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是秦及西汉初期负责为君主移过消灾的官,通常以“移过于下”的方式履行其职能。“移过于下”是一种转嫁灾祸巫术,虽然秘之官晚出,但秘这种“嫁祸于人”的方法却起源甚旱。本文以转嫁灾祸巫术为线索,深入研究秘的起源,并对秘的设立与裁撤、秘之法的流变等问题进行考察。

  • 标签: 秦汉 秘祝 源流
  • 简介:台湾历史的研究,需要以全球史观加强大背景的考察,同时坚持实事求是、钩沉知新的治学态度,既反对"遗忘",又反对"狂欢"。我想从文化/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谈三点粗浅的意见。

  • 标签: 台湾史 史实 史笔 史识 文学史研究 台湾历史
  • 简介:这张孔熙与宋美龄、蒋介石的合影上,三人均面带笑意,但笑得最灿烂的,当属孔熙。

  • 标签: 孔祥熙 蒋介石 宋美龄
  • 简介:沙溪之所以又叫太溪,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即宋朝任过国史编修的李纲被贬为“监南剑州沙县管库”,谪居沙县,因爱沙溪美景风光,常泛舟溪上,后人因而称为太溪。其实,李纲自己也直称沙溪为太溪。并认为“前此未有名之者”。

  • 标签: 李纲 沙县 历史人物 中国
  • 简介:2013年,尉氏县公安局收缴一批铜钱,为唐代安史之乱思明据汴州时所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这批钱币的发现对研究唐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尉氏地方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尉氏 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 史思明 汴州
  • 简介:关于海疆与陆疆界定的问题。首先,应看到中国的海疆与陆疆的形成,均位于治边传统的主体框架内,脱离对中原王朝治边传统(包括治边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历史上海疆与陆疆的形成和界定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研究海疆与陆疆的界定问题,不能离开大的时代背景和治边方面的基本理论,如果没有搞清楚中原王朝在治边方面的边疆观、治边观、治边思想和政策.

  • 标签: 边疆史 治边思想 界定问题 中原王朝 理论与实践 海疆
  • 简介:有巢氏和燧人氏既是华夏上古传说源头先民,又是华夏族始祖,他们生活在距今78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他们活动的地区,大体在今陇山之西甘肃省的北起庄浪、静宁,中包秦安、张家川、清水、天水、秦州区,南至西和与礼县等地。他们先是巢居、群居,吃植物性食物,继而发明火,吃熟食、吃植物性食物与肉类食物,存在乱婚现象。中原及其以北、以东、以南地区有关华夏先民的传说,是古代从西北高原传过去的。

  • 标签: 华夏 上古传说史源头 古代神话
  • 简介:我的父亲岑麒1903年7月出生于合浦县城廉州镇广文第岑宅一个有名的世代书香大户。1933年11月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后,他于次年1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1954年8月26日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9年12月20日逝世。

  • 标签: 岑麒祥 人民音乐家 父亲 冼星海 国立中山大学 1954年
  • 简介:杨人楩先生是中国法国史、非洲史研究的开拓者,也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他出生于1903年清末之际,亲历了中国社会的历次剧变,卒于'四人帮'猖獗之时,最终没有等来他心中理想实现的一天。对很多世界史学生来说,杨先生是燃灯者,为后人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杨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杨先生那个年代的岁月。

  • 标签: 做人纪念 杨人楩先生 纪念杨人楩
  • 简介:在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是史观问题。这里的史观问题,不仅是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意义上讲的,而且更多的是从方法论意义上讲的。确立方法论意义上的台湾史观,需要建立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祖国史观的基础之上,同时也离不开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与大陆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只有这样的历史认识方法论,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才能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台湾历史。

  • 标签: 台湾史 国史观 一个中国 方法论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 简介:善应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墓志描述了一位在历史上几乎湮没的东突厥王族人物的真实人生,同时为深入了解隋唐之际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关系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善应作为突厥沙钵略可汗的孙子,其墓志对突厥世系的记载补正了文献中的许多讹误。善应生长在中原,前后参加了隋炀帝出征高丽、流亡江都、随唐太宗征讨王世充等事件,成为初唐政治史上重要的胡族人物。其墓志中对中国历史上族际流动乃至族群凝聚和国家认同的描写值得注意,志文体现出对英雄祖先和华夏认同既统一又相背离的印记,这种民族血统和文化授受上的矛盾性,构成了墓志在历史记忆和情节诠释上的特色。只有把握个人在家国转折中的命运,才能理解在墓志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片段,从而真正进入墓志书写的世界。

  • 标签: 唐代 东突厥王族史善应墓志胡汉关系
  • 简介:二十五天文志和帝纪中存有大量天象记录。现代天文学和计算机技术使得大多数古代记录得以复算检验。笔者通过天文计算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对这些古代记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使得一些错误记录得以还原。本文给出22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

  • 标签: 二十五史 天象记录 天文志 校勘
  • 简介:《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李銛”贞元三年(787)、元和五年(810)两次出使吐蕃。通过考证,可知贞元三年出使吐蕃者是“李鉊”,史书所记“李銛”系误;而元和五年出使吐蕃者则确系“李銛”,二者并非同一人。希望能引起治者注意,避免出现史实错误。

  • 标签: 出蕃使 李銛 李鉊
  • 简介:2014年12月2日,《四川当代》编纂工作启动会议在成都召开。省老领导何郝炬、章玉钧、李洪仁、解洪和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利应邀到会指导。省政府副秘书长陈越良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勉委托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主持。

  • 标签: 编纂工作 当代史 四川 成都 历史学会 省委常委
  • 简介:《松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松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松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 标签: 赵孟頫 松雪斋集 元代文化
  • 简介: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2511号敦煌写卷,首部残缺,尾部题为“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第二”,该残卷自发现之日起就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罗振玉根据伯希和提供的原卷,影写入《呜沙石室佚书》中,将之刊布流传,并在《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中据《新唐书.艺文志》部地理类所着录的“韦澳《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

  • 标签: 地名 敦煌写本 《新唐书.艺文志》 史源 敦煌写卷 图书馆藏
  • 简介:台湾是一个海岛,其本身就是中国海洋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透过台湾岛的历史,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海洋主权形成发展历史的一扇窗口。

  • 标签: 发展历史 海洋主权 台湾史 中国 脉络 解读
  •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田余庆先生的《拓跋探》一书的学术贡献和治学方法,指出此书在探讨拓拔早期历史方面的独到见解,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最后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讨论和补充的问题.

  • 标签: 《拓跋史探》 早期历史 重读 力作 阐释 治学方法
  • 简介:本文通过晚清时期笔者的一位在京城有一定书法声名的族人(浙江昌化人)法云和尚故事的钩沉,对如何认识民间传说以及如何让微观和地方史研究走向总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间的传说未必全然无据,而正式的文献记载也不见得全然可靠,传说或口述,固然不可尽信,但也一定不能忽视作为钩沉史实线索的意义。从地方的案例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一个时代生活的日常性,而且也可能藉由对社会的相关网络,也即日常生活舞台和背景的方方面面的探究,来分析概括出一个时代和地区中人们生活的“常识”,并从“常识”采透视和捕捉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时代风貌和特性,使地方与微观史研究达致总体或全面的目的。

  • 标签: 法云 民间传说 日常生活 地方史 全面史