斋所作”印章各一枚。

  • 标签: 拓片 清末 人生 对联 印章
  • 简介:本文以岱笺证的形式对岱祖父汝霖的生平事迹、交游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勾勒和描述,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晚明江南士林风貌,还可追溯岱的思想文化渊源.

  • 标签: 张岱 《家传·张汝霖传》 张汝霖 笺证
  • 简介:东荪是谁?当代国人已多不知晓,七八十岁的老人或许还有些印象。在历史的砥砺摩擦中,几多当时令人震惊的事件和名声显赫的人物,只不过留下几道蒙满灰尘的划痕。那么,拂去岁月的埃垢,东荪又给我们留下什么记忆呢?

  • 标签: 张东荪 印象 记忆
  • 简介:若从弼士在槟城的事迹去看他对自己张家宗亲的贡献,弼士曾先后直接替槟城氏宗亲做过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他向“大伯公”认亲,并以已故“大伯公”理是本身“嗣伯祖父”为由,请求清廷追封本区域华人心目中象征大众开拓主权的英灵。第二件事,是他出钱出力,率领槟城各籍贯氏宗亲创立联合各系子孙的氏清河堂。

  • 标签: 张弼士 槟城 历史 张姓 清代 大众
  • 简介: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正在沉睡,有60万至80万群众被压在废墟之下。经历九死一生的人们挣扎出来,顾不上穿衣,也顾不上擦干身上的血迹,就去忙着救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各自为战,开始互相救援,这是唐山第一支救援队。被救出来的人又加入救援的行列,干部、党员成为救援力量的组织者和骨干,在二三十个小时中救出40多万人。住在平房的人,基本都被扒出来了,但住在楼房的,许多人被水泥预制板压住不能动弹,仍有10万多人被埋在里面。从废墟脱身的人,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没有干净的水喝,没有食品,连做饭的家什都没有;粮食、衣服都埋在地下,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房屋都已倒塌,没有避风挡雨的地方,连躺的地方都没有。据后来统计,当时需要救护的伤员达三四十万人之多,其中重伤16万多

  • 标签: 唐山大地震 水泥预制板 华国锋 救援队 救援力量 三四
  • 简介:<正>景碑又称“景造土牛碑”。现存卧龙岗汉碑亭内。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所立。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文中“告宛”“告追皷贼曹掾”,凡三言“告”等,按“告”字在汉代公文中,多为上级官吏对所属下级官吏的指示用语。碑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

  • 标签: 碑文 下级官吏 南阳 姓名 公文 卧龙岗
  • 简介:腾蛟,又名腾高,字孟词,《福建通志》又作“梦词”.宁化店上村张家亨人,宁化历史上唯一一位乡举解元,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祖父岳宗,秀才,父梦熊,母余氏。8岁时,腾蛟父母俱亡,与祖父母相依为命。

  • 标签: 祖父母 秀才 张腾蛟 地方志
  • 简介:<正>1978年8月石家庄市北郊发掘一座西汉古墓,在墓主人头部左侧发现一枚铜印。阴文篆刻“?且”二字(见《考古》1980年第1期)。对这两个字的考证,我们曾信访过故宫博物院罗福颐同志,他释为“长耳”,但长耳这个人名在历史上没有见过,我就联想到“长耳”是否就是秦汉之际一直在河北一带活动的耳呢,是否当时假“长”为“”呢?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不少古今文献资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内“长”与“”二字都有,只是解释很简单,只说“长,久远也”,“,施弓弦也。”既未谈到可以借用,也没有作为姓氏解。在另一些说文和字典之类的书籍中,未见“长”可以假借为“”之说。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姓“长”的人名从古至今仅录五人,即长沮(春秋楚人)、长(片羊)(春秋魏人)、长息(战

  • 标签: 秦汉之际 说文解字 故宫博物院 考古 墓主 许慎
  • 简介:有清一代,著力保护洛阳古迹者,当属雍正初河南知府汉。清乾隆《洛阳县志》、《河南府志》、嘉庆《洛阳县志》,皆列汉为“名宦”、“循吏”。

  • 标签: 张汉 碑刻 中国 文物考古 生平
  • 简介:1935年,汉卿任武汉行营主任时期,日本中将田川乘军舰至汉口,在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清水八百一的陪同下来访汉公,并约定时间,在军舰上设宴联欢。届时汉公去军舰回访,日方鸣礼炮17响以欢迎。宴后,田川请汉公题字留念,汉公提笔写了"平等亲善"四个字,田川顿时显示出不愉快的神气。归

  • 标签: 张汉卿题字
  • 简介:岱的名字,一般稍涉中国文史的人都觉得很很熟悉,但要详细说起来,却又难免觉得所知甚少。说熟悉,是因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诸人彰扬晚明小品以来,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二书广为流布,且至八十年代再度成为阅读热点,新出的版本据说有十数种之多;说所知甚少,是因为

  • 标签: 张岱 晚明小品 周作人 文史 版本 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